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 20 章 ...
-
深秋的中午12:30,“我家烧烤”的卷帘门罕见地紧闭着。
按照往常,这时候小纵队早就在准备了
隔壁卖煎饼果子的王阿姨一边支摊,一边对老伴笑着说:“奇了怪了,第1次见这么晚还没开店。”
但并不是不开店,而是他们要休假了,消息已经发在他们的顾客大群大群聊里。
5人组无聊的在房内聚在一起,各玩各的。
自从忙碌起,何其络陈睿两人的小屋总是弥漫着淡淡的香料味。
络络窝在自己的狗窝,吊着它的玩具趴在睡觉。
何其络四仰八叉地瘫在旧沙发上,把脸埋在抱枕里闷声说:“不行啊,就算是放假休假,咱们也不能这样子耗着,对不对?”
陈睿正蹲在调料架前,仔细地将各色香料分装到玻璃罐里。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细长的影子。他头也没回,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那你有什么想法吗?”
“让我想吗?”何其络嘿嘿一笑翻身坐起,凑到陈睿面前,额前的碎发还摇了摇,“我说,去江南。”
“现在,立刻,马上。”
“怎么样?”
“这时候去正好,不冷不热,桂花还没谢。”
正在骚扰络络的吴晨熙偷听到他们两个的讲话探起头来,眼睛亮晶晶的:“我举双手赞成!早就想去江南看看了。”
旁边柏潇然合上笔记本电脑,推了推眼镜,笑得一脸温和:“从数据来看,现在是江南旅游的最佳时段。气温适宜,游客相对较少。”
而聪明的罗夏岚默默拿出手机查询天气:“后天开始都是晴天。”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
陈睿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了众人一眼。
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动摇。
“反正一开始也说好一周一两天假的,到后面因为事情一直耽搁了,你们也很久没有放假了。那好,准备一下我们去江南吧!”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沸了,何其络坐起身,拿着手机给在江南开民宿的大学同学发微信。
边噼里啪啦的打字边道:“我跟我大学同学说一声吧,他在苏州开民宿的,到时候可以请他当向导,然后咱们快订票,小夏小晨,还有小潇你们快回去准备行李!”
其余人都是一副兴奋样,纷纷站起身,到门口穿鞋:“走了哈∽”
“我们去准备咯∽”
“那我去买点零食∽”
“我把络络丢给宠物店吧!”
陈睿抿唇笑举着手中的手机:“高铁的话下午3点就有,票的话我出吧,但是湛江到苏州没有直达高铁,我们需要换乘,时间有点赶,你们快来哦。”
“ Oh yeah!!!”
“好的收到!”
几人准备就绪,大包小包,拿着行李就往湛江西站赶。
紧接着就检票上高铁到广州南站。
离检票还有两小时,两人便去周围逛了逛,顺便去吃了顿晚饭。
随后耗时8小时到苏州北站。
紧赶慢赶,还是来到了苏州,一个个都被折磨的精疲力尽。
名叫“栖水小筑”藏在平江路的一条侧巷里,推开虚掩的木门,满院的桂花香扑面而来。
凌晨6点多,快7点。
何其络的大学同学迟予乐正在院子里喂一只橘猫,见到他们,笑着站起身:“总算来了,房间都准备好了,二楼临河的五间,推开窗就能看见乌篷船。”
何其络上前与他抱了一下:“好久不见啊,最近怎么样?”
迟予乐微微一笑,拍了拍他肩膀:“可以呀,生意挺不错的。”
然后他看向后头那4个人:“你们好,我叫迟予乐。”
“吃鱼了?”
“不是吃鱼了,”迟予乐尬尬的点了点头:“是迟到的迟,予你的予,快乐的乐啦……”
吴晨熙嘿嘿一笑,摇了摇手:“好可爱的名字……”
迟予乐:……“嗯。”
陈睿礼貌的向他伸出了手:“我叫陈睿,睿智的睿。”
“啊,原来是你啊!”迟予乐握住他的手。
?陈睿:“嗯?”
“你……知道我?”
“哈,听其络提过,就在昨天,”迟予乐勾了勾唇:“你好。”
陈睿不自觉的咽了下口水,总有一种羊入狼窝的感觉。
安顿好行李,众人沿着平江路漫步。
石板路两旁是白墙黑瓦的老宅,偶尔从半开的木门里能瞥见种着芭蕉的天井。
吴晨熙兴奋地在一家绣品店前驻足,指着橱窗里的双面绣屏风说:“这也太精致了!”
