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枕秋
枕秋:
见字如面。
此刻工作室的暖灯正亮着,砚台里的墨还剩半池,晕开的浅赭色像极了上周我们在银杏林捡到的那片叶子。我刚改完“社区文化空间”的最后一版图纸,在“安静交流角”的位置,特意添了个小小的砚形摆件——想起你说过,看到砚台就会想起我,那我便把这份“想起”,画进能让人安心的空间里。
你总说自己像秋日的叶子,敏感又怕风,可你不知道,第一次在咖啡馆见你,你抱着笔记本、指尖捏着银杏书签问我“圈层是不是也能有温暖”时,你眼里的认真,比我见过的任何建筑光影都亮。后来陪你做课题、帮你挡掉误解、听你在暴雨天给我讲“怕黑时要找暖光”,我才慢慢明白:你所谓的“敏感”,是能接住别人忽略的温柔;你怕的“风”,只是在等一个愿意为你撑伞的人。而我很庆幸,能成为那个为你撑伞、陪你捡落叶的人。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到了当初夹在书里的圈层手册,上面还留着我画的小砚台。现在想来,那大概是早有的缘分——就像我设计建筑总爱用碎砚片,不是为了特别,是为了让“不完美”也能拼成坚固;而我们从圈层初识到现实相伴,也不是为了小众的标签,是为了在彼此的世界里,找到“不用伪装、不用勉强”的安稳。
下个月就是你答辩的日子,我在砚台旁放了盒新的桂花糕,还是你喜欢的三分甜。等你结束,我们就去之前的银杏林,捡些叶子做新的书签,再去社区咖啡馆坐一坐——就像第一次见面那样,只是这次,我不用再犹豫要不要搭话,不用再担心你会因为陌生而紧张。
最后想跟你说:秋有银杏,砚有墨,而我有你。不管是课题答辩,还是以后的日子,我都会像磨墨那样,慢慢陪你;像守护珍贵的砚台那样,好好护着你。
盼你答辩顺利,也盼早日与你再赴银杏之约。
顺颂时祺,秋绥冬禧。
砚云舟
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