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雅雪是一个音乐家 ...
-
在英国小镇那带着微凉气息的清晨里,灰蒙蒙的天空就像一块被慢慢晕染的画布,被晨曦温柔地染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这时,雅雪早已悄悄地起了床。她的闹钟总是像一位准时的小卫士,在同一个时间欢快地响起。她从来都不会赖床,毕竟这个习惯就像一颗深深种下的种子,从小到大,已经在她生活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成了她一天生活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父母就像两位严格的导师,用他们的要求为她塑造出了一个规律又周全的生活框架。而这种自我约束的能力,让她在校园里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别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课程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临时慌乱起来;或者因为夜晚聊天聊得太嗨,第二天就像被抽走了精气神,整个人精神涣散。但她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她就像一位精明的指挥官,周密地规划着自己的学习和作息。她还把日记当成了最忠实的伙伴,每天都会一字一句地写下行程,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井井有条的状态。
很多时候,同学们都会在私下悄悄议论,说她看起来就像一个过于冷静的人,仿佛从来都不会有无措的时候。而这种冷静的来源,正是那种被父母规管所养成的超强执行力。在她的心里,每一件事都有一个清晰的秩序表,只要有计划,再难的问题也会像被拆解的积木一样,逐一被化解。就算外界的环境再复杂,她依然能像一位优雅的舞者,用自己精心安排的节奏,稳稳当当地走下去,让人感觉她就像一棵扎根深厚的大树,无论风雨如何,总能坚守自我。
课余的时候,操场边的小路就成了她最喜欢去跑步的地方。当风轻轻地拂过她的脸庞,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让她的思绪也跟着变得轻快起来。不管白天的气温怎么变化,不管有没有人陪伴在身边,她都会穿上那双舒适的运动鞋,一圈又一圈地跑完既定的圈数。她把寂静当成了一种心灵的修炼,把汗水当作了坚持的象征。等到傍晚的钟声悠悠敲响,人群像潮水一样散去,她又常常背着琴谱,一个人静静地走向音乐室。当钢琴落下第一串音符,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把这一整天琐碎的事情拼合成了一首优美的旋律,把她的心境抚平,也让她的身体得到了调整,为新的一天养精蓄锐。于是,自律和音乐就像一对亲密的好朋友,融合在一起,让她的整个中学生活都带着一种特别的节奏,而这种节奏也成了属于她自己的安慰和信念。
她在音乐上的成长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她的进步快得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仿佛一夜之间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忽然意识到,钢琴并不是一项冷冰冰的技巧,而是一把真正属于她自己情感的钥匙。每一次触碰琴键,都像是回应了心底悄悄溢出的声音,音符和气息之间传来一种贴心的共鸣,让她觉得音乐终于成了她灵魂的伙伴。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她一点点地修正手指的动作,一遍遍地揣摩乐曲的情绪,把每次练习都变成了一场充满探索意味的奇妙旅程。很快,她就抵达了多年渴望却始终无法跨越的演奏级门槛,而这一切竟然是在不知不觉中,像水到渠成一样实现了。这个级别曾经就像一座压在她肩头不可逾越的高山,以往无数次的尝试都带来了挫败甚至痛苦,但如今却成了她脚下坚实的垫脚石,成了证明自己努力与坚持的最光亮的印记,也让她真正拥有了从心底燃烧出的自信。
在宿舍里,总是弥漫着香气扑鼻的小点心的味道,伴随着闲聊的声音,而另一位来自香港的女孩子Melinda的身影也总是少不了。一开始,两人因为以前就在同一所中学读书是好朋友,再加上初来乍到英国的那份陌生感,就像两块磁铁一样把她们变得更加紧密。每逢节假日,她们就会一起结伴去购物,一起分享打折的零食,一起倾诉思乡的情绪。然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就像一颗小石子,逐渐在她们的关系中激起了涟漪。因为雅雪始终坚持规律的生活,而另一位却比较随心所欲。这些习惯随着日子的堆积,小小的摩擦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再能够被忽视。于是,相处气氛开始产生了裂痕,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不再像以前那样黏腻,有些路段甚至宁愿各走各的。但尽管如此,两人还是保留了表面的友善,并没有真正发生冲突。只是默契淡去,就像风吹散了水波一样,雅雪在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她希望能有所改善。