陈睿落在最后,目光被河边洗衣的妇人吸引。
那妇人用木槌捶打着衣物,节奏分明的声音在静谧的巷弄里回荡。
一旁何其络注意到他的出神,轻声解释:“这是苏州的老传统了,在河里洗衣。”
中午时分,迟予乐开车载着众人,穿过逐渐稀疏的市井楼宇,驶向城西南的石湖景区。
车窗摇下,空气里掺进了水汽与植物清润的气息。
“今天去的这家店,在石湖边上,开了好些年了,本地老饕才找得到。”迟予乐一边说着,一边拐进一条林木掩映的小路。
最终,车在一处白墙黛瓦、带着宽敞院落的建筑前停下,黑匾金字,写着“吴越荣记-石湖店”。
与山塘街店的拥挤喧闹不同,这里开阔许多。
院落里摆着几张茶座,几株高大的香樟树投下满地斑驳的光影。
餐馆主体建筑依旧是传统的苏式风格,但空间明显更大,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能将石湖的潋滟水色与上方越城桥的古朴身影尽收眼底。
“我订了临湖的位置,”迟予乐对迎上来的领位员说。
他们被引着穿过厅堂,这里桌与桌之间距离得当,环境雅致安静,食客的谈话声都压得较低,更多的是杯盘轻碰的细微声响和窗外透进来的天光水色。
临窗的座位视野极佳,仿佛将石湖的景色也一并纳入了餐席。
湖水在午后的阳光下波光跃动,偶有游船划过,拖出长长的涟漪。
远山如黛,塔影隐约。
点菜的服务员是一位语调温和的中年女士,递上设计素雅的菜单。
迟予乐熟练地翻看着。
“到了石湖这边,水产总是更新鲜些。响油鳝糊是必点的,要用活鳝。”他征询地看着大家,“清炒手剥河虾仁怎么样?这里的虾仁是看家菜,鲜甜得很。”
见众人点头,他又继续:“松鼠鳜鱼造型好看,味道也经典。”
“再来个蟹粉豆腐,时令的鸡头米炒百合,嗯……石湖的莼菜正是时候,加个莼菜银鱼羹吧,比鱼片汤更应景。”
服务员一边记录,一边微笑着补充:“今天刚送来些挺括的水芹,清炒一下,爽口得很。”
“好,水芹也来一份。”迟予乐合上菜单,“他们家的菜,口味偏传统苏帮,甜度会明显些,大家试试看。”
等菜时,伙计奉上清茶。
不再是碧螺春,而是本地的炒青,茶汤色泽黄绿,香气更显质朴。
陈睿注意到窗边摆放着一盆造型优雅的苏式盆景,与窗外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菜上得很快。
响油鳝糊依旧带着令人愉悦的“刺啦”声上桌,蒜香扑鼻。
鳝段在深色酱汁中油光发亮,入口爽滑,那恰到好处的甜与鲜,确实与市区的店略有不同,似乎更添一分水边的鲜活气。
吴晨熙不自主的咽了咽口水,一旁的罗夏岚默默掏出手机开始拍照。
清炒河虾仁果然名不虚传,每一颗都饱满弹牙,带着河鲜特有的清甜,无需过多调味,便已足够迷人。
松鼠鳜鱼炸得外酥里嫩,酸甜汁勾芡均匀,色泽诱人。
最受好评的是那道莼菜银鱼羹。
半透明的莼菜带着滑溜溜的口感,如同小小的荷叶漂浮在清澈的汤羹中,细嫩的银鱼几乎入口即化,羹汤滑入喉中,只留下满口的清鲜与润滑,将先前几道浓油赤酱的味觉沉淀得清爽起来。
陈睿细细品味着,点头道:“这鳝糊的火候,虾仁的鲜甜,都见功力。尤其是这莼菜羹,石湖的莼菜,果然名不虚传,清雅之极。”
何其络举了举大拇指,朝着迟予乐:“不愧是本地的!”
那盘后加的清炒水芹也赢得了赞赏,水芹茎叶脆嫩,清香满口,极具江南水乡的风味。
结账时,陈睿看了看环境,玩笑道:“这景色和味道,价格倒是比景区核心区实在些。”
饭后,他们并未立刻离开,而是沿着石湖边的步道缓缓散步。
湖面开阔,微风拂来,带着水生植物的清新气息,远望上方山上的塔影,心境也随之疏朗开来。
这一顿临湖的苏帮菜,因这湖光山色的映衬,更添了几分闲适与悠长的韵味。
红灯笼在晚风中摇曳,倒映在墨色的河水里。
路过一家评弹茶馆,吴晨熙拉着罗夏岚非要进去听曲。
台上两位艺人一抱琵琶一执三弦,吴侬软语婉转缠绵。
“唱的什么?”陈睿难得主动发问。
何其络凑近他耳边轻声解释:“是《白蛇传》里‘游湖借伞’一折。”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陈睿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