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遥远的回音 ...
-
新城市的生活像一幅缓缓展开的卷轴,平淡中藏着意想不到的色彩。
林炽和父亲租住在一个老小区里,邻居大多是退休老人和年轻租客,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过去,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来历。这种 anonymity 让人放松,也让人恍惚。
转学手续很顺利,新学校比原来的大一些,设施也更现代化。林炽被分到高二(七)班,班主任是个温和的中年女性,对他这个“插班生”颇为照顾。
“我们班学习氛围很好,有什么不适应的随时找我。”李老师微笑着说,安排他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个空位。
新同学们对这个沉默寡言的新生有些好奇,但并没有过分关注。课间,大家三三两两聊天玩手机,没有人来打扰望着窗外发呆的林炽。
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很奇怪——既让他松了一口气,又莫名感到失落。曾经,有个银发少年会在他发呆时轻轻碰他的手臂,提醒他老师来了;或者在他解题困难时,不动声色地推过来一张写有提示的纸条。
午餐时间,林炽独自坐在食堂角落,机械地吃着饭。手机震动了一下,他下意识地心跳加速,但只是一条广告短信。
他仍然保留着齐司礼给的那部加密手机,每天充电,却再也没有收到过只言片语。那个灰色的聊天界面像一扇永远关闭的窗,窗外是他再也触碰不到的世界。
放学后,林炽沿着新路线回家。这座城市比故乡更大,更喧嚣,行色匆匆的路人没有谁多看他一眼。他想起齐司礼曾经说过:“在大城市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既是悲哀,也是自由。”
现在他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回到家,父亲还没下班。新工作似乎很忙,但林父从不抱怨,反而常常带着一种林炽多年未见的轻松神情。
“新公司氛围很好,老板很赏识我的经验。”父亲某天晚餐时说,“等稳定下来,我们可以考虑买个小公寓。”
林炽点头,心里却想着另一个问题:“爸,我还能继续学设计吗?”
林父放下筷子,表情严肃起来:“小炽,我不是反对设计,但我希望你先专注于学业。高考只有一年多了,等上了大学,你想学什么我都支持。”
这个回答在意料之中,但林炽还是感到失望。他勉强笑了笑:“我知道了。”
然而深夜,当整座城市陷入沉睡,林炽会锁上房门,拿出藏好的绘图板,继续创作。获奖后,有几家设计工作室联系过他,表示有兴趣看他更多的作品。他小心翼翼地回复,不敢透露太多个人信息,但那些专业认可让他倍感珍惜。
周末,林炽以去图书馆为借口,偷偷去了本地的面料市场。相比齐司礼带他去过的专业市场,这里简陋许多,但林炽依然如鱼得水,触摸各种面料的感觉让他感到安心。
在一个偏僻的摊位前,他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哑光黑色面料,手感奇特,看起来普通却能在光线下产生微妙的光泽变化。摊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匠人,看他感兴趣,便热情地介绍:
“这叫‘夜影’,是我自己研发的染织技术。看起来是黑色,实际上由七种不同深度的黑线交织而成,所以有这种微妙的效果。”
林炽立刻被吸引住了:“这太神奇了!我能买一些吗?”
老人笑了笑:“可以,但有个条件——告诉我你打算用它做什么。”
林炽描述了自己的想法:一件看似简单却内有乾坤的外套,象征那些表面平凡却内心丰富的人。老人听得眼睛发亮,不仅便宜卖给他面料,还送了他一小卷特制的线。
“这线叫‘回音’,和‘夜影’是绝配。”老人神秘地说,“用它缝制的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带着新得的面料,林炽感到久违的创作冲动。他连夜画草图,修改设计,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
周一回到学校,林炽依然安静低调,但内心有了微妙的变化。美术课上,老师布置了自由创作作业,其他同学大多选择简单的素描或水彩,林炽却决定做一个小型服装雕塑。
作品交上去后,引起了美术老师的极大兴趣。
“很有创意的构思!”老师赞叹道,“你对服装设计有研究?”
林炽谨慎地回答:“有点兴趣。”
美术老师点点头:“学校有个艺术社团,虽然不大,但有几个对设计感兴趣的同学。有兴趣来看看吗?”
