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诱捕 ...

  •   雨丝终于歇了,留下一个被水汽浸透的老城区。
      天空是闷钝的铅灰色,湿漉漉的石板路反射着微弱天光,空气沉甸甸地压下来,混合着泥土、腐叶和隔夜垃圾的复杂气息,仿佛一切都被包裹在一层冰冷的、半透明的薄膜里。
      严序立于巷口,像一尊被时光遗忘的黑□□碑。
      他刻意比第一次相遇晚到了半小时,精准避开了“早餐投放”的高敏感期。
      他的黑色大衣剪裁利落,与周遭的破败潮湿形成尖锐对比。
      今日,他手中多了一个略显突兀的牛皮纸袋。
      他没有立刻深入。
      先进行了一次长达一百八十秒的系统性环境扫描。
      视线掠过紧闭的早点铺后门、湿漉漉的空垃圾桶、每一个堆满杂物的角落和深凹的门洞。
      耳朵过滤着远处街道的白噪音、规律的滴水声、以及任何一丝不和谐的声响。
      环境风险等级:低。
      适宜执行“非接触性信息诱导方案”。
      他步入了巷道。脚步放得极轻,鞋底几乎未在湿滑的石板上留下声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扰动。
      他的目标明确。
      与观察目标A(易小天)进行第二次接触。
      核心目的并非直接获取信息,而是评估其认知模式,并尝试建立一种基于非威胁性刺激的初步沟通渠道。
      他放弃了彻底失败的SQ-1(标准问询协议),启动了新设计的CE-1(接触实验-1)协议。
      他径直走向那个废弃的报刊亭,易小天的核心巢穴。
      越是靠近,细节越是狰狞地凸显。
      这方寸之地比他远观时更为破败凄惶。
      玻璃污浊得完全不透光,被从内部用厚厚的、过期的时尚杂志死死堵住,只留下几条狭窄的缝隙,如同绝望的窥视孔。
      门被一个缺了轮子的旧行李箱和几捆腐朽的旧书从里面顶住,只留下一道需要极端瘦削的身体才能挤入的缝隙。
      整个结构散发着一股纸张霉烂、尘埃陈腐,以及一种……被围困生命的微弱腥膻气。
      严序在距离报刊亭两米处停下,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距离。
      足够近以便观察,足够远以规避领地侵犯警报。
      他的目光如同两台冰冷的扫描仪。

      杂志堆叠方式蕴含粗糙的力学智慧,有效加固薄弱点。
      入口地面相对洁净,表明高频使用。

      透过缝隙,可见内部并非全是垃圾。
      彩色瓶盖嵌入木缝如怪异珠宝;奇形鹅卵石列队待命;一本翻烂的巨型建筑画册被置于杂志堆顶端,封面的辉煌楼宇已模糊。

      干燥地面上的模糊小脚印,不属于他。

      结论:目标A拥有基于独特价值体系的内在秩序。非单纯流浪者。
      执行CE-1核心步骤,投放诱导媒介。

      他从纸袋中取出的并非食物或玩具。那是一本全新的大开本、印刷极度精美的《全球未来主义建筑奇观》摄影图册。
      封面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异形建筑,充满凌厉的几何张力与未来感。
      内页满是极端对称、结构精密、色彩冲撞的视觉奇迹。
      选择基于严密逻辑。

      静态物体,发出“观察”邀请,而非“交互”要求。

      基于其破旧画册,推测对强烈结构性图像存在兴趣。
      新品质形成降维打击。

      代表外部广阔的高度秩序化世界,与环境形成巨差,激发好奇。

      书被如何对待,提供大量行为模式数据。

      他将书小心置于侧方一个略干的老木箱上,封面朝上,确保从缝隙中能很容易就看见。
      不是门口,避开陷阱的嫌疑。
      后退,审视。
      完美。
      他转身撤离,无声无息,如完成布设的工程师,不留一丝多余情绪。
      现在,需要耐心,与观测点。
      他并未走远,在巷口附近一幢旧楼,寻得一个隐蔽的楼梯间窗口。
      视野绝佳。
      取出高倍望远镜,调整焦距。
      如同生态学家等待稀有鸟类,开始了漫长的静默观察。

