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个体困境 ...

  •   小组课题的高分通过,像一颗投入林安夏平静心湖的石子,漾开了持续而微妙的涟漪。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法学并非仅仅是纸面上的冰冷条文和逻辑推演,它能够也应当去关注、剖析并试图解决那些真实存在的痛苦与困境。

      这种将所学与现实连接、并可能切实帮助到他人的获得感 ,对他而言是一种陌生却极具吸引力的体验。

      下课后,林安夏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循着校园网上的公告信息,找到了位于法学院大楼一角的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推开门,是几排书架、几张办公桌和一个简单的接待区。空气里弥漫着旧书与打印纸的味道,安静而务实。

      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干练的大三学姐秦雨桐接待了他。了解林安夏的来意后,她介绍道:

      “我们主要为符合条件的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写基础文书,有时协助调解。值班的同学需要接听咨询电话、接待来访者,记录案情,在值班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分析问题、给出初步的法律建议。遇到复杂的或者超出能力范围的,我们会按流程转介给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

      她看着林安夏有些紧张却认真的表情,笑了笑:“大一就来参加的很少见哦。不过没关系,都是从基础做起,边做边学。你可以先跟着师兄师姐旁听几次,熟悉流程和注意事项。”

      林安夏轻轻点了点头,在报名表上填下了自己的信息。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好,但心底那份想要触碰真实法律世界、并尝试付出一点力量的微弱冲动,推动着他迈出了这一步。

      开始值班后,他主要负责一些辅助性工作:接听咨询电话、记录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和大致诉求、整理案卷材料、帮忙查找相关的法条和案例。他话不多,但听得异常专注,记录得也格外仔细。

      然后,他很意外地在这里碰到了室友周清禾。原来周清禾也报名了法援中心,比他早来一周左右。两人常被分到同一时段值班,彼此熟悉,配合起来也更默契。

      在值班老师和师兄师姐接待当事人时,他安静地坐在一旁旁听,目睹了形形色色的求助和人间百态::

      一位高年级学长焦急地咨询关于实习公司拖欠工资且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他手头证据不全,担心维权无门反而影响毕业;

      一位中年阿姨带着哭腔诉说遭遇了“美容贷”骗局,被诱导签下了高额贷款合同,现在无力偿还,每天被催债电话骚扰;

      一对在校情侣前来咨询合租公寓押金被房东无理克扣该如何追回,他们与房东沟通多次无果,合同条款对他们不利;

      一位大一新生怯生生地询问,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买到了假冒的电子产品,对方却拉黑消失了,该怎么办;

      一位食堂保洁阿姨前来求助,询问工作中意外受伤,算不算工伤,该如何向食堂承包公司主张医药费和赔偿。

      这些鲜活的、带着焦虑和无助的个体困境,远比课本上的案例更具体、更复杂,也更能触动人心。林安夏听着那些焦急、愤怒、委屈或迷茫的诉说,看着值班师兄师姐如何用专业知识耐心引导、梳理脉络、提供建议,他更深切地理解了课题研究中那些抽象概念背后所代表的真实重量。

      一次值班日下午,接待区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爷爷。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旧的帆布包,眼神里充满了局促和不安。值班的师兄正好临时外出,接待区只剩下林安夏和周清禾。

      老爷爷犹豫地开口,带着浓重的口音,叙述有些零散,大概是说他在郊区种菜,定期供给学校附近一家小餐馆,口头约定,按月结账。但最近大半年,老板总拖欠菜款,越积越多,现在电话不接,人也避而不见,他没有合同,只有些零散送货单和之前的转账记录。

      “小伙子…我…我这钱还能要回来吗?”老爷爷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期盼和担忧,“那是我老伴的医药费啊…”

      林安夏的心脏像是被轻轻攥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周清禾见状,立刻体贴地给老爷爷倒了杯温水。

