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少年突发哮喘,苏景误判邪祟扰 ...

  •   仁心堂因老妇的街头宣扬,名气在长安城日益响亮。自那日起,医馆每日清晨开门,门口便已排起长龙,队伍从街头蜿蜒至巷尾,皆是慕名而来的病患。他们中,有的被肺痨老妇的经历深深打动,有的听闻林薇治愈眼疾、控制瘟疫的传奇事迹,还有的则是被邻里街坊口口相传的“仁心”二字所吸引,都期望在此医馆觅得一线生机。
      这日辰时,天刚蒙蒙亮,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仁心堂的朱漆木门便被轻轻推开。春桃和阿福早已提前到达医馆,忙碌地准备着:春桃整理药柜、清点药材,阿福则擦拭桌椅、烧好热水,一切就绪,迎接新一天的病患。林薇刚踏入医馆,便被等候多时的人群团团围住,此起彼伏的问诊声与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使得原本不大的医馆更显热闹非凡。
      “林薇姑娘,您终于来了!我家孩子这几天总是胸口闷得慌,您快帮忙看看吧!” 一位妇人怀抱着年幼的孩子,急切地挤到人群前面。
      “林薇姑娘,我这腿疾又犯了,根本走不动路,您能不能先替我瞧瞧?”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颤巍巍地恳求道。
      林薇迅速安抚众人:“大家别急,请按顺序来,我会一个个仔细查看,绝不会落下任何一位乡亲。” 话音刚落,她便示意苏景先为病情较轻的患者诊脉,而她自己则优先处理情况紧急的病例。苏景点头答应,熟练地取出脉枕,开始为第一位患者诊治。两人配合默契,医馆内的秩序很快得以恢复。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焦急的呼喊声从门外传来:“大夫!大夫!快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们救救他!” 众人纷纷转头,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约莫十岁的少年,跌跌撞撞地冲进医馆。少年脸色青紫,嘴唇苍白,双手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呼吸急促得仿佛随时会断裂,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尖锐的喘息声,胸口剧烈起伏,显得极为痛苦。
      男子小心翼翼地将少年轻轻放置在诊床上,随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林薇和苏景连连磕头,声音中满是焦急与绝望:“大夫,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儿子!他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再这样下去,他真的会没命的!”
      林薇心中一紧,快步上前,刚要伸手为少年进行检查,却被苏景抢先一步拦住。苏景沉声说道:“林薇,你先别急,让我来看看。”苏景行医多年,经验丰富,此刻见少年症状异常奇特,便想先进行初步的病情判断。林薇虽心有担忧,但也深知苏景的医术高超,于是退到一旁,密切观察少年的状况。
      苏景走到诊床前,先是细致入微地观察少年的面色和神态,随后伸出手指轻轻搭在少年的手腕上,开始诊脉。少年的脉搏又快又弱,仿佛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苏景眉头紧锁,接着翻开少年的眼皮仔细查看,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疑惑。他起身绕到少年身后,轻轻按压少年的背部,少年立刻发出痛苦的呻吟,呼吸也变得更加急促。
      “苏大哥,你觉得呢?”林薇忍不住开口问道。她观察着少年的症状,心中已有几分揣测,但仍想先听听苏景的看法。
      苏景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这孩子脉象混乱,气息虚弱,面色发青,不像是一般病症。我刚才按压他的背部,他反应十分剧烈,却未发现明显的外伤或肿块。而且他发病突兀,毫无预兆,倒像是……被邪祟侵袭所致。”
      “邪祟侵扰?”周围的病患听到这话,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纷纷向后退了几步,看向少年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恐惧。
      “是啊,我听说有些孩子体质虚弱,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难道这孩子就是……”
      “怪不得发病如此突然,若真是邪祟作祟,普通的药物恐怕难以奏效啊!”
      中年男子听到“邪祟”二字,脸色骤然变得惨白,他颤抖着抓住苏景的衣袖:“大夫,您说的可是真的?那该如何是好?我的孩子还这么小,绝不能被邪祟所害啊!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驱邪?求您救救他!”
