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Free Talk ...
-
想以厦门为背景写一个故事的念头由来已久。
也许和个人经历有关,我极其喜欢城市、空间、地域相关的议题,《已读不回》的主要场景在厦门,但全文中也出现了许多风土人情各异的地标。与此相关的一切,食物、方言、街道、民俗、历史、世情,都是我喜欢穿插进文内以增强细节丰富度和可信度的。
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语言。我连自己老家的方言都不会说,对闽南话更是一窍不通,尽管读书工作一路向南,但很多语言习惯还是比较难适应,这本一开始也会像上一本里一样总忍不住加儿化音(后来克制很多了)。
说说剧情: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要写追妻火葬场的故事。文案标的很清楚顾承锐人设是“浪子”,不是浪子回头。而我也认为99%的浪子回头故事在多年之后又是一地鸡毛,人就是本性难移的自私生物。
《已读不回》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主角们“彻悟”而不是“改变”,“向前”而不是“回头”。
顾承锐只有“向前”经历了两年分手、八周目循环和第二次校园生活,才能“彻悟”宁知然是让他变得更快乐的唯一比较级;宁知然只有“向前”经历了泥陷于原生家庭的苦果,才能“彻悟”自爱方能一生强大的兰因。
在此过程中,他们互相陪伴、互相伤害、互相扶持、互相疗愈,“till death do us apart”。
我也不想粉饰太平,所以直到最后一章还在重申“覆水难收”,也没有回避已然引入的平行时空机制里会存在就此陌路的可能。但换个角度想想,既然时空无穷无尽,那总有某一对相爱的锐然可以在86天里修复某一对走散了的锐然。
完结后陆陆续续有收到一些评论,认为顾承锐很渣、看不出他对宁知然的爱、觉得宁知然不应该回头复合,这些我都不想理会。在最后一章有写到“爱常常即如雪中白鹭,有时隐藏太深,连自视自省都不透彻”,这一句就是顾承锐的情感注脚:他以为他不爱了,但他以为他以为的就是他以为的吗?分手后的那一段,缺乏顾承锐视角,后续我有机会也会补充。至于其余爱的细节,文中足够多足够清楚,选择性无视我也无话可说。
至于穿越循环的时空机制,我觉得实在不必深究,我能力有限没法写得十分精密,也更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总体而言,《已读不回》和上一本《六州歌头》都是我舒适圈内的题材,不过前者写得更轻松更快一点,一来因为这个故事没有那么苍凉,二来也是遣词造句难度低了不少。不过一贯的是我写文比较喜欢埋伏笔和call back,所以二刷可以获得更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哦。
本文致敬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土拨鼠日》、李碧华小说《胭脂扣》。以及评论有姐妹提到的《爱在》三部曲和《美食、祈祷与恋爱》也曾很深地影响过我。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追更留评的姐妹,看着大家一起思考一些故事之外的内容,自视、内省、彻悟、向前,我也感到很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