      “爷爷您别急,慢慢说。餐馆的具体名称和地址还记得吗? ”林安夏轻声细语的问道。

      周清禾则拿了个本子过来记录。

      “记得!记得!叫好欢乐,就在百草路那条街上..”老爷爷有些激动的说道。

      “好的,好的,我们慢慢说,那送货单还留着吗?上面有日期、数量之类的吗? ”林安夏继续问道道。

      “你看看这个算不算啊,我每次送过去,都会在这个本子上记一下。”老爷爷从旧帆布包里拿出一个泛黄的本子说道。

      林安夏一边问,周清禾一边认真记录关键点信息,努力从老人混乱的叙述中提取法律事实,最终,他们初步判断这属买卖合同纠纷,债权债务关系较清晰,但证据链有瑕疵。

      之后周清禾将记录好的情况、证据列表及初步法律建议清晰整理在接待表上,并标注需老师确认的重点。

      然后周清禾将记录递给老爷爷,尽量通俗的说道:“爷爷,您的情况我们了解了,您先别太担心,钱是有希望要回来的,等我们老师回来,会再帮您仔细看材料,给更准确的指导。”

      “谢谢…谢谢你们肯听我说,还帮我记下来…”老爷爷仔细听着,连声道谢道。

      看着老人眼中重燃的希望之光,林安夏心里涌起复杂情绪,有面对现实的沉重,有自身不足的忐忑,但更多是一种微小的、却真实的被需要和或许能帮上忙的价值感。

      这种价值感,与他平日里的孤独感截然不同,它微弱,却带着温度。

      “你们做得很好,特别是耐心和共情力,这对法律工作者同样重要。 ”回来的值班老师说道,并接手后续工作。

      离开法援中心时,天色已晚,晚风凉凉,林安夏却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轻轻填满了一小块。他依然不擅热络交往,依然会为复杂案件感到压力,但直面真实苦难与求助,并尝试用所学去回应、分担一点点重量的过程,意外地没有消耗他,反而注入了一丝缓慢却坚定的力量。

      他想起课题中关于隐性伤害的抽象讨论,此刻仿佛有了具体落点。法律或许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提供清晰路径、证据支持,甚至只是一次认真倾听记录,本身或许就是一种对抗无助的方式。

      他慢慢走在回出租房的路上,第一次觉得,这条看似重复的路,或许能通向一个比他自己原本想象的、更广阔一点的世界。

      菜农爷爷的案件,在法律援助中心值班老师的安排下,优先尝试进行诉前调解。老师认为,这类事实相对清晰、标的额不大的纠纷,如果能通过调解解决,对年事已高、证据并不十分完备的老爷爷而言,是更高效、更温和的方式。

      然后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大四学姐秦雨桐和一位研一的学长邓怀远主要负责此案,林安夏和周清禾作为辅助和学习者参与其中。

      在正式前往餐馆调解前,秦雨桐学姐组织了一次简单的案情讨论会。她清晰地梳理了现有证据 ,分析了法律关系和利弊 并制定了初步的调解策略。

      “我们先礼后兵,首先表明我们是法律援助中心的,代表老人家来沟通协商,不是来吵架的,姿态要放低,但立场要坚定。”秦雨桐学姐条理分明地说,“重点在于帮餐馆老板算清两笔账:一是眼前这笔菜钱的小账;二是万一闹到诉讼,可能面临的违约金、诉讼费、信誉受损的大账,争取以分期支付方式达成和解,这是对双方都最有利的结果。”

      林安夏和周清禾认真地听着,做着笔记。

      他们提前电话预约了餐馆老板孙某。到了约定时间,一行人来到餐馆。此时并非饭点,餐馆里只有老板和几个服务员在休息。

      孙老板起初态度有些抵触和不耐烦,强调生意难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试图否认部分欠款金额。

      秦雨桐学姐丝毫没有动气。她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地出示了整理好的证据清单和核算出的欠款总额,逐笔与孙老板核对,遇到对方含糊其辞的地方,邓怀远学长会适时地补充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口头合同的效力、拖欠货款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等。

