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博弈开启 ...

  •   老爷子秦钟仁的话,如同最终审判,重重落下,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茶室风波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却也点燃了一条更具挑战和风险的征途。

      “儿子领命!”

      秦燕州这四个字,掷地有声,在寂静的茶室里回荡,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再次向父亲磕了一个头,然后缓缓站起身。膝盖因为久跪而有些发麻,但他身形依旧稳如磐石。

      他没有再看脸色铁青的秦翔州,也没有看神情各异的姐姐和哥哥,只是对秦钟仁微微躬身:“爸,如果没有其他吩咐,我先回去准备。”

      秦钟仁深深地看着他,挥了挥手,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仿佛耗尽了所有精力。

      秦燕州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出了茶室,留下身后一室复杂的目光和难以平复的心潮。

      离开老宅,坐进车里,秦燕州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后背惊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刚才在茶室里,全凭一股心气和多年纨绔生涯练就的“混不吝”架势强撑着,此刻独处,方才感到一阵后怕和巨大的压力。

      投名状……GSLC……

      他知道,这是父亲给他的机会,也是给他的枷锁。成了,前路畅通;败了,万劫不复。没有中间选项。

      他没有立刻发动车子,而是拿出手机,拨通了霍敬予的电话。

      电话几乎瞬间被接通,仿佛对方一直等在旁边。

      “谈完了?”霍敬予的声音传来,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嗯。”秦燕州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刚出老宅。老爷子发了话,GSLC的合作,由我全权代表秦氏来谈。谈成了,且让他和董事会满意,二哥退,我上。谈不成,我滚蛋,以后安心当我的富贵闲人。”

      他将结果简单陈述,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狠劲。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霍敬予清晰而冷静的回应:“很好。这才是最公平,也最残酷的方式。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秦燕州坐直身体,目光锐利起来,“你那边方便吗?我需要立刻看到德尔佩克合作的所有细节,以及GSLC计划的完整框架、财务模型、风险评估……所有的一切。”

      “方便。”霍敬予干脆利落,“你来公司,还是我回家?”

      “公司。会议室见。”秦燕州挂断电话,发动引擎,车子如同离弦之箭般驶出秦家老宅,汇入港城的璀璨车流。他的眼神里,再也没有了犹豫和彷徨,只剩下一个目标——拿下GSLC!

      半小时后,霍氏集团顶层的小型战略会议室里,灯光明亮。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密密麻麻地展示着各种图表和数据。霍敬予、秦燕州、梁珺、詹姆斯·陈以及徐明宇五人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高效。

      霍敬予亲自担任讲解,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将GSLC的宏大构想、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以及与德尔佩克升级合作的具体细节,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秦燕州面前。

      梁珺补充着冰冷的财务数据和融资方案,詹姆斯·陈阐述着运营落地的关键节点和潜在风险,徐明宇则聚焦于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和时间表。

      秦燕州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提出 questions。他的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浮于表面,而是直指核心:关于技术壁垒的攻克成本、关于地缘政治风险的应对预案、关于与秦氏现有业务整合的协同效应、关于投资回报周期的具体测算……

      他的思维敏锐,学习能力惊人,往往能抓住一些关键细节进行深入追问。这场会议,仿佛一场高强度的商业速成班,也是他递交投名状前的终极武装。

      会议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结束时,已是深夜。

      秦燕州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要点,大脑因为信息过载而隐隐作痛,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霍敬予做了最后总结,看向秦燕州,“接下来,是你代表秦氏,来提出你们的合作方案了。我们的底线和期望,梁总会和你详细对接。”

      秦燕州合上笔记本,深吸一口气:“给我两天时间。两天后,我会带着秦氏的初步方案过来。”

