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家门的认可 ...

  •   林清颜博士录取的喜悦还未完全沉淀,新的生活涟漪便接踵而至。

      先是林清颜的父母,一对在南方的中学任教了大半辈子的教师,得知女儿顺利读博后,欣喜之余,也生出了想亲自来看看女儿如今学习生活环境的念头,顺便,见见那个在电话里听女儿提起过多次的「沈亦舟」。

      几乎是前后脚,沈亦舟也接到了父母的电话,身为科研工作者的沈父沈母因一个学术会议途经S市,打算停留两天,看看儿子,并见见他口中那位「文静有想法」的女朋友。

      一时间,原本只是两人世界的平静湖面,即将迎来双方家庭的审视。

      林清颜不免有些紧张,虽然她与沈亦舟感情稳定,彼此事业也步入正轨,但面对长辈,尤其是背景迥异的双方家长,那种希望被认可、怕表现不好的忐忑悄然滋生。

      沈亦舟感知到她的紧张,只是平静地握了握她的手,说:「做你自己就好。他们会喜欢真实的你。」他的笃定像一颗定心丸。

      首先到来的是林家父母。

      林父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儒雅中带着教师特有的严谨;
      林母气质温婉,眼神里充满了对女儿的关切和对陌生环境的好奇。

      沈亦舟提前做了准备,预订了一家环境清雅、菜品精致的淮扬菜馆。

      席间,初始的寒暄过后,话题自然转向了年轻人的学业和未来。

      林父话不多,但问的问题都很关键:「听清颜说,小沈你是做物理研究的?博士后阶段压力大吗?未来有什么规划?」

      这些问题带着教师考察学生般的审慎。

      沈亦舟放下筷子,坐姿端正,语气不卑不亢,清晰而诚恳地回答:「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量子信息处理,压力确实有,主要来自于学术创新和成果产出。
      未来的规划是争取在博士后期间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为将来申请副研究员职位或进入高校任教打下基础。」他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陈述事实,甚至坦诚了压力所在。

      当林母问及他们相识的过程时,沈亦舟看了一眼身边微微脸红的林清颜,嘴角泛起一丝极淡的温柔弧度:「我们在图书馆认识的。那时候,她总坐在我后面一排,很安静,很认真。」

      他省略了暗恋的细节,却点出了初遇的场景,语气里带着一种自然的怀念,让林家父母仿佛能看到那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他没有刻意表现热情,也没有过度迎合,始终保持着真诚与尊重。

      交谈中,他对自己领域的见解透彻,对未来的规划务实清晰,对林清颜的维护与欣赏虽含蓄却有迹可循。

      这种沉稳、可靠又才华内敛的气质,逐渐赢得了林家父母,尤其是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林父的认可。

      饭局结束时,林父难得地拍了拍沈亦舟的肩膀,说了一句:「年轻人,踏实做事,很好。」

      送走父母,林清颜长舒一口气,眼里带着光看向沈亦舟:「我爸爸很少这么直接夸人的。」

      沈亦舟只是淡淡一笑:「因为我说的是事实。」

      隔天,轮到沈家父母到访。

      与林家父母的温和审视不同,沈父沈母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简洁与直接。

      沈父气质沉稳,目光锐利;沈母则干练优雅,说话条理清晰。

      见面地点就在沈亦舟的公寓,气氛更显随意,也更考验临场反应。

      沈母开门见山,笑着对林清颜说:「一直听亦舟提起你,说你是学中文的,文笔很好,还帮他改过报告?我们搞科研的,文字表达有时候确实是短板。」这话既是夸奖,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林清颜心下微紧,面上却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声音柔和却不怯懦:「阿姨过奖了。只是恰好对文字比较敏感,能帮上一点小忙也很开心。其实亦舟的逻辑思维才真正让人佩服,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

      她既谦逊地回应了夸奖,又不动声色地将功劳归于沈亦舟的基础扎实,同时表达了对男友的欣赏,应对得体,不卑不亢。

      沈父的话题则更宏观一些,问及林清颜博士研究的具体方向「现当代文学中的物质文化书写」。

      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林清颜起初有些担心过于专业晦涩,但看到沈父饶有兴致的眼神,便深吸一口气,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例子,阐释了自己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器物、空间等物质性描写,来透视时代的变迁与人的精神世界。

      她讲述时,眼神专注,语气平和,条理清晰,将文科研究的细腻与深度娓娓道来,展现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沈父听得认真,偶尔点头,甚至在她讲完后,评论了一句:「跨学科的视角很有价值,物质承载文化,这个切入点很有意思。」这来自一个资深科研工作者的认可,分量极重。

      交谈中,林清颜细心地注意到沈母杯中的茶水少了,便自然地起身续上;
      看到沈父对沈亦舟书架上某本交叉学科的书籍多看了两眼,她便轻声补充了一句那本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观点,显示出广泛的阅读面和得体的应对。

      她没有刻意讨好,却在细节处展现出蕙质兰心与良好的教养。

      沈亦舟在一旁,大多时候沉默,但目光始终关注着林清颜,在她需要时递上一两句关键的补充,默契十足。

      他看着她在自己父母面前,从容、自信地展示着她的学识与智慧,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满足。

      送走父母时,沈母拉着林清颜的手,语气亲切了许多:「清颜,有时间和亦舟一起回家来玩。」沈父也对沈亦舟点了点头,眼神里是显而易见的满意。

      关上门,公寓里恢复安静。

      沈亦舟转身,看着明显松弛下来的林清颜,伸手将她轻轻拥入怀中。

      「他们很喜欢你。」他的声音在她头顶响起,平静却带着确信无疑的力度。

      林清颜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这些天悬着的心终于彻底落下。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见家长」这一关的通过,更是他们的情感,获得了来自两个家庭、两种不同背景的真心接纳与祝福。

      当晚,林清颜在博客上写道:

      **“爱情的考场,或许也包括双方家长的审阅。

      面对教师背景的父母,他以真诚与才华从容应答;
      面对科研背景的父母,我以蕙质与独立温婉应对。

      原来,当你足够确信彼此,当你们各自闪亮又彼此辉映,所有的审视都会化作认可的目光。
      我们的故事,终于写进了彼此的家族谱系,获得了最珍贵的祝福印章。”**

      沈亦舟在日程本上记录:

      **“家庭交互事件完成。

      对象:林家父母(教育背景)、沈家父母(科研背景)。

      过程:双方均展现真实状态与核心优势(林:学术素养、细腻得体;沈:专业能力、规划清晰)。

      结果:获得双方家庭正面评价与接纳。

      结论:关系稳定性与社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此事件对长期关系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关系系统」外部验证。他们的并行轨迹,不仅在彼此的世界里交相辉映,也稳稳地嵌入了更广阔的家庭与社会坐标系中,未来可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