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出操 ...

  •   到了办公室,正巧遇上了放下教案,起身准备出门的郝老师。郝老师对陈老师微微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跟在后面的谭欣时,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但他没有多言,只是步履匆匆地朝着教室的方向走去。

      “看样子郝老师这也是刚下课,准备回二十七班‘主持大局’,组织课间操了。”谭欣心下了然,初中老师同时执教几个班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班主任更是责任重大。

      陈老师回到靠窗的工位,也仅仅是放下了手中的教案和课本,并没有坐下。他转过身,直面有些局促的谭欣,脸上带着一丝平和甚至称得上温和的微笑,开门见山地说:“好了,长话短说,不耽误你一会儿去做课间操。”他的目光落在谭欣脸上,问得很是直白,“谭欣,你愿意当数学课代表吗?”

      “我吗?”谭欣心神恍惚了一下,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但思绪瞬间明了,“看来摸底考我应该是拿了满分了。和我猜想的一样,‘小哥’已经是班长,事务繁杂;‘高个’……他应该是不会担任班级职务的。”

      他瞬间想到更多,目光快速扫过陈老师并未坐下的姿态:“看样子陈老师应该也是哪个班级的班主任,等会儿同样要去操场。” 一个“不”字几乎要本能地脱口而出,毕竟这意味着一份他并不熟悉的、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责任。

      然而,就在拒绝的话即将冲口而出的瞬间,另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扼住了他的喉咙。前世的一幕幕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飞速闪过——是陈老师,在他英语严重拖后腿、信心跌入谷底时,从未放弃过他,一次次耐心地讲解、鼓励;是陈老师,在他高考失利后,客观地帮他分析形势,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母亲最终没有坚持让他复读,而是选择了更适合的三本院校,间接促使他后来进入了计算机专业;更是陈老师,从初一到高三,整整六年,无论自己成绩如何起伏,始终没有间断过对他的教导与关怀,教学职位一路高升,却从未忘记他这个“不成器”的学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陈老师于我,几乎算得上是再造之恩,指引了我上辈子最重要的人生方向。” 谭欣想到这里,胸腔里仿佛被某种滚烫的情绪填满,拒绝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哽在喉咙里。“何况,一个课代表而已,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事,无非是跑跑腿、发发作业……”

      几种念头在脑中激烈交锋,最终,那份沉甸甸的感激与回报之心压倒了本能的退缩和对未知责任的惶恐。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迎上陈老师等待的目光,声音带着点不确定,但态度已然明确:

      “我……我可以试试。”他顿了顿,还是将心中的忐忑说了出来,这并非完全是推诿,也是实话,“但我真的没什么把握能做得好……也不太清楚具体该怎么做。” 他此刻心中充满了惶恐,那是一种即将走出心理舒适区的本能反应——他虽然有三十来年的灵魂阅历,但真没什么指挥、管理或者频繁服务同学的经验,社恐的本性在隐隐作痛。

      陈老师看着眼前这个清秀少年脸上显而易见的紧张与犹豫,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那抹温和的笑意反而更深了些。

      “具体要做些什么,晚自习之前提前二十分钟来办公室找我,我会详细告诉你。”陈老师似乎看出了他的无措,语气平和地补充道,甚至还抬手轻轻拍了拍谭欣的肩膀,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鼓励,“不用太紧张,有这份愿意尝试的心就很好了。”

      “走吧,先回教室,跟上大部队。”陈老师说着,率先向办公室外走去,还难得地带了点打趣的意味,“等会落单了,在操场上可不好找地方。老师也得赶紧去自己班里看看了。”

      就这样,总共也没在办公室里待上几分钟,谭欣又跟着陈老师前后脚走了出来,心里的石头算是暂时落了地,但“课代表”这个新身份带来的重量感,已经悄然压在了肩上。

      当谭欣小跑着回到二十七班教室时,里面的人已经稀稀拉拉,所剩无几了。身材结实的体育委员正站在讲台旁,略显焦急地催促着最后几个还在磨蹭的同学:“快点快点!都抓紧时间下楼!别磨蹭了!” 他留守在此,显然是为了等那些可能去了卫生间或者其他地方、还没得到通知的“失联”同学,但看这情形,留给“失联者”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一旦教室里最后一个人离开,体育委员自己也必须立刻跟上,毕竟他同样需要依靠前方的人流才能找到本班在操场的指定位置。

      “话说体育委员,咱们现在跑去操场能干嘛?课间操又没学过,一个动作都不会啊!”一个正准备出门的男生忍不住回头,带着点嬉皮笑脸的语气向体育委员打趣道。

      体育委员眉头一皱,手臂一挥,做出驱赶的动作,声音洪亮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哪那么多废话!赶紧的!没听刚才郝老师强调的吗?时间观念!纪律!现在重点是集合,不是做操!再啰嗦等会真找不到队伍,你看郝老师会不会单独给你‘开小灶’!” 他显然很清楚如何用班主任的权威来“镇压”这些调皮鬼。

