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 30 章 ...
-
题记:时间是最好的掩埋剂。它将惊涛骇浪的情感磨成细沙,将刻骨铭心的名字风化成一个模糊的符号。我以为我已经将你彻
底遗忘,直到某个似曾相识的瞬间,心底那枚深埋的种子悄然悸动,我才明白,你从未离开,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与我的
生命长在了一起。
“灵境科技”那个AR项目的中期评审会,最终在延期了两次后,以一种极其平淡的方式完成了。顾言没有出现,据说是被
一个更紧急的国家级项目抽调走了,对接人换成了他们团队的另一位工程师。沟通依旧专业、高效,但也只剩下纯粹的工作往
来。那个名为“顾言”的窗口,在林晚星的聊天软件里,再次沉到了列表底部,像一颗投入深海的石子,再无波澜。
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上班,加班,改稿,应付Vivian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甲方越来越刁钻的审美。上海的
节奏快得让人窒息,地铁里永远挤满了行色匆匆、面容疲惫的人。林晚星渐渐习惯了这种忙碌,甚至开始在其中找到一种麻木
的充实感。她租的房子从合租换成了一个小开间,虽然租金昂贵,但至少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舔舐伤口和存放秘密
的空间。
那场无疾而终的“尝试性恋爱”,那束被抛入湖中的捧花,那次短暂如幻觉的项目合作……所有这些曾经掀起过波澜的事
件,都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了心底一层薄薄的、不再轻易触碰的沙砾。她很少再登录那个加密博客,偶尔写下
几句,也多是关于工作瓶颈或生活琐碎的抱怨,语气平静,带着一种成年人才有的、认命般的疲惫。
她似乎真的把顾言“放下”了。不是通过激烈的告别或刻意的遗忘,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中,自然而然地,将他淡
出了思考的中心。他变成了一个遥远的符号,存在于同学聚会的谈资里,存在于偶尔刷到的、关于A大或前沿科技的新闻链接
里,不再与她的喜怒哀乐直接相关。她甚至能平静地和苏晴在视频里聊起他,听苏晴八卦地从其他同学那里听来的、关于他在
那个国家级项目里取得突破的零星消息,内心毫无波澜,就像在听一个陌生精英的传奇故事。
她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成熟了,学会了面对现实,并将那段漫长的暗恋妥善地安葬在了青春墓园里。
直到那个周六的下午。
那是一个难得的、没有加班、没有应酬的周末午后。阳光很好,透过阳台的玻璃门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
晚星决定好好打扫一下房间,算是给疲惫的生活一点仪式感。
她挽起袖子,戴上耳机,播放着轻快的音乐,开始整理杂物。从床底拖出那个积了灰的、从H市带来的大纸箱时,她并没
有意识到什么。那里面装的大多是大学时代的书本、笔记和一些舍不得扔又没什么用的小玩意儿。她随意地翻看着,一本泛
黄的《西方美术史》,几本写满笔记的会计学教材,一沓过期的电影票根,还有一盒……她愣住了。
那是一个已经有些变形的、包装朴素的硬纸盒,边角磨损,透着岁月的痕迹。她迟疑了一下,还是打开了它。里面静静地
躺着一条围巾。
一条灰蓝色的、手织的围巾。毛线的质地有些粗糙,针脚歪歪扭扭,有些地方织得紧,有些地方织得松,甚至能看出拆了
又织的痕迹。颜色是那种冬日傍晚天空的灰蓝,沉稳,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郁。
是那条围巾。
那条她在高二那年的秋冬,熬了无数个夜晚,拆了织,织了拆,手指被竹针磨得通红,怀着满腔卑微又炽热的期待,一针
一线为他织就的围巾。那条原本打算在圣诞夜送出,却因为看到他和苏雨柔在一起而最终被锁进箱底、永不见天日的围巾。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久到她几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空气仿佛凝固了。耳机里的音乐还在欢快地流淌,但她已经听不见了。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她自己骤然放大的心
跳声,咚咚咚,像擂鼓一样敲击着她的耳膜。
她下意识地拿起围巾,冰凉的、略带粗糙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却像带着某种残存的温度,瞬间烫伤了她的皮肤。回忆像
