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哥哥出门,奶奶一人在家。
闻心结束奥数夏令营训练,打包准备回家,眼睛余光瞄到宿舍门边站着一人。
同期训练的舍友,闻心有点不耐烦地道“怎么?还想打一架么”?
魏子安面无表情,额头右边角落里的乌青还在隐痛提醒着两人之前的不愉快。
“收起你窥探的目光,少管闲事”!闻心冷厉地看向魏子安,眼含警告。
“闻心,我只想帮你!”魏子安不理闻心警告,再次提醒。
“你是我什么人哪新鲜!我不需要,你离我远些”闻心冷硬不耐地说,不想跟魏子安浪费工夫,收拾好袋子直接走人,出门还一把推开门边的舍友。
魏子安对他的冲动挑衅毫不在意,目光沉沉地看着闻心一步步走远。
闻一仁跟四眼田鸡回到旅馆,裴叔已经在里头,叮嘱两孩子早点休息,明天一早林叔带去转转石头市场,两人应诺。
第二天,林叔的大嗓门早早在楼下响起。
林叔拉着三人到玉器市场,市场露天,摊子台面上放了各种石头,不见卖家吆喝,买家也是安静地一摊摊转圈,相中哪个有兴趣的才上手仔细端详,具体心中思量怎样,脸上是看不出来,个个练就火眼金睛,面如平湖。
一行人进入市场,闻一仁和四眼田鸡跟着裴叔,林叔自己一人随意地走。
台面上石头琳琅满目,三人先就整个市场转了一圈,了解一下大概情况,留意了有些台面再次逛的时候要仔细看的。
裴叔交代,玉器市场水深,不管遇到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都不要上脸,这里的卖家个个眼睛毒,两孩子忙应诺。
裴叔跟两孩子在市场里东一杠西一锤,看什么都是不经意,眼神不会在某块石头长留。
有时停下问摊主是否能上手某块石头,摊主允诺后双手才稳重地拿起端详。
细声地跟两孩子讲解“这块是山料,产自含有玉矿的高海拔山体中,原生矿,藏于山体内,或者地下。
人工开采出来的时候有些要从岩石中剥离,有些玉脉比较规整的出来就纯净不用剥离杂质。
像手上这块玉包裹在岩石里面,外面打眼一看灰扑扑,这个看个人眼力跟运气,拿回去切开一刀富一刀贫,我们不找这种风险大的”。端详片刻,稳妥地放回台面。
阳光正好,天气炎热,摊主时不时喷些水在石头上,裴叔说这是天气干,摊主喷水增加石头的光润度。
三人继续转圈,走走停停。
闻一仁看着台面另外一种石头,表面微微有黄沁,有些地方露白,那种白色温润有光泽油腻感,块头有半个手巴掌大像鹅卵石。
裴叔顺着闻一仁目光看到石头,问了摊主允许,上手拿起石头。
轻声地道“这是籽料,山体上和上游河滩里带到了河流中下游河床里,经过千百万亿万年河流水冲刷、石头摩擦碰撞、滚动、最终形成了鹅卵石的形态,(籽料原石上毛孔就是河流中砂石的不断碰撞、冲刷)我们称其“籽”跟我们河里看到的鹅卵形态一样,大大小小。
因为松杂的地方被大自然淘汰了。所以更为细腻和玉质好、润度好。
而籽料的皮则是河水中的矿物质在籽料表面或者深入内部氧化形成的,这里的黄沁就是籽料皮。
好的籽料遇到好的切割打磨成型之后价格翻几番,我们就是要找这种”。
裴叔妥帖地放下石头,状似无意地问了下价格,摊主叫价两千块。
三人不置可否,留下一句“再看看”。
裴叔另外有安排。
三人兜着市场几圈是要了解行情。
闻一仁走这几圈也是收益良多。
玉器水深,没有十年左右浸淫此道都入不了门。
一时半会裴叔尽心地教,两孩子尽心地学着。
跟林叔汇合之后,开车去另外一个地方。
车上听林叔跟裴叔的谈话,闻一仁才知道,原来林叔有个朋友在乡下,早年在矿山采矿的。
深山老林里偶然间得了几块石头。
当年也不懂这个,觉得就跟鹅卵石似的好看,留在家里旮旯角生灰,现在和田玉炒得价格高,家里女儿争气考上外面的大学,读书需要一笔钱,想让人看看,又怕自己不懂给人宰,想到林叔,求到了林叔头上,让帮忙留意,因此有了这次西行。
闻一仁这才清楚车为什么走的郊外,原来是要去乡下。
乡下的路不好走,好在林叔开车稳,路边不时看到老人孩子载歌载舞很是欢快,着装跟歌声都有别于内地,充满异域风情。
一路颠簸,快快慢慢,到了乡下朋友家。
一行人下车,房子倒是很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房子。
一进门大院子,葡萄树,大枣树都挂满了果。
朋友热情地招呼,一行人就坐在院子里。
寒暄片刻,朋友起身从房里拿出一个袋子。
林叔稳稳地接过打开,把石头摊开在桌子上,一排六块,大大小小。
众人的眼光一下被吸引。
裴叔让闻一仁跟着靠前,上手仔细端详着石头。
每个石头都仔细端详,闻一仁也跟着做做样子。
上手的这块籽料块小,质地肉眼看着莹白温润,杂质少,拇指轻擦,光滑油润。
即使闻一仁这个土包子看到这东西也不得不承认这块玉的品相是真的好,比在市场里看的好很多。
两人看完用了差不多一小时,裴叔小声问闻一仁,相中哪块?