      “好。”霍敬予点头。

      没有多余的寒暄,秦燕州起身离开。他知道,从现在起,他和霍敬予的关系,在商业层面上,暂时变成了谈判对手。他必须抛开一切私人感情,为秦家争取到最优的条件。

      接下来的两天,秦燕州几乎不眠不休。

      他没有回自己的公寓,而是直接住进了丰禾资本的办公室。他调阅了秦氏集团所有相关业务的详细报告,与秦氏内部的智囊团和财务团队进行了无数轮密集会议。

      他必须充分理解秦氏能拿出多少资源,承受多大风险,以及期望从中获得什么。他既要说服父亲和董事会,又要拿出能让霍敬予这边认可的方案。

      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谈判,更是一场精妙的平衡术。

      他不再是那个只需要点头签字的七少爷,而是需要权衡利弊、做出艰难抉择的潜在掌舵人。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掌控一个庞大商业帝国所需要承担的重压和所需的智慧。

      经过两天不眠不休的高强度准备,秦燕州带着一支精干的秦氏谈判团队,再次踏入了霍氏集团那间熟悉的顶层战略会议室。

      会议室内,气氛与两天前的研究探讨截然不同。长桌两侧,泾渭分明。一边是以霍敬予为首,包括CFO梁珺、COO詹姆斯·陈、寰宇迅航CEO徐明宇在内的霍氏核心班底,人人面色沉稳,透着专业与审慎。另一边,则是秦燕州,以及他带来的秦氏集团投资部负责人、财务专家和法务代表。虽然团队精干,但相较于霍氏团队的久经沙场,秦氏团队眉宇间多少带着一丝疑虑和审视,尤其是对自家这位“半路出家”的七少爷。

      秦燕州坐在主位,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取代了往日偏好的休闲潮牌,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锐利的眉眼。他脸上惯有的漫不经心和骄纵之气被刻意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紧绷感,像一张拉满的弓。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文件,手边放着一支笔,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高度紧张和思考时的下意识动作。

      霍敬予的目光掠过他,在他微抿的嘴角和紧绷的下颌线停留了一瞬,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平静地宣布会议开始。

      “霍总,梁总,James,徐总,”秦燕州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严肃许多,“感谢贵方提供的详尽资料。经过两天的内部评估,秦氏原则上对参与GSLC计划抱有极大兴趣。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引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产业变革的宏伟蓝图。”

      开场白得体,甚至带了些许公式化的恭维,但语气里的认真毋庸置疑。霍敬予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基于此,”秦燕州翻开了面前的方案书,“我方初步拟定了合作框架,主要围绕资金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分配及协同治理四个核心层面。首先,是关于资金结构。”

      他看向梁珺:“梁总之前提及的天文数字投入和现金流压力,是核心关切。秦氏认可GSLC的价值,也理解前期投入的巨大。但我们认为,完全依靠秦霍两家股权资金或传统债权融资,并非最优解,财务杠杆过高,且会过早稀释股东权益。”

      梁珺推了推眼镜,不动声色:“秦总有何高见?”她刻意用了“秦总”这个称呼,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

      秦燕州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思考良久也是最为大胆的提议:“我提议,采用分层分级、多渠道的混合融资模式。”

      此言一出,不仅霍氏团队,连他带来的秦氏团队成员都微微侧目。这不像是一个纨绔子弟能提出的概念。

      “具体而言,”秦燕州努力让自己的表述更专业,语速放缓但清晰,“第一层,核心股权层。由秦霍两家按约定比例出资,成立GSLC专项控股公司,作为项目最核心的资本和决策主体。这一层,秦氏愿意承担不低于45%的份额。”他报出了一个超出霍敬予预期的比例,显示了决心。

      “第二层,战略性优先股及可转债层。”他继续道,目光扫过众人,“面向与秦霍两家有深度合作关系的战略伙伴、主权财富基金、长期险资募集。这部分资金成本低于股权,但能提供稳定长期资本,且不会立即稀释控制权。”

