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渺小的希望 ...

  •   橘糖余温,纽约风起

      蝉鸣把七月的空气烘得发烫,连风都带着股黏腻的热意。冬以安刚结束一台长达三小时的模拟手术,摘下口罩时,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滴,砸在白大褂前襟,晕开一小片深色湿痕。他靠在手术室外的墙上缓气,指尖还残留着手术钳的冰凉触感,视线却不由自主落在手机屏幕上——方才休息室里刷到的财经推送还停在页面顶端,标题用加粗黑体写着“夏氏集团斥资百亿收购北美医疗科技巨头,夏栖迟:推动AI与神经医疗深度融合,开启行业新篇”。

      推送配了张签约现场的高清照片。夏栖迟穿着炭灰色定制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指尖夹着支钢笔,正低头在文件上签字。镜头从斜上方俯拍,恰好能捕捉到他下颌线的锋利弧度,眼底覆着层商场历练出的冷薄,连嘴角都抿成一条平直的线,全然没了高中时的少年气。可冬以安的目光却像被磁石吸住,死死钉在他西装内侧口袋上——那里露着半张橘色糖纸,被闪光灯照得泛着浅淡光泽,和当年夏栖迟总揣在运动服口袋里的橘子糖包装,一模一样。

      “冬医生,发什么呆呢?”护士小陈端着托盘走过,递来一瓶冰可乐,瓶身凝着的水珠沾在指尖,带来阵凉意,“刚模拟手术做得真稳,导师还跟我们夸你,说你是规培生里最有灵气的。”

      冬以安接过可乐,指尖的颤抖才稍稍平复。他拧开瓶盖,气泡在舌尖炸开,带着点涩意的甜漫过喉咙,勉强压下心底的翻涌。“没什么,”他把手机揣回白大褂口袋,屏幕还亮着那张照片,“就是看了条新闻。”

      小陈凑过来瞥了眼,眼睛瞬间亮了:“这不是夏氏的那个年轻总裁吗?我刷到过他的采访,才二十四岁就把家族企业做得这么大,也太厉害了!你认识他啊?”

      冬以安的手指在瓶身上顿了顿,可乐的凉意透过塑料渗进掌心。“高中同学,”他说得轻描淡写,像是在提一个无关紧要的旧识,“毕业之后就没联系了。”

      小陈“哦”了一声,没再多问,转身去整理手术器械。走廊里的消毒水味混着可乐的甜香,冬以安望着窗外的香樟树,风一吹,叶片哗啦啦响,碎金似的阳光落在地上,晃得人眼睛发花。他忽然想起高三那年的夏天,夏栖迟总爱靠在教学楼后的香樟树下等他,白衬衫领口敞着两颗扣子,额前的碎发被汗濡湿,手里攥着两颗橘子糖,见他过来就笑着晃了晃:“安安,刚从超市抢的,还热乎着呢,快吃。”

      那时的夏栖迟,眼睛里盛着少年人的鲜活,笑起来会露出两颗小虎牙,哪有现在这般沉稳得像块捂不热的冰。

      晚上回宿舍时,天已经黑透了。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亮起,冬以安把沾着消毒水味的白大褂扔进洗衣篮,从衣柜最深处翻出那个铁盒子。盒子是上辈子夏栖迟送他的,锈迹斑斑的盒身上还刻着歪歪扭扭的“安安”二字。打开盖子的瞬间,橘子糖的甜香扑面而来——里面装的全是他攒的糖纸,有上辈子夏栖迟给的,糖纸上还留着对方指尖的温度;也有这辈子他自己买的,皱巴巴的纸面上沾着淡淡的橘色糖霜。

      他捏起一张最旧的糖纸,指尖摩挲着上面模糊的纹路,忽然想起白天看到的新闻。夏栖迟说要推动AI与神经医疗融合,而他现在研究的,正是记忆障碍的临床干预技术。说不定……说不定以后会有工作上的交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用力掐灭。夏栖迟如今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集团总裁,而他只是个还在医院规培的小医生,两人之间隔着的何止是太平洋的距离。更何况,夏栖迟早就忘了他,就算真有交集,也只会把他当成一个陌生的合作伙伴,连多余的眼神都不会给。

      他把糖纸轻轻放回盒子,扣上盖子,重新塞进衣柜深处,像是把那份念想也一并封存。然后打开电脑,屏幕亮起时,导师发来的病例资料弹了出来——是个因脑外伤导致逆行性遗忘的病人,症状和夏栖迟当年几乎一模一样。冬以安盯着屏幕上的神经影像图,指尖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标注出海马体的受损区域,写了满满三页的诊疗方案,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才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冬以安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工作和研究上。白天跟着导师查房、看诊,遇到记忆障碍的病人,总会格外上心,仔细记录下每一个症状细节;晚上就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试管碰撞的清脆声响、离心机的嗡鸣,成了深夜里最常伴他的声音。偶尔刷手机放松时,总能在财经板块看到夏栖迟的名字——今天是“夏氏集团研发的AI医疗影像系统通过FDA认证,准确率突破98%”,明天是“夏栖迟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分享医疗科技未来趋势”,每一条新闻里的他,都意气风发,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离他越来越远。

