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突发小病症,初试针灸显身手 ...

  •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仁心堂便迎来了首位患者。患者是一个约莫五岁的小男孩,由他的母亲抱着,哭得撕心裂肺。“苏大夫,您快看看我的孩子!他从昨晚开始就一直呕吐、腹泻,现在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男孩的母亲急得满头大汗,声音中也带着哭腔。
      苏景连忙让男孩的母亲将孩子放在诊床上,仔细为孩子诊脉。“孩子脉象细数,舌苔黄腻,是典型的湿热泄泻之症。”苏景眉头微蹙,“最近天气炎热,孩子可能是吃了不洁食物,导致湿热内生,引发呕吐、腹泻。”
      他转身对春桃说:“春桃,去取藿香正气散和葛根芩连汤,按成人剂量的一半煎制,给孩子服下。”
      春桃应了一声,快步走向药柜。林薇在一旁观察着男孩,心中却有一丝疑惑——男孩除了呕吐、腹泻,还伴有发热症状,用手摸他的额头,明显比正常体温高。“师父,孩子好像在发烧,要不要用竹片测一下体温?”
      苏景点了点头:“也好,测一下体温,看看发热的程度。”
      林薇取来竹片体温器,轻轻将其夹在男孩的腋下。一刻钟后,她取出竹片查看,发现温度已超出正常范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38.5℃。她忧心忡忡地对苏景说:“师父,孩子的体温很高,单靠服用藿香正气散和葛根芩连汤,恐怕难以迅速降温。若持续如此,孩子可能会出现脱水、惊厥等严重并发症。”
      苏景也深知情况的严峻。湿热泄泻本就容易导致孩子脱水,再加上高热,形势愈发危急。他沉声道:“但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让孩子服药观察。若症状未见缓解,只能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林薇听后,心中一动。她忽然想起,在现代医学中,针灸对于治疗急性腹泻和高热有显著效果,尤其是针刺天枢、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能迅速缓解症状。然而,她在学校仅学过相关理论,从未实际操作过,也不确定在古代是否可行。
      犹豫片刻后,林薇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师父,弟子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家乡有一种治疗急性腹泻和高热的方法,名为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机能,快速缓解症状。只是弟子未曾实际操作,不知能否成功。”
      苏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针灸?我倒是听说过这种疗法,据说源自上古,但流传下来的技法甚少,我也未曾学过。你真的懂得此法?”
      林薇略显羞赧地说:“我只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了解哪些穴位对应哪些病症,但从未进行过实际操作。不过,眼下的情况紧急,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如果失败了,再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也不迟。”
      男孩的母亲闻言,急忙握住林薇的手,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恳求:“林姑娘,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只要能让他康复,无论何种方法,我都愿意尝试!”
      苏景目睹男孩母亲急切的眼神,又望向林薇坚定的面容,最终点头应允:“好,那就试试。你需要什么工具?我来准备。”
      “我需要一套银针,并用烈酒进行消毒。”林薇回答道。
      苏景迅速让人取来一套银针和一瓶烈酒。林薇将银针浸泡在烈酒中消毒,随后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想着课本中关于针灸穴位的知识。“天枢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两寸,主治腹痛、腹泻、痢疾;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主治胃痛、呕吐、腹泻;曲池穴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
      林薇一边回忆,一边在男孩身上寻找相应的穴位,并用烈酒浸泡过的布条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她拿起一根银针,小心翼翼地刺入天枢穴,尽管手法略显生疏,却依然准确无误。
      男孩感受到疼痛,哭声愈发剧烈。林薇一边轻声安抚他:“小朋友,别怕,很快就不疼了。”一边手法轻柔地捻转银针,调节针感。随后,她分别在足三里穴和曲池穴刺入银针,同样进行细致的捻转。
      苏景和男孩的母亲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连大气都不敢出。大约一刻钟后,林薇轻轻拔出银针,用消毒布条仔细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好了,咱们再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的症状是否有所缓解。”
      奇迹出现了!不久后,男孩的哭声逐渐减弱,不再像之前那样剧烈呕吐,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甚至能开口说话了:“娘,我饿……”
      男孩的母亲听到这话,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紧紧抱住孩子:“饿了就好,饿了就好!娘这就去给你做吃的!”
      苏景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他走上前,再次为男孩诊脉。“脉象比之前平稳了许多,体温也有所下降。林薇,你这针灸之术,真是神奇至极!”
      林薇心中同样欣喜不已,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尝试针灸就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师父,这都是得益于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我只是略懂皮毛罢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继续采用针灸配合汤药的方法为男孩治疗。男孩的病情迅速好转,不到三天便完全康复,又能像以前一样活泼地玩耍了。男孩的母亲特意带着孩子来到仁心堂,送上一面写着“妙手回春”的锦旗,并带来了亲手制作的点心,以表达对林薇和苏景的救命之恩。
      这件事迅速在附近村民中传开,大家纷纷得知仁心堂迎来了一位擅长“神奇针灸”的女大夫,争相前来求医。林薇也借此机会向苏景请教针灸技艺,尽管苏景所知有限,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了她。
      一日午后,医馆迎来了一位特殊患者——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他诉说自己近期腰酸背痛,尤其在夜晚,疼痛难忍,难以入眠。苏景为老者诊脉后,分析道:“老人家脉象沉迟,这是肾阳不足、寒湿痹阻之症。我为您开一副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方剂,再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更佳。林薇,这次针灸就由你来操作。”
      林薇点头应允,心中虽有些紧张,却也满怀期待。她依照苏景的指导,选取了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用银针进行针刺。老者虽有些畏惧,但仍配合完成了治疗。
      治疗结束后,老者试着活动腰部,惊喜地感叹:“不疼了!真的不疼了!林姑娘,你这针灸手法真是太神奇了!”
      林薇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只是暂时缓解了疼痛,还需服用汤药调理,方能彻底根治。您回去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多加休息。”
      老者连声应允,感激地说:“多谢林姑娘,多谢苏大夫!我一定会谨遵你们的嘱咐。”
      目送老者离去的背影,苏景对林薇赞许道:“你在针灸方面颇具天赋,只要勤加练习,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针灸医师。今后医馆的针灸治疗,就由你全权负责了。”
      林薇心中深受感动,她明白这是苏景对她的信任与认可。她郑重承诺:“师父,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自那以后,林薇愈发勤奋地钻研针灸技艺,不仅广泛研读诸多古代医籍,还时常向苏景虚心求教,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她的针灸技术日臻精湛,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仁心堂的声誉也随之日益隆盛,甚至吸引了众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
      林薇站在仁心堂的门前,目睹着络绎不绝的患者,内心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她深知,在这盛唐盛世,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她轻轻抚摸着胸前的青铜簪子,心中默默立誓:务必持续精进,凭借自身医术,惠及更多病患,为这个时代贡献出自我的绵薄之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