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刻意的偶然 ...
-
秦擎站在刑大东门的广场上,晨雾浸湿了他的肩线。
三天了。
自从市集最后一天那个空等的清晨,他就像个偏执的案犯般不断复盘每个细节。铜钱缺口的螺旋纹路,她指尖摩挲绒布时的力度,甚至那句“奶奶传下来的,丢不得”的尾音起伏。犯罪心理学的训练让他能精准复刻现场,却解释不清胸腔里这阵陌生的钝痛。
“行为溯源。”他对着雾气喃喃自语,刑侦本能在血液里苏醒。
刑大犯罪心理实验室的玻璃白板上,黑色马克笔已经写满第三栏:
【接触途径排查】
①文化市集组委会(需教工证调取名单)
②江城大学民俗社公开联络邮箱
③古钱币收藏论坛ID追溯(低效)
笔尖突然在④处悬停,墨水在白板晕开蛛网般的裂痕。
“讲座。”
他听过的,有关于文物鉴定的讲座。
刑侦学里有个"六度分隔"理论——通过不超过六个中间人,就能联系到任何目标人物。
目标,他的目标。
刑大内部学术系统里,他找了过去两年所有文物鉴定相关讲座记录。列表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每一条记录都可能是通向答案的岔路。鼠标滚轮转动时,秦擎突然想起物证分析课上学过的“锚定效应”——人总会不自觉地依赖最先获得的信息。
鼠标在《江南银楼古钱防伪技术》的条目上悬停——这是半年前他偶然听过的讲座,主讲人周教授来自江城大学。
当时只当是学术任务,当时只是为了完成跨学科选修学分,现在却成了他唯一线索。
秦擎的鼠标悬停在标题上,指腹传来轻微的电流感
录像回放到第37分钟时,幻灯片角落闪过一张合影:白发学者身旁站着个扎马尾的女生,腕间一抹暗红忽隐忽现。
秦擎的呼吸滞了一瞬。
江城大学官网的教师页面加载得很慢。进度条一点一点往前爬,秦擎的拳头抓紧再松开,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绷紧的下颌线上,将他的轮廓勾勒得格外锋利。他盯着那个缓慢旋转的加载图标,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呼吸比平时要浅,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这很荒谬,他想。
一个如此理性的人,居然会因为等待一个网页加载而心跳加速。
但胸腔里那股陌生的躁动骗不了人。
进度条终于跳到了尽头。
周明远教授,民俗文物鉴定专家。与此同时,“林悦”两个字猝不及防撞进视线。宋体小四的字号,安静地躺在周教授指导研究生名单的第三行,却在他胸腔里激起一阵嗡鸣。这个名字和他想象中一样熨帖,带着古籍修复室宣纸般的温润质感。
他点开最新学术动态,在一篇《□□间铜钱流通考》的配图里发现了决定性证据:林悦蹲在考古现场,手持放大镜检视一枚铜钱。阳光穿过她指缝,清晰照出缺角处的螺旋纹。
右下角标注的项目编号让他手指一顿——刑大-文鉴-2023-047。心理有一颗种子已悄然发芽。屏幕前的秦擎无意识摩挲着手机,他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出了汗,在手机屏幕上留下模糊的指印。
窗外,一只灰雀落在窗台,喙里衔着片银杏叶。
他看着那片金黄的叶子在风中颤动,忽然想起那天林悦低头整理铜钱时,有几缕发丝从耳后滑落,在暮色中泛着柔和的光晕。那些发丝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时而扫过铜钱表面,像是不经意间在金属上写下无人能读的密码。
原来在知道她名字之前,他的身体就已经记住了这些细节。
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但排水管仍在滴水,规律的声响像是某种倒计时。
秦擎起身走到窗前,雨中的校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远处文博楼的灯光依然亮着,或许此刻她就在那里,完全不知道有人在为要不要联系她而辗转反侧。他下意识摸向口袋,指尖触到那盒几乎全新的香烟——这是他的秘密习惯,只在极度苦恼时才会抽上一支。烟盒已经放了小半年,上次打开还是母亲忌日那天。他抽出一支烟,动作有些生疏。打火机的火苗在雨雾中摇曳了三次才点燃。第一口烟吸入肺里,辛辣的触感让他微微皱眉。平时他厌恶这种味道,但此刻,尼古丁的刺激反而让纷乱的思绪清晰起来。
烟雾在窗前缭绕,与雨雾交融。
秦擎看着烟灰一点点变长,忽然想起导师说过的话:"犯罪现场最怕的不是血迹,而是干净的作案工具。"就像他现在,明明可以用无数种方式联系林悦,却偏偏选择最迂回的那一种。
一支烟燃尽,他掐灭烟头,转身回到电脑前。屏幕上,林悦的照片依然亮着,考古现场的她与市集上的她彷佛重叠在一起。
“最后一次。”他对自己说,手指重新落在键盘上。
