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华人大学社团的年度表演- V-show 的音乐总监 ...
-
在人声交织与灯光闪烁之间,排练室内传来低沉而稳定的鼓点,似乎在提醒人们墙内正发生着某种热烈而生动的故事,那一天,雅雪刚从舞蹈排练场走出,肩上挂着薄薄的外套,还带着一点因持续运动而泛起的红晕,可她并没有像身边的人一样坐在一旁喝水休息,而是直接转身走向另一间满溢琴声的小屋。她不仅仅在过去这一周里连续参与了两次紧张密集的舞蹈排练,还同样投入到音乐乐队的一系列排练当中,并且在那里,她展现出的才华几乎让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关于她的音乐天赋,人们早已有所耳闻,那是一种近乎本能一般自然流淌出来的能力。别人需要反复试错才能摸索到正确旋律的时候,她只要安静地听上一遍旋律,就能在心底将音符的位置牢牢印下,然后轻而易举地写成完整的乐谱,再一点点标出与各个乐器相对应的小节与旋律走向,这份功力令每一个见证的人惊讶不已。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整个团队还在为曲目中的配合问题犯愁时,她已经默默将钢琴上的旋律扩展成多声部编写,把大提琴的小和弦、吉他的拨奏位置,以及打击乐该进入和退场的位置全部整理妥帖,仿佛这些复杂琐碎的问题对她来说不过就是换个笔画线条那么简单自然,这种轻松自若之态让人怀疑她是不是长期生活在音乐之中。
那个与她搭档做总监的人叫Edison,他是大家熟悉的一位阳光男孩,也是之前曾被少数人察觉到和雅雪之间存在若有若无暧昧气息的人。他们二人在音乐上的合作看似偶然,却发展得格外顺畅,好像从第一次探讨编曲开始,两人的思想就总能意外地契合,于是不论是午后的空档时间还是晚饭后的闲暇,他们都会找机会一起去琴房或小剧场角落,拿出一支没怎么磨过的新铅笔,俯身记录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有时候是一段伴奏思路,被手指轻触后立刻跃然于键盘之上,有时候是一句尚未成熟的副歌,被他们循环推敲直到终究找到最温柔又贴切的音调;这样长久专注地相互感染,不知不觉间谁也离不开谁所创造的那片精妙声景。
尤其特别值得描绘的是,在几首重要曲目里,她没有满足于站在幕后弹奏钢琴或者统筹拍子,而是主动提出要亲自参与背景演唱,这份决定听上去近乎任性却带来了意料之外惊喜。当声音层叠交汇的时候,人们猛然发现原本单纯作为衬托存在的背音变得饱满蓬勃,与主唱部分形成一种充盈但温暖的包裹感,于是整支曲目也呈现出全新的质感——清澈渗透中夹杂丝丝轻盈甜味,好比盛夏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映出天光变化,让聆听者忍不住想要再多重复一次体验那珍贵瞬间。不止Edison对这种效果赞赏连连,就连平常话极少的大提琴手都脱口一句:“果然天生属于舞台。”
然而这样高强度双轨并行状态并不轻松,大多数人想象假如自己每日都要承受轮番考验恐怕早已筋疲力尽,可雅雪仿佛带了一团隐形炉火推动前行。当乐队演奏出错,她都不会显露不耐烦,只会用短短的一句 “再来一次吧”来要求大家继续尝试。不知是否因为音乐已经深植血液,使她哪怕面对枯燥琐碎的重复步骤也依旧充满耐心,以至旁人受到感染纷纷重新集中精神加入排练过程,这种影响力无需指令即可自发蔓延开来,慢慢构筑起整个团队共同呼吸般默契氛围——那是一种超越分工界限纯粹追求完美的瞬间力量,它既安抚焦虑也驱赶懒散,而且只有极少数真正热爱各自领域的人才具备这种引发能力;显然,她就属能引发这种能力的人。
品硕内心深处除了忍不住由衷地赞叹,去感受雅雪在音乐上的非凡造诣,每一次看她演奏或歌唱都会被那份细腻与灵动深深打动,可是他同时又在心底生出了一种难以忽视的疲惫与无力。因为每当看到雅雪和Edison同台合作,那种几乎不需言语便能默契衔接的节奏和气息,总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旁观者。想到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城市,在相似的街道上度过童年,看着相同的电视节目听着同类歌曲长大,连口音里透出的韵味都如出一辙,他渐渐觉得也许两人之间早有一种天然的契合,这种缘分仿佛会在命运里刻下了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