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四十章:突如其来的“邀请” ...
-
小院中的平静,如同暴风雨前最后一口舒缓的呼吸,被一阵突兀而规律的敲门声骤然打破。
敲门声不疾不徐,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冷硬质感,与寻常访客的节奏截然不同。院内正在切磋招式细节的秦绯和李辰动作一顿,石猛警惕地望向院门,林风从药炉前抬起头,就连在静室内整理数据的云昭,也放下了手中的玉简。
赤阳子作为宗主,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上前打开了院门。
门外,站着两名身着天衍道内门弟子服饰的修士。一男一女,皆神情冷肃,目光锐利如鹰隼,周身散发着筑基后期的灵压,带着一种久居上位、不容置疑的气度。他们的袍角绣着精致的剑纹,与寻常执法弟子不同,这是直属于道尊麾下、负责核心事务的“天衍剑卫”的标志。
“清净山赤阳子道友?”为首的男修开口,声音平淡,没有任何寒暄,直接表明了来意,“奉道尊法旨,传清净山弟子云昭,即刻前往天衍道宫。”
道尊法旨!传云昭!
赤阳子胖脸一僵,心脏差点跳出嗓子眼。秦绯握紧了刀柄,林风面露忧色,李辰眼神复杂地看向静室方向。道尊亲自点名传唤,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是福是祸?是因为秘境之事问罪?还是……?
院内一片死寂,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就在这时,静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云昭走了出来,依旧是那身简单的灰色衣裙,面容平静,眼神清澈,仿佛只是出来散步一般。她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我就是云昭。”她走到院门口,目光平静地迎上两位天衍剑卫的审视。
那女剑卫上下打量了云昭一番,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诧异,似乎没想到引得道尊亲自过问、甚至可能在秘境变故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竟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灵力波动的少女。但她很快恢复了冷肃:“云姑娘,请随我们走吧。道尊不喜等候。”
语气虽然还算客气,但那不容拒绝的意味却扑面而来。
“昭昭!”赤阳子忍不住低呼,满脸担忧。
云昭回头,给了师父和师兄师姐一个安抚的眼神,轻声道:“无妨,我去去就回。”她的镇定感染了众人,虽然依旧担心,但躁动的情绪稍稍平复。
她甚至没有回屋换件衣服,就这么跟着两名剑卫,走出了小院。院门外,早已停着一辆由两头神骏异常、头生玉角的灵兽牵引的青铜车驾,车身上布满了复杂的符文,散发着空间波动的气息。这不是普通的马车,而是能够短距离进行空间跃迁的高级法器。
云昭登上车驾,车内空间宽敞,布置简洁到近乎空旷,只有两张冰冷的玉凳。车帘落下,隔绝了外界的所有视线。
车驾无声无息地启动,没有颠簸,甚至感觉不到移动,只有窗外景物的飞速倒退和模糊,显示着它正以极快的速度驶向天衍城的核心——那座高耸入云、象征着此界最高权力与秩序的天衍道宫。
云昭坐在玉凳上,背脊挺直,指尖轻轻拂过微温的灵讯玉简。她没有试图窥探外界,也没有焦虑不安。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谢无妄为何突然传唤?
是因为她提交的那些证据?需要当面询问细节?
是因为她在秘境中的表现过于突出,引起了更深的关注(或忌惮)?
还是说……与幽冥宗、与那“和谐灵波”、与璇玑夫人背后的暗流有关?
无数的念头闪过,又被她强行压下。猜测无益,重要的是应对。她迅速在脑中构建了数套对话模型,预设了各种可能的问题和应答策略,甚至模拟了谢无妄可能的反应模式——基于她有限的几次接触和对他“秩序”理念的理解。
车驾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终完全停止。车帘自动掀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古老檀香、冰冷玉石和极致纯净灵气的宏大气息扑面而来。
云昭走下马车,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广场。地面由浑然一体的白玉铺就,光滑如镜,倒映着上方无尽星空般的穹顶——那并非真实的星空,而是由无数运转的规则光点构成的、庞大到令人心悸的阵法天幕。
广场尽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级同样由白玉砌成的台阶,笔直地通向一座巍峨耸立、仿佛与苍穹融为一体的巨大宫殿。宫殿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有最简洁、最冰冷的线条,通体散发着一种亘古、威严、不容亵渎的气息。
这里,就是天衍道宫。谢无妄的领域,绝对秩序的具象化。
两名剑卫一左一右,示意云昭跟上。他们踏上白玉台阶,脚步落在玉阶上,发出清脆而孤寂的回响,在这片极致空旷与寂静的空间中,显得格外清晰。
云昭能感觉到,每踏上一级台阶,周身的压力就增加一分。那不是灵压,而是一种源自规则层面的、无形的束缚感,仿佛整个空间都在审视着她这个“外来者”。她的“灵犀真瞳”不由自主地开启,视野中,无数细密如蛛网般的规则线条在空气中流淌,构成了这片天地的根本法则。
她就像一颗投入精密钟表内部的沙子,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但她没有退缩,也没有畏惧。反而以一种研究者的心态,冷静地观察、记录着这一切。这或许是她近距离了解谢无妄力量体系、了解这个世界核心规则的唯一机会。
漫长的台阶终于走到尽头。巨大的宫门无声无息地滑开,露出后面深邃的大殿。
殿内景象,更是让云昭心中一震。
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雕梁画栋,只有无边无际的空旷。一根根需要数人合抱的巨柱支撑起高远的穹顶,巨柱和地面都是由某种暗沉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金属构成。整个空间的光源,来自于悬浮在半空中、按照某种玄奥轨迹缓缓运行的无数光符。这些光符如同活物,不断组合、分离,演绎着大道的至理。
而在大殿的最深处,无穷光符环绕的中心,一道墨色的身影,背对着她,负手而立。他站在那里,仿佛就是这片天地的轴心,万法规则的源头。
仅仅是一个背影,就带来了比整个道宫更加沉重的压迫感。
引领云昭前来的两名剑卫在殿门口停下脚步,躬身行礼,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下,厚重的宫门再次无声闭合。
空旷无比的大殿中,只剩下云昭,和那个仿佛与规则融为一体的身影。
空气凝滞,时间仿佛也失去了意义。
云昭站在原地,没有开口,也没有贸然上前。她知道,在这种存在面前,任何轻举妄动都是不明智的。她在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瞬,也许是永恒。
那个背影的主人,终于缓缓转过身来。
谢无妄的目光,如同穿越了万古星空,落在了云昭身上。
没有审视,没有威压,甚至没有任何情绪。那双眼眸,深邃得如同宇宙黑洞,倒映着周天运转的光符,也倒映着她渺小的身影。
他看着她,如同看着一个……有趣的公式,或者一个需要被纳入计算的……新变量。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清冷,平静,却带着一种言出法随般的绝对力量,直接穿透了云昭的一切心理防御,响彻在她的识海深处:
“你可知,为何唤你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