      苏景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依我看,这孩子定是冲撞了邪祟。当务之急,是先为他驱邪安神。我这里有之前配制的驱邪符水,先给孩子服下,再用艾草熏烤房间,或许能缓解他的症状。之后再请道士来做场法事,应该就能彻底根除邪祟了。”说着,他转身就要去取符水和艾草。
      “苏大哥,等等!”林薇急忙开口阻止,“我觉得事情不对劲,这孩子的症状,不像是邪祟侵扰,更像是一种急症。”在现代,林薇曾见过哮喘患者发病的样子,少年此刻的症状——呼吸急促、胸口起伏剧烈、面色青紫,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极为相似。她深知,哮喘发作若不及时救治,会导致患者窒息死亡,根本不是什么“邪祟”能解释的。
      苏景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林薇,眉头皱得更紧:“林薇,你怎么会这么说?这孩子的症状古怪,既不是风寒,也不是肺热,更没有外伤,除了邪祟侵扰,还能是什么?” 苏景生活在这个时代,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遇到无法用常见病症解释的情况,便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邪祟”。
      “苏大哥,请您先冷静下来,听我说。”林薇走到诊床前,指着少年的胸口说道,“您看,他呼吸时胸口起伏异常,吸气困难,并伴有喘息声,这实际上是气道受阻的症状。而且他之前毫无预兆,突然发病,很可能是接触了某些诱发因素,比如粉尘、花粉,或是情绪激动所致。这不是什么邪祟,而是可以通过医术治疗的急症!”
      林薇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大家从未听过“气道受阻”“诱发因素”这样的说法,脸上满是疑惑。中年男子更是不知所措,他看看林薇,又看看苏景,不知道该相信谁。
      苏景脸色一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林薇,你这话未免太过荒唐!气道受阻?我行医多年,从未听闻这样的病症。这世间哪有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气道’?分明是邪祟作祟,阻碍了孩子的气息流通!你若拿不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别再耽误孩子的时间,我这就去取符水!”
      “苏大哥,符水根本不起作用!”林薇急切地说道,眼见少年的呼吸愈发微弱,脸色青紫愈发严重,心中焦虑万分,“再拖延下去,孩子就真的没救了!请您相信我,我确实有办法能治好他!”
      “你有办法?”苏景冷哼一声,质疑道,“你连病症都未能准确判断,又如何能治好他?我看你是被那些新奇的想法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医者的本分!”尽管苏景一直很欣赏林薇的医术和仁心,但在这件事上,他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林薇的想法过于异想天开,甚至有些胡言乱语。
      周围的病患也开始纷纷议论,有的支持苏景:“苏大夫行医多年,经验丰富,他说的肯定没错,这孩子确实是撞邪了!”有的则犹豫不决:“但林薇姑娘之前治好过那么多人,说不定她真的了解这是什么病呢?”还有的人担忧地望着少年:“不管是什么病,先救救孩子吧,再这样吵下去,孩子恐怕撑不住了!”
      中年男子听着周围的议论声,目睹儿子痛苦的表情,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他突然站起身,向林薇和苏景重重地磕了一个头:“两位大夫,我明白你们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可现在我儿子情况危急,你们能否暂且放下争执,谁有办法就赶紧施救!如果救不回我儿子,我也不想活了!”
      林薇心中一阵刺痛,她深知苏景也是出于善意,只是受限于传统观念。然而,眼前形势紧迫,她不能再与苏景继续争论。深吸一口气后,她对中年男子坚定地说道:“大哥,请相信我,我一定能救你儿子!你现在立刻按住他的肩膀,让他保持坐姿,不要让他躺下,这样可以稍微缓解他的呼吸困难。”
      中年男子虽然心中存疑,但面对林薇坚定的目光,还是迅速依言而行,轻柔地按住少年的肩膀,扶他坐起。
      林薇随即转身,对春桃急切地喊道:“春桃,快去药房最深处,把我存放的那个木盒取来,里面装有银针和用于消毒的烈酒!”
      春桃闻言不敢怠慢,立刻快步奔向药房,不久便手持一个精致的木盒疾步返回,将其递给了林薇。
      苏景站在一旁,目睹林薇熟练地打开木盒,取出银针和烈酒,心中既充满疑惑又略感不安。他不明所以,但见林薇举止从容,又不由得心生一丝期待,或许她真有妙计。
      林薇将烈酒倾倒在棉团上,细致地擦拭银针,边擦拭边对中年男子叮嘱道:“大哥,我即将为孩子施针,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疼痛,请您务必按住他,避免他乱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中年男子闻言,连忙点头应允:“姑娘,您放心,我一定会牢牢按住他,绝不让他乱动!”
      林薇手持一根银针,目光凝重地聚焦在少年的颈部和胸部。她脑海中浮现出现代医学中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知识,并结合中医经络理论,精准定位了天突穴、膻中穴和肺俞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具有宽胸理气、通利气道之效;膻中穴位于胸部中央,能调节气机、缓解喘息;肺俞穴则在背部,可宣肺理气、止咳平喘。这三个穴位协同作用,能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状况。
      就在林薇准备施针之际,苏景突然迈前一步,再次阻拦道:“林薇,你真的要扎针吗?这孩子现在气息微弱,若扎针不当,万一刺破血管或伤及内脏,后果将不堪设想!你若坚持如此,一旦出现问题,你能否承担得起责任?”苏景虽心系少年的安危,但更忧虑林薇的针灸方法可能对少年造成伤害,毕竟他对这种病症及针灸穴位的了解几乎为零。
      林薇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坚定地望向苏景,语气坚决地说道:“苏大哥,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此刻已不容迟疑。我以医者的名义向你郑重承诺,绝不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任何伤害。倘若真的出现意外,所有责任将由我一人承担,绝不牵连于你!”
