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 致萧彻、清辞:见字如面,江南安好否? ...


  •   萧彻,清辞:

      展信时,想必江南的桂花该又开了吧?院角的那棵金桂,该又把你们的青衫染得满是甜香,连风里都裹着你们做桂花糕的暖意。我坐在京城的书房里,窗外刚落了场细雪,裹紧棉袄时忽然想起,距你们奔赴江南,已过了三个春秋。

      还记得最初落笔写你们时,总怕把萧彻写得太冷——那个藏着“萧氏忠魂”残玉、在东厂寒夜里独对灯火的人,明明眼底压着十年血海深仇,却在初见清辞时,因对方一句“案中必有隐情”,就悄悄松了几分对“文人风骨”的轻视。我也怕把清辞写得太刚——那个敢在殿试直言“宦官干政”的新科状元,本可以守着翰林院的清净,却偏要跟着萧彻蹚浑水,甚至在东厂狱里,还反过来安慰“别为我乱了布局”。

      后来写你们在静尘轩的夜:萧彻偷偷给清辞带江南桂花糕,怕凉了揣在怀里;清辞帮萧彻整理密报,把晦涩的暗语改成流畅的短句,连标点都标得仔细。写你们在边境的险:萧彻为护清辞,左臂旧疤被蛮族的刀划开,却还笑着说“不妨事”;清辞在军帐里翻遍旧档,找出国舅爷通敌的铁证,手指被纸边划破也没察觉。那些日子,我总在深夜停笔,盼着你们能早点脱离朝堂的刀光剑影,盼着萧彻能放下复仇的执念,盼着清辞能安安稳稳写他的《民间见闻录》。

      如今再想,最庆幸的是没让你们留遗憾。萧凛的冤屈昭雪时,我写萧彻跪在祖坟前,把密信放在碑前,眼泪砸在青石板上——那是他第一次在人前卸下所有防备,而清辞就站在他身后,手里捧着刚折的白菊,没说什么安慰的话,却悄悄把伞往他那边倾了倾。后来你们辞宫,皇帝赐的江南别院,我特意让画图纸的人加了荷花池和桂花圃,想着你们春天能观荷,秋天能采桂,就像你们当年约定的那样。

      前几日收到张千户的信,他说去年秋天去江南看你们,刚到院门口就闻到桂花酒的香。清辞正坐在荷池边写稿,萧彻在一旁帮你们的邻居李阿婆修竹篮,阳光落在你们身上,暖得不像从前那个掌东厂、编史料的人。张千户还说,你们寄去的《民间见闻录》,皇帝放在御书房最显眼的地方,偶尔翻到“京城篇”,还会叹一句“要是早有这样的忠臣,何至于让国舅爷乱政”。

      我常想,你们现在的日子该是什么模样?清晨该是清辞先醒,轻手轻脚去厨房煮莲子粥,萧彻跟着起来,去院角摘几片新鲜的荷叶,垫在装粥的瓷碗下;午后该是清辞在荷池边改稿,萧彻坐在一旁剥栗子,偶尔递一颗到清辞嘴边;傍晚该是两人一起去镇上的茶馆听书,回来时买一包糖炒栗子,路过李阿婆家门口,还会进去坐会儿,听阿婆说孙儿在学堂的趣事。

      写这封信时,我把之前写你们的手稿翻了一遍,看到东厂狱那段,还留着当时的批注:“此处要暖,萧彻的话不能太硬,清辞的眼神要带光”。如今想来,你们的暖,从来不是我写出来的——是萧彻愿意为清辞放弃布局,是清辞愿意陪萧彻走出黑暗,是你们在绝境里还能守着彼此,才让这故事有了温度。

      江南的冬天该不冷吧?你们的暖炉里,该还烧着松针,旁边放着温好的桂花酒。要是收到信时,你们正在吃桂花糕,不妨多留一块——就当是我替京城的读者,给你们送的一点甜。

      往后的日子,不用再查旧案,不用再防暗箭,只用守着荷池、桂花和彼此就好。我会把你们的故事好好收着,要是有人问起“权宦与清流”的结局,我就说:他们在江南,过着比桂花还甜的日子呢。

      祁旧
      江南桂花开时于京城书房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致萧彻、清辞:见字如面,江南安好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宝贝们,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别的文的哦,番外不定期更,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喜欢讲故事,欢迎来评论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