      他的目光扫到刚从门口进来的谭欣,立刻投来询问的眼神:“这位同学,刚去哪了?” 显然,大家仅仅相处几天,大部分人还只是脸熟,远远达不到能随口叫出彼此名字的程度。他甚至没等谭欣组织好语言回答,便立刻接着催促,手指着门外涌动的人流:“行了,不管了,赶紧跟上!就顺着楼梯下去,跟着大家往操场走!动作快点,去晚了找不到地方,可别怪我没提醒!”

      他的话语速很快,带着体育生特有的干脆利落,甚至有点不容分说的霸道,但出发点显然是好的,生怕有同学掉队出糗。

      谭欣被他这连珠炮似的话语弄得一愣,也来不及细想,只能赶紧点头,侧身融入最后几个同学之中,跟着那股由喧嚣和脚步声汇聚而成的人流,向着操场上未知的集合位置,开始了又一次略带茫然的“跟随”。

      他心里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赶上了,不然真得在操场上演‘孤狼寻踪’了。”

      谭欣跟着人流从西侧楼梯下楼,穿过一楼卫生间前那条略显昏暗的短甬道,从笃行楼的侧门来到了中间那个被教学楼环抱的小花园。空气瞬间变得清新了些许,混杂着泥土和植物的气息。他没有停留,沿着西北侧附属于笃行楼的多媒体教室继续向前,再通过那个熟悉的阶梯口子下行,便再次来到了昨天中午他曾驻足打量过的位置。

      视野豁然开朗。他向着北边走了没几步,那片军训时挥洒过汗水的场地便映入眼帘——说它是操场其实并不十分准确,这里更像是紧邻校园西侧大操场跑道东边的另一块综合区域,包含了几个篮球场和排球场,面积虽不及大操场,但也足够宽敞。此刻,这片区域已经被人群占据,喧嚣鼎沸,但集合似乎还未完全结束,依稀能看到一些老师仍在忙碌地整理着自己班级的队伍。

      谭欣与身旁的几位同班同学,以及紧跟上来的体育委员,一起站在人群边缘,有些茫然地打量着眼前这片由陌生面孔组成的“海洋”。初一的同学们显然还不太熟练,只是笨拙地学着高年级的样子,试图以班级为单位,松散地成队列站开,彼此间保持着大约一人左右的距离,队伍歪歪扭扭,充满了新生的稚嫩感。

      “这边!”谭欣眼尖,很快发现了站在不远处一个稍高台阶上的郝老师。郝老师的身影在人群中颇为显眼,他正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全场。谭欣立刻顺着郝老师视线所及的方向、在他身前的几列队伍中仔细搜寻,果然瞧见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洪叶那扎着的马尾,还有王平那标志性的眼镜反光。

      “在那边,我们班的队伍。”谭欣低声示意了一下,便带着他们像几条悄悄汇入河流的小溪,默默地融入了班级队伍的末尾。反正课间操期间,并不严格强制按照身高排队,主打一个先来后到的原则,能顺利找到组织就是胜利。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陈老师那瘦高的身影也刚刚抵达场地,正快步走向另一个明显还未完全整顿好的班级队列。

      广播里那循环播放的预备旋律仍在持续。队列前方,站在高处的各班班主任们大多已经就位。谭欣注意到那条横跨在桥洞上方的独特高架小路上,几名领操员也已经站定。

      看到那高架小路和上面的领操员,谭欣这才恍然想起昨天见到这设施时的疑惑,原来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在这里——为全校课间操提供最佳的领操视角。

      广播里传来主持课间操的老师洪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进行着每日例行的训话,强调纪律、锻炼的重要性。训话完毕,短暂的寂静后,熟悉的、充满时代感的电子旋律铿锵响起——是第二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

      谭欣看着身前不少同学面对着这陌生的节奏和动作,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只能笨拙地模仿着领操员模糊的身影,动作僵硬而滑稽,他不由得暗暗感到一丝好笑。他抬起头,充分利用此时少年人优异的视力,努力聚焦在高处领操员标准的动作上,凭借着脑海中残存的、早已荒废的记忆,跟着那有力的节拍,断断续续地做起了伸展、扩胸、踢腿……

      九月初的阳光,温和而明亮,洒在每一个青春洋溢的身影上。随着身体的舒展,微风吹拂着额前略带汗湿的发丝,谭欣那颗因为新职务而有些浮动的心,也在这熟悉又陌生的集体律动中,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