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6. ...
-
与前两人的清晰明确相比,秦语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犹豫之中。
最初,她是倾向于理科的。原因很简单——她想学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她的化学成绩,始终徘徊在中上游,谈不上差,但也绝不算拔尖。无论她怎么努力,似乎总是无法像那些理科尖子生一样,透彻地理解那些反应原理和有机物的复杂结构。物理和数学尚可,但也并非她的绝对优势科目。
相反,她的文科成绩则要亮眼得多。语文一直是她的强项,作文更是屡屡被当做范文;英语几乎是她的一半母语,成绩稳定在年级第一;历史、地理她也学得轻松有趣,知识点记得快,理解得透。第二次月考的成绩单清晰地显示:她的文科总分排名远高于理科总分排名。
林婉仪和秦国栋看出了女儿的纠结。他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曦曦,”林婉仪温柔地开口,“爸爸妈妈看了你的成绩,也跟老师简单聊过。从数据和你的学习状态来看,文科确实是你的比较优势所在。我们建议你选文科,这样你学起来会更轻松,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未来选择顶尖大学的好专业也更有把握。”
秦国栋点点头,补充道:“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建议。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上。如果你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坚持想学医,选择理科,爸爸妈妈也支持。但这条路可能会更辛苦,你需要有心理准备。”
林婉仪接着说:“对,如果你决定选理,那么这个寒假和之后的假期,我们可能需要给你安排一些化学和物理的强化辅导,把成绩追上来。你自己要想清楚,能不能承受这个压力。”
父母的开明和理解反而让秦语曦更加难以抉择。她既不想辜负自己的“医学梦”,又害怕理科学习的艰难和不确定性,更担心自己即使付出了加倍努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高度。这种犹豫不决的情绪笼罩了她好几天,上课都有些心神不宁。
就在秦语曦左右为难,几乎要把分科意向表揉皱的时候,她的手机屏幕亮起,秦宇晨发来的微信留言:“曦曦,有空给我打个电话。关于选科的事,想跟你聊聊。”
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傍晚放学一回到宿舍,秦语曦就立刻给哥哥拨通了视频电话。
屏幕那头的秦宇晨似乎刚从实验室出来,还穿着白大褂,背景是北大的校园。
“哥!”秦语曦的声音带着点委屈和迷茫。
“曦曦,”秦宇晨开门见山,语气温和却直接,“爸妈跟我说了你的情况。我就想问你一句,抛开所有成绩、排名、难易度这些外部因素,你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特别、特别想学医?想到非它不可,愿意为它克服一切困难的程度?”
秦语曦愣住了。她沉默了很久,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桌的边缘,最终闷闷地、诚实地回答:“好像……也不是特别想。就是觉得很神圣……”
听到秦语曦的回答,秦宇晨心里就有数了。他温声道:“曦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光有模糊的好感是不够的,尤其是医学这条路,需要极强的理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巨大付出。如果你的兴趣并非强烈到足以支撑你战胜理科的困难,那么选择一条你更擅长、更可能发挥出光芒的道路,会不会更好呢?”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柔和:“我觉得,你不该在那个可能让你感到吃力、甚至黯然失色的领域里硬拼。你在文科方面有那么高的天赋和兴趣,为什么不选择它,让自己在最擅长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呢?未来的路还很长,优秀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做出一番事业。学文,同样可以拥有非常精彩的未来。”
秦语曦其实并没有那么热爱和坚定,只是被一个模糊的光环吸引住了。而文科,才是她真正得心应手、能让她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的领域。
“哥,我明白了。”秦语曦的声音轻松了许多,“我选文科。”
“相信自己的选择。”秦宇晨笑了,“无论选什么,我都支持你。”