烟味还残留在指尖,但思绪已经不再混乱。
他点开周教授最新那篇《江城民间铜钱流通考》,目光落在致谢部分:
“感谢刑大文物鉴定实验室提供的光谱分析数据”
秦擎的指尖在键盘上虚划,光标在空白文档上跳成心电图的折线。窗外的雨声突然密集起来,排水管发出吞咽般的咕噜声,这栋六十年代的老楼总在下雨时活过来,用各种脏器蠕动般的响动提醒他时间在流逝。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发件箱里躺着三具“尸体”。
第一封称“周教授您好,我是刑大文鉴中心实习生”,太卑微;
第二封写“我们有幸见过”,太私密;
第三封甚至用上了“根据刑诉法第58条”,简直荒唐。
秦擎的身体微微后仰,椅背与脊椎之间形成一个克制的弧度。老旧的转椅轴承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像是替他呼出了那口哽在胸腔太久的气。
他抬起右手,指节在眉心处停留了片刻,这个动作看起来像是在思考某个学术问题。
只有他自己知道,食指第二节关节正抵住跳动的太阳穴,那里有根血管从半小时前就开始不安分地搏动。邮件界面的光标仍在闪动,像某种耐心的拷问。他推了推眼镜,镜架在鼻梁上留下的红痕很快会消退,就像此刻喉间那点莫名的滞涩,终将被理性的分析取代。
【周教授:
我们在复核刑大-文鉴-2023-047数据时,发现图3光谱存在0.3μm波段的异常波动。建议您查看附件中的对比数据。
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
简洁。专业。没有多余的情感流露。
他的食指悬在触控板上方,微微发抖。只需要轻轻一点,这封折磨了他一整天的邮件就会发送出去。但此刻这个简单的动作却像有千斤重。
“就现在。”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按下了发送键。
邮件滑出信箱的瞬间,他整个人瘫在椅背上,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汗湿的额头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身后的墙上,像个等待审判的囚徒。
秦擎突然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外面的路灯不知何时已经亮起,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屏幕上最小化的窗口里,还留着两小时前关闭的“光谱分析”网课页面。
他的肩膀不自觉地放松下来,仿佛卸下了一直紧绷的重担。
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胃正在抗议——从吃过午饭到现在,他连一口水都没喝。
走廊里传来学生们说笑的声音,他今天没有课,下午的课时已经结束了。秦擎看了看手表,指针指向七点四十五分。他竟然在这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连晚饭时间都错过了。窗外,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刑大钟楼的尖顶,几只归巢的鸟儿在暮色中划过。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收拾起桌上散落的资料。当他把最后一本参考书放回书架时,指尖触到了那枚一直放在口袋里的铜钱。金属的凉意让他微微一怔,随即嘴角浮现出一丝自嘲的笑意。原来一整天的心神不宁,就为了确认一个名字,一个可能再次见面的机会。
为了这件事,他的实验报告都还没有写,抛开食物,咖啡此时好像更为必须。
刑大食堂的咖啡机发出刺耳的嗡鸣,秦擎盯着杯中晃动的黑咖啡,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最危险的侧写——对象是自己。
从何时开始留意文博楼的讲座通知?
又为何鬼使神差地看遍了江城有开设文物鉴定的院校?
“行为动机不明。”他对着咖啡里的倒影喃喃自语,像在审讯镜后剖析嫌犯。
理性列出一串解释:对特殊铜钱刻痕的专业好奇;完善刑大文物数据库的学术需求;甚至可以是研究民俗信仰与犯罪心理的交叉课题。
可当他点开邮箱准备给周教授写信时,光标在正文栏闪烁的频率竟与心跳同步。
鼠标最终落向发送键的刹那,窗外惊起一群白鸽。他想起物证分析课上的案例:有个盗墓贼为再见博物馆讲解员一面,连续七次潜入同一展厅。当时他嗤之以鼻的“非理性犯罪动机”,此刻却在血管里奔涌成灼热的铁水。
“就当是...”他对着空荡荡的实验室说,“犯罪心理的实践观察。”
可这句话连自己都说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