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砥柱中流 ...

  •   奠基仪式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艺术社区项目便迎来了预期之中却又来得过于迅猛的第一次真正考研——施工进程在开挖地下停车场基础时被迫中断。
      地质勘探报告存在细微偏差,加上连日阴雨浸泡,一片区域的土质稳定性远低于预期,出现了局部滑塌风险,不仅危及施工安全,更可能影响邻近已收购但尚未拆除的一排老旧仓库,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工期严重延误和成本巨额超支。
      紧急会议在项目临时板房内连夜召开。气氛凝重,施工方负责人额头冒汗,反复强调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性;设计团队脸色发白,紧张地核算着调整结构方案的可能性与时间成本;项目公司的几位高管则焦虑地盯着预算表。
      陆沉舟坐在主位,面沉如水,听着各方带着焦躁情绪的汇报,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阅着实时传回的地质数据监测图和周边建筑的结构档案。加密通讯器就放在手边,安静无声。
      “当前首要任务是立即加固边坡,防止塌房扩大,确保现场绝对安全。”陆沉舟打断争论,声音冷冽,不容置疑,“施工方,立刻调集所有可用支护材料和设备,按最高应急标准执行,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完成初步稳定作业。安全员全程监督,任何人不得冒险作业。”
      “设计团队,”他转向另一边,“我要你们在十二小时内,拿出至少两套基于现有地质数据调整的地下结构加固方案,进行初步模拟测算,不需要完美,但要确保可行性和速度。”
      “陈默,”最后,他看向身旁的特助,“联系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刘院士团队,还有地质大学的王教授,把现场数据和初步方案发过去,请求远程技术支援。同时,准备一份关于此次突发状况及应对措施的简要报告,明早我要看到它放在相关监管部门领导的桌上,主动说明,避免后续被动。”
      指令清晰,层层下达,混乱的场面瞬间被强行纳入有序的应对轨道。众人领命而去,板房内只剩下陆沉舟和几个核心人员。他这才拿起加密通讯器,拨通了苏念安的号码。
      那边几乎瞬间接通,背景音是呼吸的风声和隐约的机械轰鸣,显然人也在现场。“情况我听林薇说了,”苏念安的声音传来,带着急促的喘息,却异常镇定,“需要我做什么?”
      “现场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你不需要介入具体操作。”陆沉舟语气平稳,“但那些旧仓库里有不少原厂遗留的老设备零件,还有一些早期墙绘,施工方可能会觉得碍事。你带人进去,评估一下是否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存,做好标记和保护方案。稳住那边,避免节外生枝。”这既是发挥苏念安的长处,也是将他调离最危险的核心区域,赋予其重要且能发挥作用的职责。
      “明白!我这就去!”苏念安毫不犹豫地应下,通讯随即切断。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项目指挥部灯火通明。陆沉舟坐镇其中,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不断接收着各方反馈,做出决策。施工区域的大型探照灯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支护作业紧张进行。设计团队的灯光也彻夜未熄,键盘敲击声和激烈讨论声不绝于耳。陈默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协调着远程专家、政府部门、材料供应商。
      苏念安则带着工作室的几个人,穿着反光背心和安全帽,深入那些散发着铁锈和尘埃味道的旧仓库,打着手电,仔细甄别、记录、拍照,与试图尽快清拆的施工人员耐心沟通,据理力争,为保留这片区域的工业历史痕迹而努力。
      凌晨时分,远程专家团队的初步反馈传来,肯定了设计团队一个激进但高效的加固方案的可行性,但也指出了几处关键计算需要修正。设计团队负责人看着那复杂的修改意见,几乎崩溃。
      陆沉舟拿过反馈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公式,直接接通了刘院士的专线。“王院士,我是陆沉舟。关于第三节点应力分散的计算,如果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参考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最近的那篇关于软土基加固的论文模型,修正系数取0.8至1.2区间进行动态模拟,是否更能贴合我们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
      电话那头的院士显然愣了一下,随即传来翻动纸张和快速计算的声音,片刻后,语气带着惊讶和赞赏:“……陆总竟然对这套理论也有研究?这个思路却是更优!我马上让团队按这个方向重新核算!”
      设计团队负责人目瞪口呆地看着陆沉舟,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年轻的出资人。
      天色微明时,最新的模拟结果出炉,结果远超预期。施工方根据新方案调整了支护和加固作业,边坡稳定信号传来。同时,苏念安那边也完成了初步的遗存评估和保护方案,与施工方达成了暂时保留部分区域的共识。
      危机暂时解除。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疲惫不堪。
      陆沉舟走出板房,清晨的冷风带着湿气扑面而来。苏念安也从仓库区走出来,脸上沾着灰尘,眼圈发青,却带着完成任务的亮光。两人在晨雾弥漫的工地边缘相遇。
      “解决了?”苏念安问,声音有些沙哑。
      “暂时稳定了。后续还要持续监测。”陆沉舟打量了一下对方沾满灰尘的外套,“怎么样?”
      “保住了一面很有价值的工具墙和几台老机床的核心部件。”苏念安笑了笑,带着成就感,“就是跟工头磨了半天嘴皮子。”
      “嗯。”陆沉舟应了一声,从口袋里拿出一小瓶未开封的矿泉水,递过去。
      苏念安愣了一下,接过,拧开喝了一大口。
      朝阳终于突破云层,将金色的光芒洒向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战役的土地。机器重新开始轰鸣,但秩序已然恢复。
      “回去休息几个小时。”陆沉舟看着对方疲惫的脸,“下午还要跟新的结构供应商开会。”
      “你呢?”
      “还有个电话会议要处理。”陆沉舟转身,走向临时指挥部,“危机也是转机。经过这次,项目团队的应急能力和协作效率,会提升一个等级。”
      苏念安看着那个挺拔而冷静的背影融入晨光与机械的背景中,握紧了手中的水瓶。
      砥柱中流,方显本色。风雨不仅未能摧垮项目,反而将其基石锤炼得更加坚实。而并肩作战的经历,也让某种默契与信任,沉淀得比任何语言都更加深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