挂了电话,秦语曦感到久违的轻松。她拿出那份几乎被捏坏的分科意向表,深吸一口气,在“文科”那一栏上,清晰地打上了勾。晚上自习课时,她郑重地将表格交给了班主任老林。
文理分科的意向收集完毕后,真正的较量——决定分班层次的分科考试,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这场考试至关重要,成绩将直接决定学生是进入实验班、重点班还是平行班。
选择文科的学生,考试科目是语数英+文综。选择理科的学生,考试科目是语数学英+理综。考试持续两天,校园里的气氛比月考更加严肃。
秦语曦和梁清嘉都被分在了文科考场,而且还是同一个教室。两人互相打了个加油的手势。考文综时,秦语曦感觉如鱼得水,知识点清晰,答得流畅;梁清嘉也发挥稳定,尤其是历史和政治,写得洋洋洒洒。
谢雪凤则在理科考场。那里的空气仿佛都更加凝重,充斥着公式和计算的气息。谢雪凤面无表情,下笔如飞,理综试卷上的题目对她而言似乎并无太多挑战,她力求的是精准和速度。
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都暂时松了一口气,寒假的脚步近了。
因为双方父母都恰好出差在外,梁清树和秦宇晨这两位“中国好哥哥”默契地约好,一起来附中接妹妹们出去吃顿好的,算是犒劳和庆祝寒假的开始。
两对兄妹在校门口汇合。梁清树还是那副潇洒不羁的样子,调侃着妹妹们考试考傻了没;秦宇晨则更细心些,接过秦语曦的书包,问着考试难不难。
四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去附近一家口碑不错的火锅店,热闹又暖和。
与此同时,谢雪凤考完试后,没有片刻停留,直接去了母亲叶桂兰兼职的那家火锅店——很巧,正是秦宇晨他们选的那家。叶桂兰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同时打了好几份工,晚上在这家火锅店做服务员。
谢雪凤是来帮母亲干活的,比如帮忙传菜、收拾桌子、洗刷餐具。她换上旧衣服,扎起头发,默默地在后厨和大厅之间忙碌着。
火锅店里人声鼎沸,热气蒸腾,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梁清树四人被安排在靠窗的一桌,点了一大堆肉和菜,吃得热火朝天,笑声不断。
谢雪凤端着沉重的盘子,穿梭在拥挤的餐桌之间。有一次,她送菜的位置正好离秦语曦他们那桌不远。她看到了秦语曦和梁清嘉笑得开心的侧脸,迅速低下头加快了脚步,心里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羡慕,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
好在店里客人非常多,人声嘈杂,梁清树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穿着服务员衣服、低头忙碌的女孩就是他们的同年级学霸谢雪凤。
叶桂兰在远处看到女儿,眼神里充满了心疼和愧疚,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更加卖力地工作着
分科考试结束后的几天,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紧张的余韵。对于高一的学生们而言,等待分班结果的日子,甚至比考试本身更加煎熬。这不仅关系到未来两年的班级归属,更像是对自己半个学期努力和那次重要选择的一次官方认证。
第五天清晨,冬日难得的暖阳刚刚爬上窗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小程序悄无声息地更新了。几乎在同一时间,无数部手机的提示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秦语曦还在被窝里迷迷糊糊,就被床头柜上手机一连串急促的震动和提示音吵醒。她摸索着抓过手机,眯着眼看到班级群里已经炸开了锅,无数条“出了!”、“可以查了!”的消息疯狂刷屏。
她瞬间清醒,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深吸一口气,点开那个熟悉的蓝色图标,登录,找到“高一新生分班查询”入口,手指微微颤抖着点了进去。
加载的圆圈转了几秒,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页面跳转出来:
姓名:秦语曦
选科方向:文科
分班考试总分:683分
排名:文科第3名
分配班级:高一(16)班
(备注:文科重点班)
“16班!”秦语曦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喜悦的笑容。文科第三名!这个成绩远超她的预期,证明她选择文科是正确的,也意味着她如愿进入了最好的文科重点班。她立刻截屏,准备发给家人和梁清嘉。
另一边,梁清嘉几乎也是同步查到了成绩。她看到自己名字后面跟着的“文科第2名”和“高一(16)班”时,得意地吹了一声口哨,毫不意外地笑了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她顺手就把截图甩到了家庭群里,配文:“搞定!老二也不错!”
