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王爸爸和王妈妈 ...

  •   在时代浪潮初涌的80年代,人们心里,就像突然点起了一盏油灯,那光虽弱却闪得耀眼,照亮了无数年轻的脸庞。王品硕的爸爸和妈妈,就是这股大潮里最勇敢、最坚韧的一对伴侣。他们不是人群中的焦点,没有响当当的名头,也没啥特别的关系网,但他们心里揣着一份纯粹又珍贵的信念——要用自己的汗水和拼搏,给孩子铺一条不一样的路,让孩子走到他们从未触及过的远方。

      王爸爸年轻那会儿,心里头总燃着一把火,觉得外面的世界藏着比国内更前沿、更先进的知识和思想。他知道自己这一代因为条件限制,错过了太多机会,所以他一直盼着下一代能冲破束缚,飞得更高。可日子一天天过,生活哪会那么容易遂人愿呢?所以,当全国都因为一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沸腾起来时,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争取机会,下海了。从那个拥挤又相对安稳的北京,搬到了当时只有几条主干道,却充满了激情和热闹的新兴深圳,带着一股几乎孤注一掷的劲儿,在那里扎下了根。跟他一起走的,还有王妈妈,这个看似温柔安静,内心却无比坚韧的女人。她话不多,却能用无尽的耐心,撑起一个家,让家人在风雨飘摇中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光明。

      那个年代,好多孩子因为条件有限,得不到多少关注,年纪小没人管又入学早,性格单纯幼稚,容易被同龄人欺负,品硕就是其中一个。他总是闷闷不乐,沉默寡言,低头不语。父母每次看到他这样,都心疼得不行,他们担心孩子因为委屈变得胆怯,也明白这种困境如果没有更大的舞台,很可能会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所以,他们更加坚定了让孩子走出去的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拼尽全力,为孩子铺一条通往新天地的路。

      深圳这座城市,变化快得惊人,一年能顶别人十年。从尘土飞扬的工地到灯火辉煌的商业区,从荒凉的渔村到高楼密布的现代化都市。随着城市的成长,这一家人也不断接受着冲击。空气中弥漫着开拓的气息,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每个人似乎都在赶时间,奔跑向前。而王爸爸,就像一头勤快的老牛,一步步的耕耘着,只为给儿子攒下出国的“门票”。他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深思熟虑,更需要坚硬的毅力支撑着。当别人在热闹的聚会上推杯换盏时,他却独自努力工作,经营着公司,在喧嚣之外保留着那份执念,就是为了万一哪天机会真的来了,不会仓皇错过。

      与此同时呢,王妈妈承担起了精神引导的角色。她反复告诉孩子,不要自卑,就算现在成绩平平也不用担心,因为父母永远会相信他、支持他、护着他到底。这些话或许简单,但对一个幼小的内心来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它让品硕懂得,虽然身边压力很多,但总有人比任何人都更真切地期望着他变好。这种来自血脉深处的鼓励,成了他之后不断前进的驱动力之一。他后来回想,总觉得正是因为父母始终把信任放在他身上,所以哪怕被打击,也从未彻底倒下过,总能找回坚持的理由,继续咬牙奋斗下去。

      为了能让品硕接受更好的教育,王爸爸和王妈妈可是煞费苦心。他们四处奔走,动用了各种人脉资源,经过多番努力,终于联系上了深圳本地一所口碑极佳的私立学校。不仅如此,他们还凭借这所学校,联系上了它在加拿大和英国的姐妹学校。那是在1997年这个充满机遇与变革的年份,外国学校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怀揣着强烈的渴望与迫切的期待,意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版图。当时,针对国外寄宿制模式的中等教育领域,中国市场尚处于待深度开发的阶段。这两所学校在详细了解了品硕的情况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不仅同意录取品硕,还表示愿意协助他申请签证。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原本满怀期待地准备前往加拿大开启新征程,却没想到去加拿大的签证申请先被拒签了。这个消息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全家人最初的热情和希望。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眼下还剩下英国那所学校的录取信。这所英国学校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十分重视新的中国生源。为了力助品硕顺利入学,他们特意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面试老师,陪着品硕一同前往大使馆办理签证,期望能为品硕的留学之路扫清最后的障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