      报刊亭内,易小天在昏暗中睁着眼。
      湿冷空气渗入,带着生涩味道。
      他能分辨远处车轮碾过积水与近处屋檐滴水的不同声响。
      他蜷缩于旧毯下,保持半醒半睡的警觉。
      他的世界由声音、气味与光隙变化编织。
      昨日记忆如未愈伤口。
      黑色冰冷的男人。
      玻璃珠般无温的眼睛。
      铁片刮擦般的声音。
      还有……那杯意外的豆浆。
      恐惧仍在皮下蔓延。
      但一种更模糊的情绪掺杂进来。
      豆浆是甜热的。
      吵闹的警察挡在了中间。
      黑色冰块男最终……退开了。
      奇怪。
      真正威胁会持续进攻直至你败退。
      那人却如潮水,来了,退了,还留了东西。
      啪嗒。
      一个异样脚步声。
      很轻,很稳,节奏均匀,刻意控制着。
      正在靠近。
      易小天瞬间彻底清醒,肌肉绷紧,呼吸停滞。
      他融于阴影,无声贴至最大缝隙后,向外窥视。
      是他!
      又来了。
      同样高大,笔挺,冷。
      但今天不同。
      他没直逼“门”,几步外便停下。
      眼睛扫描环境,却不是针对性搜寻。
      易小天心跳急如擂鼓。
      又来干什么?
      索回豆浆钱?
      继续那未完成的“问询”?
      他见男人取出纸袋中之物……一本书?
      困惑。
      他看着男人将那本色彩炸眼、崭新异常的书小心放于旁侧木箱上,然后……走了?
      无靠近,无言语,甚至没有多瞥一眼报刊亭,干脆离去。
      绝对寂静重新笼罩巷道。
      易小天僵滞,纹丝不动,透过缝隙死盯那本书。
      太新,太艳。
      光滑封面在灰光下反射着冷冷的光泽。
      与这肮脏、陈旧、缓慢腐烂的一切格格不入,如天降异物,散发未知气息。
      陷阱。
      本能尖叫。
      所有反常皆可能是陷阱。
      毒食,无主财物,突然“善意”……
      生存路上血淋淋的脚印。
      他缩回深处,背抵冷墙,抱紧膝盖。
      不能出去。
      不能碰。
      忽略。
      等它消失。
      或等别人拿走。
      时间流逝。
      偶有人经过,但对书毫无兴趣。
      就像周围那些被丢弃的垃圾一般,没人多看一眼。
      寂静放大一切。
      那本书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强,像木箱上燃烧的一小团异色火焰,蛮横地侵占他的感知。
      封面上那奇特的充满力量的线条和色彩,与他那本破画册上的图像隐隐呼应,却又如此不同,如此……耀眼。
      一种可怕的挠心蚀骨的好奇,开始一点点啃噬他的警惕。
      那是什么?
      里面是什么?
      那些颜色和形状……
      他再次无声地挪到缝隙边。
      更仔细地看。
      书完美地躺在那里,无声地散发着诱惑。
      也许……
      只是看看?
      不碰。
      就看一眼。
      如果感觉不对,立刻退回。
      挣扎如潮水般冲刷着他。
      恐惧与好奇,两种最原始的力量在他体内搏斗。
      终于,好奇险胜。
      那扇被堵住的门,极其缓慢地、未发出一丝声响地被挪开一条稍宽的缝隙。
      一个脑袋小心翼翼地探出,乱发下那双眼睛如最精密的传感器,先极速扫描整个巷道,确认那高大冰冷的威胁已彻底消失,并无其他埋伏。
      然后,他的目光被牢牢钉死在木箱上那个异常鲜艳、崭新的物体上。
      他的表情凝固为一种极度的困惑与警惕。
      易小天歪头的模样,像一只无法理解人类造物的猫。
      仿佛那东西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一个难解的谜题。
      他维持半隐藏姿势,观察了近十分钟,石化般一动不动,评估这是否为一个极高明的陷阱。
      最终,那本书本身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与他内心某种渴念的隐秘共鸣,压倒了所有预警。
      行动快如闪电。
      他似一道灰色疾风,从缝隙中窜出,瞬移至木箱旁,爪子般的手一把攫取到那本书,旋即弹退回报刊亭的阴影深处,整个过程不超过三秒,快得只剩残影。

      严序通过望远镜,清晰捕捉到这电光火石的一瞬。
      嘴角,极其罕见地、微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一毫米。
      数据点获取:目标接受诱饵。
      CE-1协议第一阶段成功。
      但他没有离开。
      真正的观察才刚刚开始。