闻一仁还不了解这个价格,钱在收虫草的时候用掉一部分,身上的钱只有几千块,不敢托大,只说相中小的一块。
裴叔一路西行对他家多少了解。
只跟闻一仁说“这里六块石头品相都很好,待会我来谈价,钱我先付,你得两块,我得四块,钱不够到时卖了拆减,怎样”?
闻一仁略一思索,买石头,后期还得加工成品都要钱,自己手头钱就那么多,裴叔建议其实很帮补自己了,觉得最好不过了,遂点头同意。
两人商定,裴叔也是干脆人,问林叔朋友六块石头想卖什么价格?
朋友也是爽快人,让裴叔给个价。
裴叔也不再磨叽,让拿来秤,六块石头上秤,一公斤多,考虑到品相比较好,又都是籽料,给了公道的价格三万块。
朋友估计对价格还比较满意,又是林叔带过来的,也没还价就成交了。
生意做成大家都很高兴,朋友张罗着烤羊,让一行人一定留下来吃饭再走。
主人家这么好客,众人都不好意思拂面子,都留下来品尝品尝难得吃到的烤羊。
一时之间宾主尽欢。
主人家更是兴致高昂,找来都塔尔弹曲,载歌载舞。
平日里严肃冷硬居多的闻一仁都放松多了,浅酌葡萄酒,看着田鸡兄跟随主人家歌舞浅笑。
回到市里都是下半夜了,三人各自休息。
第二天早上,裴叔让闻一仁过来房间,六块石头放桌上,让闻一仁先挑两块。挑好好拿去加工。
闻一仁也没客气,挑了两块小的,反正这趟来自己都不吃亏。
裴叔还帮了大忙,挑好裴叔拿去上秤,两块石头按比是五千块。
闻一仁支付了这个钱,手头就不多了。
回去车旅还要花一笔,这样加工那里可能不够,裴叔爽快地给予方便,闻一仁也不跟他客气。
办好这事,三人就在林叔的帮忙下找了靠谱的加工师傅。
老师傅好手艺。
单子加急处理,一个星期出来。
闻一仁对于此道也是了解不深,只听师傅讲这些石头纯度高,品质好,现在找这种料子很难找了,一下得了六块,属于捡漏加运气了。
师傅几十年浸淫此道,遇见少见的好东西,技痒难忍,一头迷在里头了。
因着要等玉石成品,三人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裴叔提议要周边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药材方便带回,两孩子也同意。
于是三人辞别林叔逛周边城市。
城市里逛得少,乡下偏远地区走得多,走走停停,还真收了些当地的药材,贝母,红花,专治咳嗽,活血,药性好。方便携带,带回安市裴叔有门路往南边走。
这个时候,闻一仁算是看出来了,裴叔走南闯北织就的人脉资源就能派上用场了。
在喀什火车上的那番话有了深的感触。
这趟出来,不光闻一仁,四眼田鸡跳脱的性格都收敛好多,不再是之前作天作地的中二少年。
西边日照长,紫外线强,两人都脱一层皮,黑了不知几度,人的精神面貌可谓是脱胎换骨,知道了天高地厚。
三人连着逛了五六天,差不多了返回和田。
没等多久,玉器师傅让过去拿成品。
三人如约而至加工工坊。
师傅拿出六件成品,师傅根据每块玉的特点来雕琢,每件精美的玉器,无论大小,都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它们在精雕细琢中诞生,每一个线条都充满了力量与生命。
闻一仁上手一件,玉的质感温润如水,触感舒适,让人爱不释手。
从毛胚到珍品,师傅赋予了玉生命,端的是令人赞叹不已!
裴叔也是感叹师傅的巧夺天工,奇妙构思。
六块玉摆在一起,盈盈之光,像是昆仑山的雪之灵动,月之光华。
闻一仁这土包子都觉得美入心里,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裴叔爽快地付了手工钱,还特别真诚地感谢老师傅的手艺。
师傅遇到这么尊重手艺人的,也是十分欢喜。
言语间以后有好料子还来找他。裴叔自是爽快答应。
一趟西行,小一个月的时间,事办完,三人收拾东西跟林叔辞行。
林叔自是一顿好酒好菜为三人践行,酒到兴头上,高歌一曲《送战友》,把裴叔感动地稀里哗啦。
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感情确实是不一般。
人这一辈子不断地遇见,分离,再遇见,再分离,时间空间能把人隔开,情谊会把人连在一起。
三人于第二天踏上返程的路,同样的路,调转了一个方向,人的心态也像转了个向。
来时觉得路远吃尽苦头,回去满载而归,心境自然是放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