      梁珺的眉头稍稍舒展,这确实是在认真思考融资渠道。

      “第三层,项目级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秦燕州越说越顺,“针对GSLC中资产较重、现金流相对稳定的子项目,比如新打造的清洁能源船队、智能港口基础设施,可以单独进行项目融资,甚至未来考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盘活存量资产,回收现金流用于再投资。第四层,探索利用绿色金融工具,詹姆斯提到的‘碳中和航线’和碳交易潜力,可以作为发行绿色债券的底层资产。”

      他顿了顿,总结道:“通过这种结构化设计,我们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核心股权资本,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加速GSLC落地,同时有效管控集团层面的资产负债率。当然,具体每一层的规模、成本、条款需要详细测算。”

      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徐明宇眼中闪过激赏,詹姆斯·陈吹了声无声的口哨,梁珺则低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霍敬予平静地看着他,心中微动。这套方案,显然不是秦氏那些保守的老臣子能想出来的,带着明显的投行思维和现代资本运作的痕迹,甚至能看出几分……他霍敬予惯用的手笔。是这两天恶补的结果,还是他身体里那个“小号”潜移默化带来的商业直觉苏醒了?

      “很具创新性的构想,秦总。”霍敬予终于开口,语气是纯粹的商业赞赏,“梁总,会后需要你们财务团队尽快联合秦氏方面,对此方案进行详细的可操作性和成本测算。”

      “明白。”梁珺点头。

      “资金结构只是第一步,”霍敬予将话题引向更深水区,“如此庞大的计划,风险管控是重中之重。秦总对此有何见解?”这是一个更严峻的考验。

      秦燕州显然也准备了腹案,但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霍敬予,那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寻求确认的依赖,虽然瞬间就被他强行压下,恢复了镇定。

      “风险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多层次、全流程的风控体系。”他回答道,“首先,是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黑海、北欧等项目敏感度高,必须设立专门的情报分析和政府关系团队,提前预警,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包括资产冻结、航线中断等情况下的损失最小化方案。这部分,秦氏在海外的某些资源可以互补。”

      “其次,技术实施风险。‘数字孪生’、‘供应链大脑’并非一蹴而就。建议设立分阶段的技术里程碑和验收标准,引入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确保投入产出。必要时,收购成熟技术团队比完全自主研发更高效。”

      “第三,市场和运营风险。需求预测失灵、运价波动、港口拥堵失控等。除了依靠系统智能调控,建议设立GSLC专项风险储备金,用于平滑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现金流冲击。同时,参考詹姆斯提出的开放平台接口,吸纳更多数据源,本身就是分散风险和增强系统鲁棒性的方式。”

      他一条条阐述,虽然有些措辞还能听出是新学的,但思考的角度已经涵盖了关键风险点,并且提出了切实的应对思路,不再是空谈。

      霍敬予注意到,当秦燕州谈到技术风险时,徐明宇微微点头;谈到市场风险时,詹姆斯·陈表示认可。他正在用努力和专业性,一点点赢得这支顶尖团队的尊重。

      “很全面。”霍敬予再次肯定,然后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么,利益分配和治理结构呢?秦氏投入巨大,希望获得什么?又如何在决策中体现?”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秦氏内部最关注的。秦燕州带来的团队成员立刻竖起了耳朵。

      秦燕州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权衡措辞。他知道,接下来的话,既要满足秦家的利益诉求,又不能显得过于贪婪,破坏合作基础。

      “利益分配,应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他缓缓开口,“秦氏投入资本、承担风险,自然要求相应的回报。我们期望在GSLC核心控股公司中获得与股权比例匹配的董事席位和投票权。在具体子项目的利润分配上,可以设计优先回报机制,保障基础收益。”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坦诚地看向霍敬予,“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GSLC的核心价值、顶层设计、核心技术和管理运营,目前主要由霍氏主导。因此,在涉及技术标准、系统架构、核心算法、全球网络运营等关键领域的决策上,秦氏尊重霍氏的主导权。我们追求的是财务回报和战略协同效应,并非控制权。”