      九月初,科室组织了场学术沙龙,邀请了几位行业内的专家。其中一位是夏氏集团旗下医疗科技公司的CTO,姓周。周CTO在分享AI辅助诊断技术时,忽然提到了夏栖迟:“我们夏总对神经医疗领域特别关注,去年研发记忆障碍评估系统时,他亲自参与了需求定义,还跟我们说‘要做真正能帮到人的技术,帮更多人找回丢失的记忆’。”

      冬以安坐在台下,手里的笔猛地顿住,墨水在笔记本上晕开一小团黑。夏栖迟为什么会关注记忆障碍?是商业布局的巧合,还是……他潜意识里,也在寻找自己丢失的记忆?这个疑问像颗种子,悄悄在他心底扎了根。

      沙龙结束后,冬以安犹豫了很久,还是鼓起勇气拦住了周CTO。“周总您好,我是神经科的规培医生冬以安,”他递上自己的名片,指尖有些发颤,“我最近在做记忆障碍的临床干预研究,看到夏氏研发的评估系统,觉得特别有价值,想向您请教一些技术细节。”

      周CTO接过名片,看了眼上面的名字,笑着点头:“冬医生客气了,我们的系统还在完善阶段,正好需要临床医生的反馈。你要是有兴趣,回头发封邮件给我,我们约时间细聊。”

      冬以安连忙点头,把周CTO的邮箱记在笔记本上,纸页边缘还画着颗小小的橘子糖。他看着周CTO离开的背影,心里又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或许,他可以通过这个机会,离夏栖迟近一点,哪怕只是隔着“工作”这层遥远的距离。

      周末的时候,冬以安去了学校附近的旧书店。七月的阳光依旧毒辣,柏油路面被晒得发烫,帆布鞋踩在上面,像是要被黏住。书店里很凉快,木质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旧书,《神经解剖学图谱》《记忆障碍临床诊疗指南》……每一本都沉甸甸的,书页间还夹着前人留下的笔记。他蹲在书架前,手指划过一本《大脑与记忆的秘密》,封面上印着张大脑剖面图,红色的神经线路像缠绕的红线,把记忆的碎片串在一起。

      他忽然想起上辈子,夏栖迟总笑他“像个小老头,总爱琢磨些难懂的东西”,那时他还会反驳:“等我琢磨明白了,就能帮你记住所有重要的事。”现在想来,那句话竟像是一句提前说出口的预言。

      “小伙子,要找什么书?”书店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端着杯茶走过来,“这本书不错,讲记忆机制讲得特别透彻,我孙子以前也爱翻。”

      冬以安笑了笑,把书从书架上抽下来,抱在怀里:“谢谢您,我就找这本。”

      从书店出来时,天已经快黑了。夕阳把云朵染成橘红色,像小时候吃过的橘子软糖。冬以安抱着书往回走,路过学校的篮球场时,听见一阵熟悉的喧闹——一群穿着球衣的男生正在打球,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滴,篮球砸地的“砰砰”声、少年人的笑声混在一起,满是鲜活的青春气息。

      他忽然想起高中时的夏栖迟。那时夏栖迟是篮球队的队长,每次打完球,都会把湿透的球衣搭在肩上,跑到他的教室门口,递给他一瓶冰可乐,喘着气说:“安安,快喝,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凉得很。”他接过可乐时,总能碰到夏栖迟发烫的指尖,感受到对方因为剧烈运动而急促的心跳。

      那些日子,好像就藏在这七月的风里,一吹就会冒出来,带着冰可乐的甜和少年人的热。冬以安站在篮球场边看了很久,直到最后一个球稳稳投进篮筐,才转身离开。他的脚步很慢,踩着夕阳的影子,一步一步往家走,口袋里的橘子糖包装纸被他揉得发皱,甜意混着晚风,轻轻挠着他的心底。

      走到宿舍楼下时,手机忽然震了震,是高中同桌林浩发来的消息:“安安,我刷到夏栖迟的社交媒体了!他发了张办公室的照片,窗台放着盆仙人掌,跟你以前给他买的那盆好像!”