      林薇的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自信与决心,令苏景心头一震。他先是注视着林薇,随后又将目光转向那奄奄一息的少年,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最终缓缓退至一旁,沉声说道:“好吧,我就信你这一次。但你务必谨慎行事,一旦有任何异常,务必立即停止!”
      林薇微微点头,不再多言,将全部注意力重新聚焦在少年身上。她左手轻柔地按住少年的穴位,右手稳稳持针,迅速而精准地将银针刺入天突穴,接着依次刺入膻中穴和肺俞穴。每插入一根银针,她都会细致地捻转针柄,调整针的深度与角度,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银针的刺入,少年的身体轻轻颤抖了一下,但呼吸似乎较之前更为平稳。中年男子紧盯着儿子的变化,眼中流露出期待与紧张交织的情感。周围的病患们也都屏息凝神,目光紧锁林薇,心中交织着好奇与忧虑。
      苏景站在一旁,目光专注地观察着少年的面色和呼吸,内心既充满期待又难免忐忑。他不确定林薇的方法是否真的奏效,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期盼少年能够平安无事。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林薇轻柔地拔出银针,对中年男子说道:“大哥,你现在慢慢扶着孩子,让他深呼吸,看看他的情况如何。”
      中年男子立刻小心翼翼地扶起少年,轻声安抚道:“儿子,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别怕,爹在这儿。”
      少年依言尝试深呼吸,起初还有些吃力,但渐渐地,他的呼吸变得平稳,喘息声明显减弱,脸色也由青紫逐渐恢复了些许血色。他望着父亲,虚弱地开口:“爹,我…… 我感觉不那么难受了,胸口也不闷了。”
      听到儿子的话,中年男子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紧紧抱住少年,对着林薇连连磕头:“林薇姑娘!谢谢您!谢谢您救了我的儿子!您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周围的病患们也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对林薇赞不绝口:“林薇姑娘真是太厉害了!真的把孩子治好了!”
      “原来这不是邪祟,而是真正的病症啊!林薇姑娘的学识真是渊博!”
      “以后看病,还得找林薇姑娘,她的医术真是出神入化!”
      苏景站在原地,望着少年逐渐好转的模样,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他万万未曾料到,林薇所言的“气道受阻”竟然真实存在,且仅凭银针便能治愈这种看似无解的急症。他的内心既充斥着愧疚,又满含敬佩——愧疚于自己先前对林薇的误解,几乎贻误了孩子的治疗;敬佩林薇不仅医术精湛,更能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坚守己见,成功挽救了少年的生命。
      林薇轻轻扶起中年男子,微笑着说道:“大哥,无需客气,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所在。孩子虽暂且缓解了症状,但仍需后续的精心调理。我会再开具一副药方,请您回去后务必按时给孩子服用。此外,还需注意让孩子远离粉尘、花粉等易诱发疾病的物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如此方能彻底康复。”
      中年男子频频点头:“多谢林薇姑娘,我都铭记在心!您放心,我一定会严格遵照您的指导行事!”
      林薇转身望向苏景,只见苏景正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自己。她意识到苏景内心尚存些许芥蒂,便轻步上前,柔声说道:“苏大哥,方才我语气稍显急切,请您别放在心上。其实我非常理解您的顾虑,毕竟这类病症确实较为罕见。然而,作为医者,我们理应不断汲取新知,接纳多元的治疗理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病患提供帮助,您觉得呢?”
      苏景凝视着林薇那诚挚的眼神,心中的愧疚感愈发强烈。他长叹一声,缓缓点头:“你说得在理,确实是我过于固执了。刚才若非你坚持,这孩子恐怕真的后果不堪设想……林薇,感谢你,也让我领悟到,医者切不可固步自封,需广听博闻,方能不断精进。”
      林薇轻轻一笑:“苏大哥,您不必谢我。我们作为伙伴,理应互相学习,携手共进。现在医馆里还有许多病患正等着我们,咱们还是先继续诊治吧。”
      苏景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释然的笑容。他走到诊床前,望着已经恢复正常呼吸的少年,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通过这次经历,他对林薇的医术和见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与林薇共同将仁心堂经营好,为更多百姓解除病痛的信念。
      医馆内的秩序再次恢复如初,林薇与苏景继续专注地为病患诊治。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医馆,温柔地落在两人忙碌的身影上,带来一片温暖与明亮。不久前,少年突发哮喘,林薇力排众议、果断救治的事迹,迅速在长安城传扬开来,使得仁心堂及林薇的名声愈发响亮,成为百姓心中当之无愧的“仁心医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