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7、日常支撑 ...
-
最深沉的感情,并非总是轰轰烈烈,它更常浸润在无声的陪伴和细微的支撑里,成为彼此生活中最稳固的基石。对凌曜和顾珩而言,他们不仅是爱人,更是对方在各自征途上最坚实的精神依靠。
一个深秋的夜晚,凌曜带着一身浓重的疲惫和几乎实质化的低气压回到家。他没有开灯,径直走到客厅沙发边,重重地坐了下去,身体深陷进柔软的靠垫里,抬手用力按压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他刚结束一个长达十余天的绑架案。案件虽然最终成功解救人质、抓获嫌疑人,但过程极其曲折,受害者遭受的心理创伤和案件中暴露出的赤裸人性之恶,都像沉重的铅块压在他的心头。作为侧写师,他需要深度代入罪犯的思维,那种与黑暗共舞的过程,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他来说,也是一次精神上的耗竭。
屋里很安静,只有他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过了一会儿,书房的门轻轻打开,顾珩走了出来。他显然还没睡,身上穿着家居服,脸上带着关切。他没有开大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和书房门缝里漏出的光,走到沙发边。
他没有问“怎么了?”也没有说“你还好吗?”。他只是安静地坐在凌曜身边,伸出手,温热的手指代替了凌曜用力过度的手指,轻柔却坚定地按上他的太阳穴,力度恰到好处地揉按着。
凌曜的身体先是僵硬了一瞬,随即缓缓放松下来,向后靠去,闭上了眼睛。鼻腔里萦绕着的,不再是案件卷宗冰冷的油墨味或犯罪现场令人作呕的气息,而是顾珩身上淡淡的、令人安心的沉静馨香。
顾珩没有说话,只是专注地帮他按摩着头部的穴位,指尖带着神奇的安抚力量,一点点驱散那紧绷的疼痛和压抑感。
过了很久,凌曜才极轻地叹了口气,声音沙哑:“…那孩子才八岁。” 顾珩按摩的动作没有停,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表示他在听。 “差点就…”凌曜的声音哽了一下,没有说下去。那只按在他太阳穴上的手顿了顿,然后向下,温暖的手掌轻轻覆盖住他冰凉的手背,握紧。
依旧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种无声的理解和支持,像温泉水一样包裹住凌曜冰冷疲惫的心脏。他不需要倾诉案情的惨烈细节,顾珩也不会追问。他只需要知道,有人在这里,理解他的沉重,接纳他的疲惫,并无声地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
在这种安静的陪伴下,那些盘踞在脑海中的阴暗画面和压抑情绪,仿佛渐渐被驱散了一些。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沉重的眼皮耷拉下来。他就这样靠在沙发上,在顾珩无声的守护中,沉沉睡去。
顾珩没有叫醒他,只是轻轻拿过一旁的毛毯,仔细替他盖好,然后依旧坐在旁边,在昏暗的光线里,守着他沉静的睡颜,直到天际泛白。
支撑是相互的。
不久后,顾珩接到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修复一册在战火中严重损毁、几乎炭化的宋版孤本。这册书不仅本身价值连城,更承载着一段即将湮灭的历史记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连数日,他泡在实验室里,尝试了各种方法,进展却微乎其微。那些脆弱不堪的焦黑色纸页,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彻底化为飞灰。挫败感和巨大的责任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眉头整日紧锁,连吃饭都心不在焉。
凌曜将他的焦虑看在眼里。他没有试图用“别担心”、“慢慢来”这样苍白的语言去安慰,也没有不懂装懂地指手画脚。
一天晚上,顾珩又一次对着显微镜下难以分离的纸页一筹莫展, frustration 几乎达到顶点。凌曜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放在桌角,没有立刻离开。
他看了一会儿那些在顾珩手中显得无比脆弱的焦黑残片,忽然开口,声音平稳而冷静:“还记得我们并案调查‘蓝鲸’和‘影子’的时候吗?”
顾珩从显微镜前抬起头,眼中带着疲惫和疑惑,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
凌曜的目光落在那些残片上,语气却像是在分析一个案件:“当时所有线索都断了,看起来根本是无解的死局。证据就像这些纸一样,脆弱,混乱,看似毫无头绪。”
他伸出手指,虚点了点工作台,眼神锐利起来,仿佛眼前不是修复案台,而是案件白板:“但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微小的可能。我们一遍遍梳理,一遍遍尝试,从最不可能的角度切入,用最笨的方法排除。一点一点,像拼图一样,把那些碎片重新拼凑起来,最终找到了突破口。”
他看向顾珩,眼神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任和力量:“现在这个,和你当时做的,本质上没有区别。甚至比你侧写那些狡猾的罪犯更容易些——它不会故意隐藏和欺骗,它所有的秘密都摆在这里,只是需要找到对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去解读。”
他拿起桌上一张被顾珩小心翼翼分离出来的、极其微小的碎片:“你看,这一片,不是已经成功分离出来了吗?这就是突破口。就像案件里的第一个疑点。接下来,只需要复制这个成功,扩大战果。”
他把那片脆弱的纸页轻轻放回顾珩手边,语气笃定:“你可以的。就像你当初能抓住‘影子’的尾巴一样,你也一定能‘救活’它。我相信。”
没有空泛的鼓励,而是将眼前的困境与他们共同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战役相类比,赋予其同样的挑战性和征服的可能。他的话,像一针强心剂,精准地注入了顾珩几乎枯竭的信心深处。
顾珩看着凌曜坚定的眼神,又低头看了看那片微小的成功分离的纸页,心中的焦灼和挫败感奇异地开始平复。是啊,最难的关头他们都一起闯过来了,眼前的难题,又算什么呢?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看向显微镜,眼神恢复了往日的专注和沉静,甚至多了一丝被激起的斗志。
“嗯。”他低声应道,声音里重新有了力量,“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凌曜没有再打扰,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将牛奶又往他手边推了推,便安静地离开了。
那一晚,顾珩工作到很晚,但心态已然不同。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像凌曜说的那样,将过程视为一次精细的“侦破”,耐心地寻找着每一个微小的“线索”和“突破口”。
他们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点滴中,成为彼此最稳固的锚点。
凌曜从外面带回的风霜雪雨,可以在顾珩安静的陪伴里得到抚平和温暖;顾珩在专业攀登中遇到的峭壁悬崖,可以在凌曜充满信任和策略性的支持下,重获勇气和力量。
他们无需时刻言说,却总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准确地给予最需要的那份支撑。这种深入骨髓的懂得和扶持,让他们在各自艰难而孤独的专业道路上,始终拥有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和前行的勇气。他们是彼此最温柔的港湾,也是最坚定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