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回到苗疆 ...


  •   博物馆“数字民俗”项目决定在鼓寨设立首站巡演。作为项目负责人,沈清和需要回寨进行实地勘测和设备调试;而阿黎作为鼓寨非遗传承人,受邀担任现场指导与鼓谱顾问。两人因此一同回到苗疆。

      火车一路向南,窗外的景色从钢筋水泥的灰色,逐渐过渡到湿润的深绿。

      沈清和把额头靠在冰凉的窗玻璃上,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草药香——那是他一直带在身边的香囊。

      车厢里的广播报出一个陌生的站名,他知道,他们快到了。

      走出车站,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先带你回寨里。”阿黎接过他的行李,语气平静自然。

      “好。”沈清和点头。

      山路蜿蜒,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他们一路沉默,却并不尴尬。

      临近寨子,鼓楼的轮廓在薄雾中浮现,几个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嘴里喊着:“阿黎哥回来啦!”

      一位银饰叮当的苗家阿婆迎上来,笑着对沈清和说:“这就是你常提起的那个孩子吧?路上辛苦了。”

      沈清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跟着他们走进了一间干净的木楼。

      傍晚,夕阳为鼓楼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寨子里升起了炊烟,空气中弥漫着酸汤鱼的香气。

      “明天我们去山上看看。”阿黎提议道,“博物馆的巡演要在鼓寨首演,我们得提前选好几个点位。”

      “好。”沈清和点头,“我也想把声景层做得更贴合这里的环境。”

      晚饭后,阿黎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草药汤:“路上辛苦了,喝点这个,睡得好。”

      沈清和接过碗,抿了一口,苦得直皱眉。

      阿黎笑着递给他一颗红糖:“苦的时候,就含一颗。”

      第二天清晨,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山上走。

      露水打湿了鞋面,空气清新得让人忍不住深呼吸。

      “这里的风很特别。”沈清和停下脚步,闭上眼睛,“它会穿过竹林,带着叶子的声音。”

      “我们叫它‘会唱歌的风’。”阿黎说。

      他们在一块巨石上坐下来,俯瞰整个鼓寨。

      “清和,”阿黎忽然开口,“你来这里,是为了项目,还是……为了我?”

      沈清和没有立刻回答,他望着远处的鼓楼,缓缓说道:“一开始,是为了项目。但现在……我也想看看,你生活的地方。”

      阿黎没有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起走访了寨子里的老人,记录了许多即将失传的鼓点和传说。

      沈清和用他的专业知识,把这些珍贵的声音整理成清晰的声景层;阿黎则用他的经验,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寨子的传统。

      他们的合作依旧默契,仿佛天生就该这样并肩工作。

      傍晚,他们常常坐在鼓楼前,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沈清和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阿黎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

      夜深了,鼓寨恢复了宁静。

      沈清和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鼓声,心里忽然很踏实。

      他知道,这次回到苗疆,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项目。他也在寻找一种更深层的答案——关于传统与现代,关于他与阿黎,关于他自己。

      而此刻,答案似乎正随着山间的风,一点点向他靠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