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旧物里的温柔与梦想的微光 ...
-
周日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轻轻落在林小满的枕边。她难得没设闹钟,醒来时已经快八点,窗外传来小区里老人们晨练的聊天声,还有卖早点的三轮车叮铃作响,透着一股烟火气的热闹。
林小满伸了个懒腰,想起昨天晚上刘宇的帮忙,还有李阿姨塞给她的那盒热牛奶,嘴角忍不住弯了弯。她翻身坐起来,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这是她专门用来记录维修订单和客户需求的,里面还夹着几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写着“张婶家洗衣机异响,下次上门带新轴承”“王爷爷家电视机雪花屏,可能是信号接收器问题”。
正翻着笔记本,手机突然响了,是小区里的张婶打来的。“小满啊,你今天有空不?我家那台旧电风扇又转不动了,天越来越热,没它可不行。”张婶的声音带着点着急,“要是你忙,我就再等等。”
“有空的张婶,我这就过去。”林小满立刻答应下来,她快速洗漱完,换上干净的工装,把工具包仔细检查了一遍,又特意多带了几个不同型号的电容——上次修张婶家的电风扇时,她就发现电容有点老化,当时张婶说“还能凑合用”,现在看来是彻底坏了。
骑着电动车赶到张婶家楼下时,张婶已经在单元门口等着了。她手里拎着一个布袋子,看到林小满就迎了上来:“小满快上来,我刚煮了绿豆汤,凉好了,你等会儿喝一碗解暑。”
张婶家住在四楼,是个两居室,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阳台上摆着几盆绿植,绿油油的看着很舒服。电风扇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是台用了快十年的老式落地扇,外壳上的漆都掉了不少。
“就是它,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想开就没反应了。”张婶指着电风扇,有点心疼地说,“这风扇还是我儿子刚工作时给我买的,用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要是能修好,我还想再用两年。”
林小满蹲下来,插上电源试了试,风扇果然没反应。她打开工具包,拿出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拆开风扇的后壳,露出里面的电机和线路。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手上,能看到她指尖因为常年握工具而磨出的薄茧。
“应该是电容坏了,我带了新的,换一个就行。”林小满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她拿出新的电容,熟练地焊在电路板上,又检查了一遍线路,确认没问题后,才把后壳装回去。
插上电源,按下开关,风扇“嗡嗡”地转了起来,风很稳,吹在脸上凉凉的。张婶高兴地拍着手:“好了好了!又能转了!小满你可太厉害了,比外面那些维修师傅强多了!”
林小满笑着关掉风扇,收拾好工具:“您别夸我了,就是点小毛病。”
“怎么不是大本事?”张婶拉着她的手,往厨房走,“快喝绿豆汤,凉好了,甜丝丝的,解暑。”
绿豆汤盛在一个青花瓷碗里,上面飘着几颗红小豆,喝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暑气瞬间消了不少。张婶坐在旁边,看着林小满喝汤,突然叹了口气:“小满啊,你说你这么能干,要是我家闺女在这儿,我肯定让她跟你学学,多踏实。”
林小满愣了一下,刚想说话,就看到张婶从阳台的柜子里抱出一个纸箱,放在她面前:“对了小满,这里面有几件我家不用的旧东西,都是好的,你看看有没有能用得上的,要是不嫌弃,就拿回去。”
纸箱里装着几件旧家电——一台小型微波炉,一个电水壶,还有一个折叠晾衣架。张婶指着微波炉说:“这微波炉是前年买的,我用不惯,一直放在阳台,你要是租的房子没有,拿回去热个饭什么的都方便。”
林小满看着这些旧物,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张婶是好意,但又不想平白无故拿别人的东西,刚想推辞,就被张婶按住了手:“你别跟我客气,这些东西放在我这儿也是落灰,你拿去能用得上,我才高兴。再说了,你帮我修了这么多次东西,我也没什么好谢你的,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看着张婶真诚的眼神,林小满再也说不出推辞的话。她点了点头,声音有点哽咽:“谢谢您张婶,那我就收下了,以后您家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
从张婶家出来,林小满骑着电动车,车筐里放着张婶给的旧家电,心里沉甸甸的,却又暖烘烘的。她想起刚来这座城市的时候,租住在地下室,每天要爬很多级台阶,晚上听着水管滴水的声音睡觉,那时候觉得特别孤单,总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可现在,她在向阳里小区认识了这么多善良的人,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她的生活。
骑着电动车路过小区广场时,林小满看到刘宇正在和几个老人打羽毛球。他穿着白色的运动服,动作很灵活,每次接到球,都会笑着跟对面的老人说“大爷您打得真好”。阳光落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看着特别温暖。
林小满本来想直接走,却被刘宇看到了。他挥了挥手,跟老人们说了声“先歇会儿”,就跑了过来。“小满师傅,你这是刚帮人修完东西啊?车筐里怎么这么多东西?”