而谢雪凤,此时早已坐在书桌前开始了晨读。听到手机响,她平静地拿起来查看。当看到屏幕上显示“理科第1名”和“高一(1)班”时,她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满意和更加坚定的光芒。她放下手机,继续看她的英语单词表,仿佛这只是计划中理所当然的一步。只有微微加快的翻书速度,透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附中的分班格局历来清晰,如同一座等级分明的学术金字塔:
· 1-15班为理科班:
· 1班(理科实验班):塔尖的存在。汇聚了冲击清华、北大等最顶尖学府以及争夺985名校王牌专业的绝对精英。配备全校最顶级的师资,享受最好的教学资源,学习强度和竞争压力也最大。谢雪凤的名字,赫然列于此班名单之首。
· 2班、3班(理科重点班):实力强劲,目标是冲刺985高校,保底211名校。是实验班最有力的追赶者。
· 4班、5班(理科次重点班):主力冲击211高校,成绩优异者也有机会触摸985门槛。
· 6-10班(理科平行班A段):目标明确,冲刺211高校。
· 11-15班(理科平行班B段):夯实基础,冲击重点本科线。
· 16-20班为文科班:
· 16班(文科重点班):文科生的殿堂。目标是保住顶尖985、冲刺清北人复等名校的文科强势专业。秦语曦和梁清嘉双双跻身此列。
· 17班(文科重点班):主要目标是985和顶尖211高校的文科专业。
· 18-20班(文科平行班):培养综合人才,目标是一本线和较好的211高校。
这个分班结果,迅速在各个班级群、朋友圈里传播开来。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扼腕叹息,有人默默接受。附中的高中生活,从这一刻起,真正进入了不同赛道、不同节奏的新阶段。
秦语曦把截图发到家庭群后,立刻收到了回复。
林婉仪:「太好了宝贝!第三名!妈妈就知道你可以的![拥抱][庆祝]」
秦国栋:「不错,稳扎稳打。16班是好平台,继续努力。」
秦宇晨的电话几乎立刻打了过来,声音里带着笑意:“可以啊曦宝,文科探花!看来我的建议没错吧?16班高手如云,未来两年有的拼了,加油!”
秦语曦抱着电话,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梁清嘉家里,刘敏敏和梁建宏虽然出差在外,但祝福和红包立刻到位。
刘敏敏:「嘉嘉真棒!第二名!想要什么礼物,妈妈回去补上!」
梁建宏:「保持住,戒骄戒躁。梁律师看好你!」
梁清树则在群里发了个“不愧是我妹”的表情包,顺便调侃:「第二名?是不是故意让了第一一名啊?」
谢雪凤的家庭群里安静得多。她只是简单地把截图发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叶桂兰回复了一句:「凤儿,好样的。晚上妈给你加个菜。」
谢建华回复了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份沉甸甸的欣慰和骄傲,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分班结果公布,意味着寒假过后,她们将进入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
对于谢雪凤来说,进入一班是意料之中,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她知道自己将面对怎样一群怪物般的竞争对手,未来的压力只会更大。她已经开始规划寒假的学习计划,不仅要巩固现有知识,还要提前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尤其是理科难度会陡增的数理化。
对于秦语曦和梁清嘉而言,进入16班是理想的起点。她们俩已经兴奋地讨论起来:
“太好了语曦!我们还在一个班!”
“是啊!不知道班主任会是谁?”
“希望历史老师还是叶老师!”
“不知道班里还有哪些大神……”
她们对未来的文科学习充满了期待,也暗暗鼓劲,要在高手云集的16班里站稳脚跟,争取更好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