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裂痕与“夜莺”初鸣 ...
-
丢失校徽的阴影,如同实质的铅块,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返回市区的路上,四人异常沉默,公交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却无法带走一丝一毫的焦虑。
“也许……他们没找到呢?”李可欣试图打破令人窒息的沉默,声音微弱得几乎被引擎声淹没。
“那片区域他们肯定要仔细搜查的。”赵星宇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都怪我选的那条路,树枝太密了!”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陈静打断他,语气虽然平静,但紧蹙的眉头暴露了她内心的波澜,“问题是,如果校徽被找到,他们最快多久能锁定我们?”
林晓阳看着窗外,城市的轮廓逐渐清晰,但他的心却沉在谷底。“学校订制校徽的厂家就那么几家,查一下订单,结合我们年级的名单……如果他们动用资源,可能几天,甚至更快。”他顿了顿,声音干涩,“我们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
恐慌像无声的潮水,在狭小的空间里蔓延。
接下来的两天,是在极度煎熬中度过的。校园里任何一点不寻常的动静——陌生的老师多看一眼,校领导偶然的巡视,甚至同学间无心的玩笑——都让“星火小组”的成员如同惊弓之鸟。他们之间的加密通讯也变得异常简短和谨慎。
压力之下,潜藏的裂痕开始显现。
周二下午,在图书馆的老地方,赵星宇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们这是在等死吗?”他压抑着声音,但语气激动,“等着人家找上门来?等着他们像对付林凡博士一样对付我们,或者去找我们家人的麻烦?”
“那你想怎么样?”陈静冷静地反问,但眼神锐利,“直接冲进去跟他们理论?还是现在就去自首,说我们非法入侵——尽管我们只是在荒地边上?”
“至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赵星宇一拳轻轻砸在桌子上,“我们把证据整理出来,匿名发出去!发到网上,发给所有媒体!”
“然后呢?”陈静毫不退让,“且不说这些间接证据能否引起重视,一旦发布,‘创世科环’完全可以否认,并反过来指控我们造谣、侵犯商业机密。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和我们的家庭可能就先被舆论和官司压垮了。林凡博士和‘夜莺’的处境也会更危险!”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像现在这样,什么都做不了?!”赵星宇的眼睛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红。他一直是最支持行动的,但此刻,无力感和对伙伴、家人的担忧让他濒临失控。
李可欣低着头,手指绞在一起,小声啜泣起来:“都是我不好……如果不是我差点摔倒,晓阳的校徽也不会……”
“可欣,别这么说。”林晓阳把手放在她颤抖的肩膀上,目光却看向争执的赵星宇和陈静,“星宇,冷静点。陈静的分析有道理,冲动解决不了问题。”
“那你说怎么办?!”赵星宇猛地转向林晓阳,语气冲撞。
空气仿佛凝固了。信任与合作建立起来的堡垒,在外部高压下,出现了第一道清晰的裂纹。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被恐惧和不确定性撕扯。
就在这僵持不下、团队濒临分裂的边缘,陈静一直握在手中的、那个屏幕摔裂的手机,突然极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不是消息提示音,而是一种特定的、他们为加密通讯软件设置的、代表最高优先级信息的无声模式。
陈静身体一僵,立刻低头看去。另外三人也被她的反应吸引,暂时停止了争吵。
屏幕上,弹出一个没有任何发送者标识的对话框,只有一行冰冷的文字:
【未知联系人】:校徽已落入对方手中。身份锁定程序已启动,预计剩余时间:72小时。】
仿佛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响!最后一丝侥幸被彻底粉碎。巨大的危机感像冰水一样浇遍了全身。
赵星宇像是被抽干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李可欣的哭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惊恐的抽气。
然而,消息并未结束。紧接着,又一行文字跳了出来:
【未知联系人】:想破局,需“钥匙”。“节点7”地下管网图(部分),坐标已标记。来源:“夜莺”。】
下面附着一张极其简略、但标注了关键通道和那个神秘“坐标”的草图局部。
“夜莺!”
这个名字像黑暗中骤然亮起的一点星火,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他真的存在!”李可欣喃喃道。
“校徽的事情他也知道……他在内部!”陈静快速分析着,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给我们送来了‘钥匙’!一张地下管网图,还有一个坐标!”
林晓阳死死盯着那张草图,大脑飞速运转。坐标标记的位置,似乎在基地围墙之外,但非常接近边缘,可能对应着某个废弃的检修井或者地下设施的通风口?这是“夜莺”指出的,可能通往真相,或者说,可能让他们绝处逢生的一条路径?
“这是陷阱吗?”赵星宇抬起头,眼中血丝未退,但语气已经冷静了不少。连续的冲击让他从情绪的漩涡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到了现实的考量。
“无法百分百排除。”陈静坦言,“但‘夜莺’能准确知道校徽和锁定时间,这分量很重。而且,他提供了我们靠自己绝对无法获取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晓阳身上。他是团队的粘合剂,也是最终决策时大家潜意识里依赖的核心。
林晓阳看着屏幕上那行“剩余时间:72小时”,又看了看那张模糊却可能指向生机的地图碎片,最后目光扫过伙伴们写满焦虑、恐惧,但依旧残存着不屈的脸。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安和犹豫都压入肺底。
“我们没有退路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坐以待毙,结果是确定的。相信‘夜莺’,虽然冒险,但有一线生机,而且……我们或许能真正触碰到核心证据。”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我选择,相信‘夜莺’。在最后72小时里,拼一把。”
抉择,在危机催逼下,以惊人的速度达成。裂痕尚未完全弥合,但在共同的、迫在眉睫的威胁面前,“星火小组”再次凝聚起来。只是这一次,他们都知道,即将踏上的,可能是一条更加危险,甚至是不归的路。
“夜莺”已经初鸣,指引了方向。而少年们,准备振翅,冲向那未知的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