      林安夏和周清禾安静地坐在一旁,负责记录调解过程。他们仔细观察着学长学姐如何控制节奏、如何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给予对方台阶下。他们看到秦雨桐学姐在对方情绪激动时,会适时地缓和气氛;看到邓怀远学长在对方对法律条款有疑虑时,会用最通俗的语言举例解释。

      “孙老板。”秦雨桐学姐见时机成熟,语气更加诚恳,“我们理解您做生意的不容易。 老人家种菜送菜也很是辛苦,这钱是他老伴等着救急的医药费。您看这样行不行,欠款总额我们核对了没问题,如果您一次性付清确有困难,我们可以协商一个分期支付的方案 ?比如先支付一半,剩余部分在两个月内付清 ?我们中心可以帮忙起草和解协议,双方签字确认,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既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也给了您缓冲的时间,避免了后续更复杂的程序,对大家都好。 ”

      孙老板沉默了片刻,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抵触变为纠结,最后叹了口气。他看了看眼前这几个学生认真而真诚的脸,又看了看那份清晰的账目清单,最终点了点头 :“…行吧。就按你们说的,我先付一半,剩下的我打个欠条,两个月内还清。唉,最近确实难…生意难做的很。”

      调解成功了!

      林安夏和周清禾心里悄然松了口气,甚至涌起一丝小小的、为团队感到的骄傲。 他们看着学长学姐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和解协议模板,现场填写关键信息,确保条款清晰、权责明确,并指导签字按手印,整个过程专业、流畅且高效。

      老爷爷拿到第一期还款和那份沉甸甸的和解协议时,手都有些颤抖,眼眶湿润,连声道谢:“谢谢…谢谢你们…真是太谢谢了…”

      那质朴而真挚的感激,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事后,为了庆祝这个案子的顺利解决,也为了犒劳近期大家的忙碌,秦雨桐学姐提议小组一起简单聚个餐,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气氛轻松而愉快。

      聊起为什么会选择法学专业并投身法援工作,学长学姐们打开了话匣子:

      秦雨桐学姐喝了口饮料,笑着说:“一开始觉得学法律很酷,能维护正义。 后来真正接触了法援,才发现所谓的正义很多时候就是帮像老爷爷这样的普通人解决一件件具体而微的麻烦事,看到他们问题解决后如释重负的表情,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值得。 ”

      邓怀远学长推了推眼镜,接口道:“法学不仅仅是条文,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平衡。 就像今天的调解,我们不是在制造对立,而是在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用法律知识作为后盾,去促成和解与谅解。这让我觉得,我们所学的知识,是真的有温度和力量的。 ”

      另一位参与聚餐的高年级学长补充道:“在法援,你真的能见到社会最真实的截面,看到不同人的困境和挣扎,哎... ”

      林安夏和周清禾安静地听着,林安夏筷子无意识地拨动着碗里的饭菜。

      看着学长学姐们谈起专业和理想时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他从未有过却隐隐向往的笃定和热忱,他们不仅成绩优异,更能将知识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实际能力,自信、从容、充满力量。

      林安夏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浓浓的羡慕,与他们相比,他觉得自己还差得很远很远,无论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还是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和从容。

      周清禾也轻声对林安夏说:“他们好厉害,能真的帮到人,真好。”

      林安夏轻轻点了点头“是的,真好。”

      周清禾看着林安夏若有所思的侧脸,眼神中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关注。他感觉林安夏似乎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但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个体困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2025.11.15 最近出去赏秋,写的有些慢,不过快完结了。第一本小说,不管写的如何,想有始有终。 ---------- 2025.10.18 每天18点更,没更在忙。 ---------- 2025.10.04 29章话太粗了还没过审,修改十几遍了,努力中。 ---------- 2025.9.28 本文细节方面私设过多,无真实参考性。 你要看就看个开心,别为难自己的情绪。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