      冬以安的心猛地一跳,赶紧打开手机,找到夏栖迟的账号——是个认证的企业账号,没发几条内容,最新一条是三天前的,配了张办公室的照片。照片里,黑色的实木办公桌靠窗放着,上面摆着台银色笔记本电脑,旁边放着盆绿油油的仙人掌,仙人掌的瓷盆上,还印着当年他亲手画的小橘子图案;而在仙人掌旁边,还压着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橘色糖纸。

      他盯着那张糖纸,心脏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意和暖意一起涌上来。夏栖迟还记得仙人掌,还记得橘子糖,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痕迹,都是他们之间的回忆,他没有忘干净。

      林浩又发来一条消息:“你说他是不是还想着你啊?不然怎么总留着你送的东西,连糖纸都舍不得扔。”

      冬以安看着那条消息,指尖在屏幕上悬了很久,才回复:“别瞎猜了,可能只是巧合,他说不定早就忘了这是谁送的了。”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不是巧合。夏栖迟的潜意识里,还留着关于他的碎片,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阳光和雨水,就会慢慢发芽。

      接下来的几个月,冬以安一边忙着规培,一边和周CTO保持着邮件沟通。他把自己的临床研究数据整理好,分享给周CTO,帮着优化记忆障碍评估系统;周CTO也会把系统的最新进展告诉他,偶尔还会提起夏栖迟:“夏总对这个系统特别上心,上周开会的时候,还特意问起临床反馈,说希望能尽快应用到实际诊疗中,帮到更多病人。”

      冬以安每次回复邮件时,都会反复斟酌字句,从不敢提自己和夏栖迟的过去,也从不敢问夏栖迟的近况。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要等自己足够优秀,等自己的研究能真正帮到夏栖迟,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再以“能为他提供帮助的医生”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

      十二月初,冬以安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他和导师一起研发的“多模态记忆唤醒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成功帮助三位记忆障碍患者找回了部分丢失的记忆,其中一位患者,甚至记起了十年前和家人的约定。导师拿着临床试验报告,笑得合不拢嘴:“以安,这个成果太有价值了!我已经帮你投稿到《国际神经科学杂志》,还推荐你去参加明年三月在纽约举办的国际神经科学大会,到时候你可以在会上做报告,让更多人看到你的研究!”

      纽约——夏栖迟现在的常住地。

      冬以安拿着导师递来的参会邀请函,指尖都在发抖。邀请函上的“纽约”二字,像一道光,照亮了他心底的期待。他想起去年夏天看到的新闻,想起夏栖迟办公室里的仙人掌和橘子糖,想起他们之间还没说完的故事。或许,这次纽约之行,就是那个他一直在等的“恰到好处的时机”。

      他深吸一口气,对导师点头:“谢谢您,我一定会好好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冬以安开始忙着整理研究数据,准备参会报告的PPT。他把“多模态记忆唤醒疗法”的原理、临床试验数据、典型案例分析,一点一点梳理清楚,PPT的每一页都改了又改,力求做到完美。到了最后一页,他犹豫了很久,还是插入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颗剥开的橘子糖,糖霜晶莹,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记忆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在等待被合适的线索唤醒。”

      放寒假的时候,冬以安回了家。推开家门的瞬间,阿橘就蹭了上来,围着他的裤腿转圈圈,尾巴摇得飞快。这只猫是上辈子他和夏栖迟一起捡的,陪着他走过了两辈子,也成了他和过去唯一的联结。

      他把行李放好,从衣柜最深处翻出那个铁盒子,打开盖子,把新攒的几张糖纸放进去。盒子里的糖纸已经堆得满满当当,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回忆。冬以安坐在地板上,一张一张地翻看,阿橘窝在他腿上,发出轻轻的呼噜声。

      “阿橘,”他摸了摸阿橘的头,声音很轻,“明年三月我要去纽约参加学术会议,说不定能见到夏栖迟。等我帮他找回记忆,我们就一起回来,好不好?”

      阿橘像是听懂了,用小脑袋蹭了蹭他的手心,发出一声软乎乎的“喵”。

      冬以安把糖纸放回盒子,重新塞进衣柜。他打开手机,刷到夏氏集团的最新新闻——夏栖迟宣布,将在纽约建立全球神经医疗研究中心,重点投入记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领域,还计划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

      新闻配了张夏栖迟在研究中心奠基仪式上的照片。他穿着深色大衣,站在寒风里,手里握着奠基铲,眼底却带着期待的光。冬以安看着照片,心里的希望像藤蔓一样疯长——他的研究方向,和夏栖迟的布局完美契合;他要去的纽约,正是夏栖迟现在的阵地。

      窗外的雪下得很大,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白色,可冬以安的心里,却像揣了颗橘子糖,甜得发暖。他想起上辈子夏栖迟在雪夜里说的话:“安安,等我们以后有了家,就买个带露台的房子,冬天一起看雪,夏天一起看星星。”想起他们一起在屋顶吃橘子糖,一起在香樟树下埋时间胶囊,一起说要永远在一起。

      他知道,只要他不放弃,只要他继续往前走,总有一天,夏栖迟会想起他,会想起他们的两辈子,会想起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而那一天,不会太远了。纽约的风,已经开始朝着他们重逢的方向,轻轻吹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大家多多评论和收藏啊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