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向前推进。另一位也来自香港的女孩子Emma,因为性格开朗,又渴望体验恋爱的感觉,于是在这自由的氛围中,结识了一名Bedford男中的香港孩子。他们就像两只传递信息的小鸟,通过书信互写近况,也打电话彼此陪伴,假期还会抓住机会一起出门游览河畔的风景。他眼神灿烂得像星星,她笑容甜蜜得像糖果,他们之间流动着一种纯真的光亮,那种青涩的恋情让女孩兴奋得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每次回来都会自豪地炫耀说:“你知道吗,我真的拍拖啦!”当这句话伴随着活泼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时,雅雪看着朋友那份欢腾的神采,就算心里有些复杂,却不得不被感染,生出了好奇——原来相处可以这样热烈,原来快乐竟然可以这样具象化地存在于另一个人的身影之中。
于是,追问自然而然地就来了:自己是否也应该寻找这样一种感觉呢?陪伴是否能让严谨的日子增添不一样的火花呢?那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渐渐在她的心里萌芽,在寂静的跑步途中闪现,在琴声回荡间徘徊,在宿舍灯灭以后久久难以平息。如果要遇见未来的伙伴,该是什么模样才适合呢?她想象着那个男孩,他要有活力,就像足球场上奔跑的少年,用运动带来力量,用阳光洒下热情;他能够与自己共享音乐时光,会演奏乐器或者至少懂得聆听;他要有爽朗的品格,不必完美却真诚,从内而外充满朝气。这种设想就像一团小火苗,占据了夜晚偶尔孤独的心绪,把希望轻轻点燃,让每日依旧规律的生活,却多了一层盼望的意味,使未来仿佛带着隐隐的光辉靠近自己的脚步。
与此同时,课堂生活并没有因此被忽略。相反,每一次学习任务都像一个个小关卡,她按步骤一一完成。她认真听讲,笔记详尽得就像一本小百科,不论文学还是科学,她都一样仔细钻研。所以,她常常成为老师口中值得称赞的名字。而朋友们并未完全疏远,只是交往模式变得更加朴素安淡。大多数时候,大家只是擦肩而过时问候一声,相互帮助借本书或者提醒一下考试资料。有些夜晚,偶尔会聚会聊天,气氛便又热络起来,但很快又会回归平凡。这种状态就像一个天平,平衡了多方关系,也让她始终能够维持稳定的情感,同时保留一些空间思考未来成长的可能性。其实,当别人忙碌地谈恋爱或者沉迷购物时,看起来孤单得像影子的雅雪,并没有真正感到孤单。因为规律的生活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盒子,自带充盈感,让人无需外界来填补空缺。而当朋友因为热烈的关系出现喜怒波折时,她反而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用独特的角度观察其中的滋味,将其作为对人生另一层面的认识和体验。所以,这种看似淡漠实则丰厚的积累,让冷静(calm)与热情(passion)交织在她的脑海里,为后来的成长埋下了种子。
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他们总是把成功与稳重挂在嘴边,也常常在家庭聚会里分享商业管理里的经验和见解。久而久之,这些内容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她渐渐对工商管理也燃起了一份兴趣。虽然青春期里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她也曾想要去追求与父母不同的道路,可心里深处始终藏着一种微妙的妥协,因为她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让父母放心又骄傲的孩子,渴望在他们眼中被赞许和认可。为了保持这一份期待,她不仅把生活调理得井井有条,还严格安排学习与音乐练习,把每一天都过得细致而高效,甚至连练琴时间都分配得十分精准,好像要通过这种近乎刻板的自律来证明自己并不辜负父母的期待。虽然母亲也为她报考了香港大学的相关学位,希望她可以回家读大学。但是经过一番思索和比较,她最终选择报考伦敦的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大学方向,这个决定既延续了家庭长期给予的影响,也让她看见了一个能够同时满足自由独立的梦想和编制美好的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