“是张婶给的旧家电,她说我能用得上。”林小满笑了笑,指了指车筐里的微波炉,“这微波炉还是好的,以后热饭就方便多了。”
刘宇看着车筐里的东西,又看了看林小满脸上的笑容,心里突然觉得有点羡慕。他从小在向阳里小区长大,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里条件不算差,但他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直到认识林小满,看到她为了梦想努力打拼的样子,看到她因为帮别人解决问题而开心的样子,他才明白,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有意义。
“对了小满师傅,”刘宇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我昨天跟我爸说了你的情况,还有你想开店的想法,我爸说他有个朋友,之前在小区附近开了家五金店,现在想转让,位置挺好的,租金也不贵,你要不要去看看?”
林小满愣住了,她看着刘宇,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位置在哪里?租金大概多少?”她心里的激动一下子涌了上来,开店的梦想似乎离自己又近了一步。
“就在小区东门旁边,离这儿不远,走路也就五分钟。”刘宇笑着说,“租金一个月两千五,比附近其他商铺便宜不少。我爸说他朋友急着回老家,所以价格好商量。要是你感兴趣,我今天下午带你去看看?”
“感兴趣!太感兴趣了!”林小满连忙点头,声音都有点发抖,“谢谢你刘宇,还有叔叔,要是真能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
“不用谢,这都是缘分。”刘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觉得你这个想法特别好,要是能开起来,肯定能帮到很多人。”
下午两点,刘宇带着林小满来到了小区东门旁边的商铺。商铺不算大,大概二十平米,里面还摆着之前五金店剩下的货架,门口的位置很显眼,来往的人都能看到。
“就是这儿了。”刘宇推开玻璃门,“你看,里面空间虽然不大,但收拾一下,放工具和配件肯定够了,门口还能摆个桌子,方便接待客户。”
林小满走进商铺,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照亮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她想象着这里摆满维修工具和配件的样子,想象着自己在这里接待客户,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想象着老人们来这里代缴水电费、代收快递时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期待。
“怎么样?你觉得还行吗?”刘宇看着她,有点担心地问,“要是你觉得哪里不合适,我们再看看别的。”
“合适!特别合适!”林小满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地方!离小区近,位置也显眼,租金也能接受。”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是刘宇爸爸的朋友,商铺的主人。他看到林小满,笑着说:“小姑娘,我听老刘说你想开店做便民维修,这个想法好啊!现在小区里就缺这样的服务,尤其是我们这些老人,家里东西坏了,找维修师傅难,你要是开起来,肯定受欢迎。”
林小满连忙道谢,又跟他详细聊了租金和转让的细节。中年男人知道林小满不容易,还特意答应,第一个月的租金可以缓交,等她店铺开业后再付。
从商铺出来,林小满的心情还是很激动。她看着刘宇,认真地说:“刘宇,真的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可能还得找很久才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地方。”
“不用这么客气,”刘宇笑着说,“我也就是帮你牵个线,主要还是你自己有本事,有想法。对了,你要是需要帮忙收拾店铺,或者搬东西,随时跟我说,我周末有空。”
林小满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她拿出手机,打开记账本,算了算自己攒的钱,再加上第一个月租金可以缓交,开店的启动资金差不多够了。她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数字,又看了看不远处的商铺,突然觉得,自己的梦想,终于要照进现实了。
晚上回到出租屋,林小满把张婶给的旧家电摆好,又拿出纸笔,开始规划店铺的装修和布局。她想在门口挂一个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小满便民服务站”,还想在店里放几张椅子,让来修东西的客户能坐着等。她甚至还想到,要在墙上贴一张留言板,让客户可以写下自己的需求和建议。
写着写着,林小满突然觉得有点饿。她想起张婶给的微波炉,就从冰箱里拿出早上剩下的包子,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很快,包子的香味就飘了出来,比用锅热的还好吃。
林小满咬着包子,看着窗外的夜景。远处的高楼亮着灯,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城市的夜空。她想起自己刚来这座城市时的迷茫和无助,想起自己做维修时遇到的困难和委屈,再看看现在,有了合适的店铺,有了善良的朋友,有了即将实现的梦想,她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她拿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找到了开店的地方,很快就能开起便民服务站了。母亲在电话那头很高兴,反复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林小满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开店之后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资金不足,比如客户不多,比如技术上的难题,但她不怕。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身边有张婶、李阿姨、刘宇这些善良的人支持着她,还有心里那个一直坚持的梦想激励着她。
林小满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她仿佛看到了便民服务站开业的那天,门口挂着醒目的招牌,店里挤满了来修东西的客户,老人们在店里坐着聊天,孩子们在门口玩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而她,就站在柜台后面,手里拿着工具,耐心地帮客户解决问题,就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向阳里小区的温暖和便利。
她知道,那一天,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