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悄然伸出的援手 ...
-
几天过去了。顶层公寓依旧维持着那种刻意的、低温的平静。苏晚将自己隐藏得更好。几乎像一道无声的影子,而顾时渊的书房灯光往往持续到深夜。仿佛有处理不完的事务。
这天下午,顾时渊正在听取一个海外项目的视频汇报。屏幕那头的高管言辞谨慎,数据详实。然而,当汇报进行到某个关键节点的风险评估时,顾时渊却忽然抬手,打断了对方。
“这个数据模型,是基于上个季度的市场反馈?”声音冷沉,听不出情绪,却让视频那头的高管瞬间绷紧了神经。
“是……是的,总裁。我们认为其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更新它。”不容置疑的命令,“用最新的市场波动参数重做模拟,明天早上我要看到结果。”
“明天早上?可是总裁,这需要时间……”
“那就加班。”淡淡一句,切断了所有讨价还价的可能性。随即结束了视频会议。
屏幕暗下去。书房里只剩下空调运行的微弱声响。
揉了揉眉心,并非那个数据模型真的如此急迫,只是方才听取汇报时,思绪难以集中。另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总在不经意间分散注意力。
拿起内线电话。
“林恪。”
“文化中心项目的评估报告啊,出来了吗?”语气平淡。如同询问任何一件寻常工务。
电话那头的林恪效率极高:“刚刚整理完毕,总裁。正准备给您送过来。”
“现在拿进来。”
很快,林恪拿着一份薄薄的文件夹走进来,恭敬地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这是关于‘青禾设计工作室’的初步评估报告。规模很小,创始人苏晚,毕业于国内一流建筑学院,资质齐全,但独立执业时间短,缺乏大型项目经验,市场竞争力……很弱。”语气客观冷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翻开文件夹。里面是几张打印纸,罗列着工作室的注册信息、法人背景、以及寥寥几个完成的小型项目介绍和图片。项目确实很小,社区图书馆翻新、小型咖啡馆室内设计……但设计图纸的复印件清晰显示着扎实的功底和某种独特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巧思。
指尖在其中一张设计草图复印件上停留了片刻。线条风格,与那晚在客厅惊鸿一瞥看到的,如出一辙。
合上文件夹,面上看不出任何波澜。
“竞争力很弱?”重复了一遍林恪的结论,听不出喜怒。
“是的,总裁。以他们目前的势力和口碑,中标概率几乎为零。这次竞标对手包括好几家国内顶尖的设计院。”林恪谨慎地回答,有些摸不清上司为何会对这样一家小工作室产生兴趣。
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窗外灰蓝色的天空。
“他们的投标方案,有什么亮点?”忽然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林恪显然被问住了:“这……属于各公司的商业机密,我们目前无法获取具体方案内容。只能从公开渠道了解到他们提交了资格预审文件,但并未通过初筛。”
未通过初筛。意味着连参与正式竞标的资格都没有。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林恪屏息等待着,感觉空气有些凝滞。
许久,顾时渊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找行业内的专家,匿名给他们递一份资料。”
林恪猛地抬头,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惊讶,但专业的素养让他压下情绪:“您的意思是?”
“关于文化中心项目,区政府内部最新规划倾向和专家评审团的潜在偏好分析。”语气平稳得像是在部署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商业策略,“做得自然点,别留下痕迹。”
“……”林恪彻底愣住了。这种行为,完全超出了顾氏一贯冷硬的商业作风,甚至……带有极大的风险和不必要的麻烦。只为了一家毫无竞争力的小工作室?
似乎能看透助理心中的惊涛骇浪,目光转回,深邃冰冷:“有问题?”
“……没有,总裁。”林恪立刻低头,“我立刻去办,保证绝对匿名和稳妥。”
“出去吧。”
林恪拿着那份薄薄的评估报告,怀着满腹的惊疑与不解,恭敬地退出书房,轻轻带上门。
书房内重归寂静。
顾时渊再次拿起那份关于青禾工作室的评估报告,目光落在创始人姓名那一栏。
苏晚。
两个字,简单清晰。
竞争力很弱。中标概率为零。
这些冰冷的评估结论,像细小的针,刺入某种连自己都未曾清晰认知的区域。
将那份无关紧要的报告扔回桌角,身体向后靠进椅背,闭上眼。
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投资。或许那份独特的设计潜力值得一点额外的机会。又或者,只是不想看到那双偶尔流露出专注和热忱的眼睛,因彻底的失败而暗淡下去。
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解读,都是不必要的。
然而,胸腔左侧某个地方,却因这个越界的决定,而感到一种陌生的、难以言喻的松动。仿佛某种一直紧绷着、压抑着的东西,终于找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宣泄口。
与此同时,“青禾设计工作室”内,正弥漫着一股压抑的绝望。
狭小的办公空间里堆满了图纸和模型材料。苏晚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文化中心项目资格预审未通过的通知邮件,眼神空洞而疲惫。几天几夜的奋战,换来的是一个甚至无法踏上赛场的结局。
旁边的合伙人兼唯一员工晓琳,气得眼圈发红:“太不公平了!那些大公司根本就是内定的!我们的方案明明更有创意!”
无力地摇摇头,声音沙哑:“是我们的实力不够,资历太浅……”
就在沮丧几乎要将最后一丝力气抽干时,工作室的公共邮箱突然提示收到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看起来像是某个行业咨询机构的邮箱。标题是:“关于市文化中心项目评审的几点非正式建议”。
疑惑地点开邮件。里面没有任何署名和落款,内容却极其详尽地分析了评审团几位核心专家的学术背景和设计偏好,甚至提到了区政府内部对于“文化地标”与“社区亲和力”结合的最新倾向,这些都是公开渠道绝对无法获取的关键信息。
邮件最后附言:“无意冒犯,仅欣赏贵工作室某社区图书馆项目体现的人文关怀,谨供参考。”
握着鼠标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迅速将邮件内容与之前做的方案进行对比,发现了几处致命的偏差!
“晓琳!快来看!”声音因激动而拔高,“我们的方向可能错了!有转机!”
两人立刻扑到电脑前,仿佛研读那封匿名邮件,越看越是心惊,随后便是绝处逢生的狂喜!
“这……这是谁发的?简直是雪中送炭!”晓琳又惊又喜。
摇摇头,心中同样同样充满了巨大的疑惑和感激:“不知道……但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机会!快!我们把方案推倒重来!按照这个思路!”
狭小的工作室瞬间重新充满了活力与希望,键盘敲击声和激烈的讨论声再次响起。
苏晚盯着屏幕上那封神秘的邮件,心底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力量。在这个冰冷现实的行业里,竟然会有人愿意如此匿名帮助一个微不足道的工作室?
无论如何,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而此刻,顶层公寓的书房内。
顾时渊站在窗边,看着城市华灯初上。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着林恪发来的简短汇报:【事已办妥,匿名渠道,无迹可循。】
熄灭屏幕,将手机扔在一旁。
窗外灯火璀璨,却仿佛都落不入那双深潭般的眼眸。
那份悄然伸出的援手,背离了所有冰冷的商业逻辑。
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在无人知晓的暗处,为她撬开了一扇窗。
而他心底那片冰封的湖面之上,暗涌奔腾,再也无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