      这个表态,让霍敬予眼底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他没想到秦燕州能如此清晰地划清边界,做出看似让步实则极为明智的抉择。这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治理僵局,也向霍氏展示了最大的合作诚意。
      “很合理的安排。”霍敬予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具体细节,可以由双方团队后续磋商。”

      接下来的谈判,进入了更加繁琐具体的条款讨论。数字、比率、法律条款、时间表……秦燕州显然对某些细节还不够熟悉,有时需要求助地看向身边的专家,有时会被霍氏团队尖锐的问题问得卡壳,额头渗出细汗。

      但他没有露怯,更没有像以前那样不耐烦地发火,而是努力消化问题,组织语言回应,不懂就坦然承认需要内部确认后再答复。这种笨拙却真诚的认真态度,反而消弭了不少对方的攻击性。

      在一次关于某个技术转让的授权费支付节点争论中,霍氏一位资深法务提出的条款极为苛刻,秦燕州一时不知如何反驳,脸色憋得有些红。

      这时,霍敬予淡淡地插了一句:“王律师,这个节点设定过于前置,与技术交付的实际里程碑存在错位。参考我们与德尔佩克协议中的B7条款,或许更合理。”他轻描淡写地引用了一个先例,既维护了己方利益,又不动声色地给了秦燕州一个台阶和反驳的依据。

      秦燕州立刻反应过来,顺势接话:“是的,霍总提到的B7条款模式,更能平衡双方权责。我方建议参照此模式修改。”他看向霍敬予,两人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悄然流淌。
      霍敬予几不可查地微微颔首。

      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天。当会议结束时,所有人都面露疲惫,但气氛却不再像开始时那般凝重对立。
      虽然仍有大量细节有待敲定,但合作的核心框架、原则和主要条款,已经初步达成共识。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谈判。

      秦燕州站起身,与霍敬予握手。他的手掌心里全是汗,但握得很用力。

      “霍总,期待后续细节的落实。”他的声音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和一丝成就感。

      “同样期待,秦总。”霍敬予的手干燥而稳定,他看着秦燕州,眼神深邃,“今天的讨论,很有建设性。”

      秦燕州带着团队离开后,梁珺收拾着文件,忍不住对霍敬予低声道:“霍总,这位秦七少……和传闻中,很不一样。”

      詹姆斯·陈笑着凑过来:“何止不一样,简直是脱胎换骨!虽然还是个菜鸟,但脑子够用,学得快,最关键的是,肯听劝,有魄力!他今天提的那个混合融资模式,有点意思。”

      徐明宇也点头:“在风险层面的思考,比很多传统企业家要深入和系统。”

      霍敬予没有评论,只是望着窗外港城的璀璨灯火,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他知道,秦燕州的投名状,第一关,算是漂亮地递上来了。这场谈判,不仅关乎GSLC,更关乎秦燕州能否真正站稳脚跟。而他,在谈判桌上那不动声色的维护与指引,或许只有他们两人心知肚明。

      另一边,秦燕州坐进车里,疲惫地闭上眼,对电话那头的父亲简单汇报:“爸,初步谈成了,框架没问题。细节后续跟进。”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只传来一声:“知道了,回来详细说。”

      挂断电话,秦燕州长长地吁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集团内部的质疑和二哥的压力不会因此消失。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斗志。

      他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给霍敬予发去了一条短信,只有简短的两个字:

      “谢谢。”

      很快,霍敬予回复了,同样简短:

      “是你自己争气。”

      秦燕州看着这五个字,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是一种混杂着疲惫、兴奋和难以言喻的温暖笑容。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艰难,但他不再是独自一人。他拥有了与之并肩作战的资格,也拥有了那个看似冰冷实则会在关键时刻推他一把的爱人。

      这场谈判,是他送给霍敬予的证明,也是送给自己新生的开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