林炽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同意。或许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在父亲认可的范围内继续追求爱好的方式。
艺术社活动室在实验楼顶楼,不大但采光很好。林炽第一次去时,只有三个社员在——社长是个高三的女生,叫苏雯,另外两个高二男生一个学雕塑,一个学油画。
“新来的?”苏雯热情地招呼,“听说你对设计感兴趣?”
林炽点点头,有些拘谨。社团活动室角落里放着一个人台模型,上面披着一块未完成的作品,风格大胆前卫,让他想起齐司礼的素描本。
“那是我的毕业设计,”苏雯注意到他的目光,“主题是‘束缚与自由’,有点老套,但我喜欢。”
林炽走近细看,作品巧妙地运用结构和面料表现挣脱束缚的瞬间,技术虽然稚嫩,但理念很有力量。
“这里可以加一个不对称设计,”他脱口而出,“增强动感。”
苏雯眼睛一亮:“你说得对!我怎么没想到!”
从那一天起,林炽开始定期参加艺术社活动。他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经历和水平,只以“有兴趣的新手”身份出现,但偶尔的建议和见解总让其他人惊叹。
“你绝对不只是‘有点兴趣’,”一次活动后,苏雯直言,“你比我们美院附中的交换生还专业。”
林炽含糊其辞:“只是看过一些书和视频。”
苏雯没有追问,但眼神中多了几分探究。
随着时间推移,林炽在新学校渐渐有了自己的位置。他仍然安静低调,但不再是完全隐形的人。有同学会请教他美术作业,有老师会称赞他的创意,艺术社成了他小小的避风港。
然而,每当深夜,他依然会拿出那部加密手机,期待着一个永远不会来的消息。齐司礼就像投入湖心的石子,消失不见,却让涟漪持续扩散。
一个月后的周末,林炽在市中心图书馆查资料时,偶然看到一本设计杂志封面人物的专访——齐氏集团新任创意总监,齐司礼。
封面上的齐司礼穿着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表情冷静专业,完全看不出只是个高中生。那双灰眼睛直视镜头,却像隔着千山万水。
林炽的手指颤抖着翻开杂志,专访内容大多是行业展望和齐氏的新战略,但有一段话吸引了他的注意:
「问:作为业界最年轻的创意总监,您认为什么是好设计?答:好设计应当超越视觉美感,传递情感与理念。最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源于真实的体验与感悟,而非纯然的技术炫耀。我最近特别欣赏一件名为《无声的回响》的作品,它证明了即使是最简单的概念,当源自内心深处时,也能产生最强大的共鸣。」
林炽的心跳加速。这是齐司礼在公开场合提到他的作品!虽然没点名,但知情者一定能看懂。
他买下那本杂志,回家后反复阅读那段话,仿佛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更多信息。齐司礼在告诉他:我看到了,我记得,我为你骄傲。
那天晚上,林炽创作灵感迸发,以“回音”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草图。他用老人给的“夜影”面料和“回音”线,制作了一件小样外套,在袖口内侧绣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Q”。
艺术社展览日临近,苏雯鼓励林炽参展:“你的作品完全可以单独占一个展区!”
林炽犹豫了。公开展示意味着可能被认出来,可能引来齐家的注意。但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被看见,渴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与人产生共鸣。
最终,他选择了折中方案:参展,但不署名真实姓名,用“回声”作为化名。
展览当天,学校艺术中心人头攒动。林炽的作品被安排在角落,但很快吸引了最多关注。那件“夜影”外套在灯光下流转着微妙的光泽,袖口的内绣只有在特定角度才能看见,给人一种“发现的喜悦”。
“这是谁的作品?”有参观者问,“‘回声’是谁?”
苏雯帮着应付:“是一位新生的作品,他今天不太舒服,没来现场。”
事实上,林炽就躲在幕布后,紧张地观察观众的反应。看到人们被他的作品吸引,认真讨论其中的理念和技术,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展览接近尾声时,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女士在作品前停留了很久。她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甚至注意到了袖口的内绣。
最后,她走向苏雯:“请问这位‘回声’同学在哪里?我想和他聊聊。”
林炽心中警铃大作,正准备溜走,那位女士已经看到了他:“你就是作者吧?”