决堤的洪水,汹涌地冲垮了她好不容易筑起的理智堤坝。
那个在毛线店徘徊的下午,那种挑选颜色时的小心翼翼。
那个在台灯下笨拙地跟着妈妈学平针的深夜,那种生怕织错一针的紧张。
那个在教室里,偷偷计算着他会不会冷的瞬间,那种隐秘的甜蜜。
那个圣诞夜,漫天飞雪中,看着他与别人谈笑风生,自己握着围巾盒子、站在雪地里浑身冰冷的绝望和难堪。
那个最终将围巾锁进箱子时,如同埋葬掉整个青春期幻想的巨大悲伤……
所有被她刻意尘封、以为早已淡忘的画面、声音、情绪,在这一刻,无比清晰、无比鲜活地复活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
的手紧紧攥住,酸涩的痛楚迅速蔓延到四肢百骸,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原来,她并没有放下。
原来,那份情感,并没有消失。
它只是被时间这层厚厚的尘土掩埋了,像一颗进入休眠的种子,深埋在心壤深处。而这条偶然出土的围巾,就像一场突如
其来的春雨,轻易地浸透了泥土,唤醒了种子内部蛰伏的生命力。
她以为的遗忘,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麻木。
她以为的成熟,不过是学会了隐藏伤口的本能。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出眼眶,大滴大滴地砸落在灰蓝色的毛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她不是嚎啕大哭,只是无声地流
泪,肩膀微微颤抖着,像一个受了委屈终于找到依靠的孩子。
她以为自己走了很远,远到足以将过去抛在身后。可一条旧围巾,就将她打回了原形。她依然是那个在走廊里被他撞飞课
本、会脸红心跳的林晚星;依然是那个在篮球场边偷偷张望、不敢送上矿泉水的林晚星;依然是那个在毕业照上小心翼翼挪
动、只为靠近他0.5厘米的林晚星。
那些努力构建的职场形象、冷静面具,在这一刻土崩瓦解。心底最柔软、最脆弱、也最固执的部分,暴露无遗。
她紧紧攥着那条围巾,仿佛攥着一段逝去的时光,一个从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故事。哭了很久,直到眼泪流干,情绪才慢
慢平复下来。阳光依旧温暖,房间里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但有什么东西,在她心里,已经不一样了。
她轻轻抚摸着围巾上歪斜的针脚,不再觉得难堪,反而生出一种奇异的怜惜。那是十六岁的林晚星,用她全部的笨拙和真
诚,编织出的最珍贵的心意。即使它从未送达,即使它被岁月蒙尘,它本身的存在,就是那段青春最真实的见证。
她没有再把围巾扔回箱底,也没有将它重新珍藏。她把它拿到阳台,用温水小心地洗干净,晾晒在阳光下。微风吹过,灰
蓝色的围巾轻轻摆动,像一面无声的旗帜,宣告着某种东西的复苏。
晚上,她久违地打开了那个加密博客。光标在空白处闪烁了很久,她最终没有写下任何关于围巾和眼泪的文字。那些过于
私密和汹涌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承载。
她只是简单地写道:
【生活痕迹】
*时间:一个平凡的周末午后。
*事件:大扫除。清理旧物。
*发现:一颗深埋的种子。以为早已石化,却在见到阳光的瞬间,感受到了内部生命的悸动。
*结论:遗忘是假象。深埋,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永恒。
*状态:无需解决,只需承认。
合上电脑,她走到阳台。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上海的夜晚依旧繁华喧嚣。那条洗净的围巾在晚风中微微飘动,散发着淡
淡的洗衣液清香。
她看着它,心里异常平静。不再有撕心裂肺的痛,也不再有卑微的渴望,只是一种深刻的、带着淡淡伤感的了然。
顾言。
这个名字,这段感情,早已不再是需要她苦苦挣扎、试图摆脱或追寻的执念。它像一条河流,曾经汹涌地穿过她的青春,
如今已汇入她生命的大海,成为了她的一部分,深沉,广阔,且无法分割。
它被深埋,却也因此获得了某种永恒。
她不再去想未来会不会有交集,不再去纠结他是否还记得自己。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终于可以坦然面对这段过
往,承认它在她生命中的重量,然后,带着这份重量,继续走下去。
深埋的种子,未必需要破土而出。安静地存在于黑暗深处,本身,就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