      易小天缩回巢穴深处,心脏狂跳,既因冒险的刺激,也因这崭新“宝藏”的获得。
      他迫不及待地翻动书页。
      全新的铜版纸手感光滑冰凉,散发出好闻的油墨味。
      每一页都是一场视觉的轰炸。
      扭曲而奇异的摩天大楼,如同未来巨兽。
      线条流畅到违反直觉的美术馆。
      色彩斑斓、结构精妙的公共艺术……
      这些图像如此清晰、锐利、饱和,与他那本模糊的破画册相比,如同睁眼看世界。
      他完全沉迷进去了。
      一页一页,贪婪地吞噬着那些只有他能完全领略其细节与色彩的瑰丽影像。
      外界暂时消失了。
      突然,翻到某一页,是某个结构极其复杂、充满无数镂空与反射的现代雕塑摄影,角度刁钻,视觉信息爆炸。
      仿佛一个开关被触发。
      易小天的动作猛地顿住。
      他抬起头,目光不是看向书页,而是猛地投向报刊亭那条缝隙之外!
      投向严序右侧方向某个旧楼的楼顶!
      他的眼睛骤然睁大,瞳孔微微收缩,呼吸变得急促而轻微。
      严序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他猛地举起望远镜,对准易小天目光的方向。
      那是楼顶边缘,只有一个锈迹斑斑、扭曲变形的废弃金属广告牌框架,丑陋而毫无意义。
      但在易小天的眼中,在那本充满极致视觉奇观的新画册的强烈刺激和对比下,他的能力被高度激活了!
      那页复杂雕塑的图像,在他眼中,正以惊人的清晰度和规模,叠加、覆盖、取代了破旧的广告牌!
      现实世界的腐朽框架,被他眼中那个辉煌、精密、细节完美的幻象彻底取代!
      他看到了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的奇迹。
      易小天完全被迷住了。
      他不自觉地又向前探出身子,几乎将头挤出了缝隙,嘴巴微张,忘记了隐藏,全身心沉浸在那独属于他的壮观景象中。
      严序甚至都能想象到易小天无意识中发出的一声极轻的、近乎叹息的抽气声。
      那是严序第一次看到易小天脸上表现出非威胁性的、带着纯粹惊叹的表情。
      这一刻,易小天不再是那只充满敌意的小兽,只是一个沉醉于极致视觉体验中的、痴迷而脆弱的孩子。
      严序的心脏,在办案过程中第一次,不是因为逻辑推理的兴奋,而是因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陌生的情绪,重重地跳了一下。
      他站在昏暗的楼梯间,高倍望远镜无力地虚握在手里。
      他不再是那个冷静的观察者,而像一个被无形闪电击中的绝缘体。
      易小天那瞬间痴迷、惊叹、完全沉浸于虚幻景象的表情,像一把淬着冰与火的钥匙,猛地捅开了严序被层层逻辑封印的记忆闸门和情感禁区。
      冰冷的数据流瞬间被汹涌的情感乱码冲垮。
      冷仪女士那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声音在他脑中尖锐地回响!
      “低级幻觉!”
      “感官错误!”
      “必须修正!”
      严序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墙壁,猛吸一口气,眉头紧皱。

      几分钟后,幻象或许逐渐消退,或许注意力耗尽,易小天猛地眨了眨眼,晃了晃脑袋,眼神重新聚焦回现实的破败巷道。
      他脸上闪过一丝困惑和淡淡的失落,然后猛地低下头,更加用力地抱紧了怀里那本崭新的画册,仿佛那是连接两个维度的唯一密钥。
      他最后警惕地扫视了一圈巷子,然后飞快地缩回报刊亭深处,用杂物重新堵上了入口。
      巷道重归寂静,只剩下偶尔的滴水声。

      严序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个破旧的报刊亭,眼神已彻底改变。
      他的大脑依然在高效运转,但处理的不再是单纯的案件数据。
      他在重新易小天的价值。
      远超一个信息源。
      计算自己之前策略的错误。
      粗暴,缺乏理解。
      计算一种全新的、基于“理解”而非“征服”的接触方式的可行性。
      CE协议需完全重新设计。
      那个孩子不是嫌疑人,甚至不只是一个潜在的目击者。
      那本昂贵的画册,是他投出的逻辑诱饵,却意外钓起了他自己沉埋多年的情感巨兽。
      他收起望远镜,走下楼梯。

      第一次见面,他看到了一个需要破解的异常数据。
      第二次见面,他看到了一个需要解读的复杂信号。
      而此刻,他意识到,他面对的或许是一个需要小心守护的秘密。
      他没有停留,快步离开。
      他需要重新思考一切。
      他脚步平稳,不疾不徐,手上拿着望远镜,指关节没有一丝颤动。
      他的面部如同雕刻般紧绷。
      但若有最精密的仪器贴在严序的太阳穴上,或许能检测到在某个极短的瞬间,他的心率出现了半个异常波峰,随即被强大的意志力强行压平,如同冰面下骤然涌起又迅速被冻结的暗流。
      他冷峻地记录下易小天从出神到回归现实的整个过程,包括那瞬间的迷茫和随后紧紧抱住画册的防御性动作。
      每一个细节都是数据,都是需要分析的参数。
      他对易小天的认知,从一个“有趣的观察目标”升级为一个“携带高价值稀有资源的脆弱实体”。
      这种资源的珍贵性和易损性,让他产生了一种近乎冰冷的敬畏。
      这不是情感,而是类似于一个工程师面对一件极其精密却易碎的古董仪器。
      他必须绝对控制接触过程,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这种绝对的控制欲,掩盖了所有更深层的、被他视为虚弱的情绪。
      他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更周密的计划,更绝对的隐蔽。
      一份冰冷的、长达数十页的《特殊观察目标保护与能力评估方案》的提纲,已在他脑中自动生成。
      每一滴翻涌的情感,都变成了方案书里一个冷静的条款或一个需要规避的风险点。
      他看起来十分平静,甚至比之前更加冷漠。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观察者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