被当场识破,林炽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是的。请问您是?”
女士递给他一张名片:林珞,某知名时尚杂志编辑。
“你的作品很有潜力,”林珞直截了当,“特别是面料的运用和细节处理,很有专业水准。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们下个月的青年设计师推广计划?”
林炽愣住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风险也同样存在。
“我需要考虑一下,”他谨慎地说,“还要征求家人同意。”
林珞表示理解:“当然。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想好了告诉我。”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顺便问一句,你认识齐司礼吗?”
林炽的心几乎停止跳动:“为什么这么问?”
“你的作品风格让我想起他最近的一些设计理念。”林珞若有所思,“特别是那种‘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林炽勉强保持镇定:“只是巧合吧。我这种普通学生怎么可能认识齐总监。”
林珞笑了笑,没再追问,但眼神中有一丝了然。
回到家,林炽陷入纠结。参加推广计划意味着曝光,可能带来危险,但也是迈向梦想的重要一步。他需要建议,却无人可问。
深夜,他忍不住拿出加密手机,发了一条不可能被回复的消息:「我该怎么办?」
出乎意料的是,几分钟后,手机竟然亮了——一条新消息进来:
「风险与机遇并存。若决定前行,务必谨慎。——Q」
林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齐司礼竟然回复了!在漫长的沉默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
他急忙回复:「你还好吗?你在哪里?」
但没有回应。无论他发多少条消息,手机再次陷入沉默,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然而那条简短的消息足够让林炽做出决定。第二天,他联系了林珞,表示愿意参加推广计划,但希望尽可能保持匿名。
林珞同意了:“我们可以用‘回声’作为你的艺名,保护隐私。”
同时,林炽鼓起勇气与父亲深谈了一次。令他意外的是,父亲并没有强烈反对。
“我知道阻止不了你追求梦想,”林父叹气,“只希望你小心谨慎,不要暴露身份。齐家虽然在这个城市影响力较小,但依然不可小觑。”
林炽郑重承诺:“我会小心的。”
推广计划比想象中更加专业严谨。林炽被要求提交系列设计方案,参加 workshops,与业内专家交流。他以“回声”的身份参与,视频会议时只开声音不出镜,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秘密。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其他几位年轻设计师,其中有个叫许墨的男孩特别有才华。许墨的作品大胆创新,理念前卫,让林炽想起齐司礼素描本里那些叛逆的设计。
一次线上交流后,许墨私下发来消息:「你的设计很有齐氏风格,但又不一样。更...自由。」
林炽心中一惊:「你熟悉齐氏的风格?」
「算是吧,」许墨回复,「我有个表哥在齐氏工作,常给我看内部资料。齐司礼上任后,风格变了很多,更加大胆突破了。」
林炽的好奇心被勾起:「你觉得这种变化怎么样?」
「很好啊!设计就应该打破界限,不是吗?」许墨加上一个笑脸,「说起来,齐司礼最近有个很有趣的企划,叫‘回音计划’,据说要发掘匿名设计师。你要不要试试?」
回音计划。林炽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是巧合,还是齐司礼在向他传递信息?
他小心翼翼地向许墨打听更多细节,但对方知道的也不多:“好像还在筹备阶段,详情保密。但我表哥说,这个计划是针对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公开身份的天才设计师的。”
那天晚上,林炽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手中紧握着那枚羽毛胸针。遥远的城市另一端,齐司礼是否也在望着同一片天空?那个“回音计划”是否是他跨越界限的方式?
“我听到了,”林炽轻声对夜空说,“你的回音。”
无论距离多远,有些连接永远不会真正切断。就像夜影面料下的多彩丝线,就像袖口内侧的隐秘绣字,就像深海中鲸鱼的歌唱——最重要的消息,往往以最安静的方式传递。
而在遥远的齐氏集团大厦顶层,齐司礼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拿着一本校园艺术展的相册,停留在署名“回声”的那一页。
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蔓延,仿佛无数遥远的回音正在夜空中交汇,编织着一首无声的交响曲。
“很快,”他轻声自语,灰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再需要回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