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夜幕的修补与星光的序曲 ...

  •   预演的意外像一滴冷水坠入滚油,在“破茧”团队内部炸开了细密的波纹。表面上的工作仍在继续,但某种无形的张力已悄然绷紧。
      潘夏槃被李郁棠“强制命令”休息二十四小时。她焦躁得像只被关进笼子的猎豹,在宿舍床上辗转反侧,脚踝的闷痛远不及内心的挫败感来得猛烈。
      她反复回想楚易观那句“更耀眼”的评价,脸颊还会不受控制地发烫,但随即又被“搞砸了”的念头压下去。这种冰火交织的滋味,让她前所未有地烦躁。
      聂清柰默默接替了更多协调工作。她心思细腻,察觉到潘夏槃的低落和李郁棠隐藏在冷静下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以及楚易观时不时投向潘夏槃方向的、带着复杂担忧的眼神。
      她没有点破,只是更加安静地穿梭在展厅,检查每一个细节,用她特有的方式维系着这个临时团队的运转。
      傍晚,她甚至悄悄在潘夏槃床头放了一小盒自己做的、舒缓肌肉的草药膏,附上一张便签:“慢慢来,快快好。”
      李郁棠的压力是最大的。作为总负责人,任何环节的瑕疵都等同于她的失职。预演的中断虽非她所愿,但无疑给整个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在学生会办公室待到深夜,面前摊着流程表和风险评估报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楚易观修改后的动作草图被她用图钉钉在白板上,旁边用红笔标注着“需二次安全确认”。
      窗外月色清冷。她揉了揉眉心,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闪过楚易观冲向潘夏槃时那毫不犹豫的背影,以及后来在休息室门口,两人之间那种近乎凝滞的、旁人难以介入的氛围。
      一种极其细微的、类似……滞涩的感觉,在她向来清晰有序的思维路径上,造成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干扰。她蹙眉,迅速将这点异样情绪归类为“对项目进程的担忧”,并强行压下。
      而楚易观,则选择用行动来消化一切。他没有再去打扰潘夏槃,也没有试图去分析李郁棠那过于完美的平静,或是聂清柰温柔的沉默。他带着那台胶片相机和三脚架,再次回到了夜晚寂静的展厅。
      他需要为潘夏槃调整后的环节,寻找一个最完美的拍摄机位和布光方案。既然动态受限,那么静态的张力就必须拉到极致。
      他打开部分展区的射灯,调整角度,让光线在环形投影幕布上形成微妙的光晕,计算着如何用光影勾勒出潘夏槃身体肌肉的线条和那双永不屈服的明亮眼睛。
      就在他趴在地上调整三脚架高度时,身后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他回头,看到李郁棠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两份热饮。她似乎也没料到他会在这里,脚步微顿。
      “会长?”楚易观站起身。
      李郁棠走了过来,将其中一杯递给他,是温热的拿铁。“路过,看到灯还亮着。”
      她的解释简短,目光扫过他架好的相机和地上标记的胶带位置,“在为潘夏槃的环节做准备?”
      “嗯。”楚易观接过咖啡,杯壁传来的暖意驱散了些许深夜的寒凉,“想试试逆光和侧光,突出轮廓和眼神。”
      李郁棠走到他标记的位置,模拟潘夏槃调整后的靠墙姿态,感受着光线的角度。“机位可以再向左偏移十五度,避开投影直射镜头可能产生的光斑。眼神光需要单独补一个柔光箱,功率不用太大。”她专业的建议脱口而出。
      楚易观依言调整,透过取景框看去,效果果然更佳。“谢了,会长。”
      李郁棠没有回应这句感谢,她沉默地看着调试中的光影,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展厅里显得有些轻:“有时候,完美的计划,抵不过一次意外。”
      楚易观动作一顿,看向她。月光与灯光交织在她侧脸上,镀上一层淡淡的银辉,那总是挺直的脊背,此刻在光影勾勒下,竟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伶仃。
      “但意外之后的选择,定义了最终的结果。”楚易观低声回应,“是放弃,是抱怨,还是像现在这样,想办法把它变成展示的一部分。”
      李郁棠转头看他,眼神在镜片后闪烁了一下。“你似乎……适应得很好。这种脱离‘观察者’身份的状态。”
      楚易观低头摩挲着相机冰凉的金属机身,笑了笑,带着点自嘲:“不是适应,是被迫成长。就像会长你,明明追求秩序,却不得不一次次处理我们带来的‘混乱’。”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李郁棠的心湖。
      她怔了怔,随即微微偏过头,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处理‘混乱’,本就是秩序的一部分。”
      她将杯中剩余的咖啡饮尽,转身走向门口。“早点休息,明天潘夏槃需要试新动作,我需要最终确认安全性。”
      走到门口,她脚步停住,没有回头,只是声音清晰地传来:“你拍的照片……冲洗出来后,如果方便,给我一份。”
      说完,她便消失在展厅外的夜色中。
      楚易观站在原地,手中咖啡的余温尚未散尽。他明白,李郁棠要的,不只是照片,更是对整个项目进程,以及团队成员状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档”与“确认”。
      第二天,潘夏槃拄着拐杖,准时出现在体育馆。她的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里的火苗已经重新燃起。
      在楚易观调整好的光位下,在李郁棠严格的监督和聂清柰鼓励的目光中,她尝试了那个靠墙的静态支撑新动作。
      她将身体的重心交付给墙壁,受伤的右脚虚点地面,双臂和背部肌肉因极度用力而绷紧,脖颈扬起,眼神直视前方虚构的终点线,充满了不屈的渴望与隐忍的力量。
      楚易观按下快门。他知道,这一次,他捕捉到了。
      接下来的两天,像被按下了加速键。所有的瑕疵被逐一修补,所有的环节被反复打磨。紧张、疲惫、偶尔因意见不合而起的短暂争执,都被那个共同的目标所融化。
      展览前夜,一切终于准备就绪。
      四人最后一次并肩站在布置完成的展厅中央。环形投影播放着静默的测试画面,纱幔上的诗句在微风中轻颤,灯光将每个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地面上。
      没有欢呼,没有过多的言语。一种混合了疲惫、期待、以及某种近乎悲壮情绪的沉默笼罩着他们。
      潘夏槃摸了摸自己依旧戴着护具的脚踝,咧了咧嘴:“明天,让它也亮个相。”
      聂清柰轻轻吸了口气,指尖拂过垂挂的诗句纱幔,眼神温柔而坚定。
      李郁棠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鹰,最终缓缓点头,吐出一个字:“妥。”
      楚易观举起那台陪伴他记录下这一切的胶片相机,轻声说:“我准备好了。”
      明天,幕布将真正拉开。无论台下是掌声还是质疑,无论青春的谜题最终指向何方,这一刻,他们共同站在了这艘由汗水、泪水、争吵与理解构筑的方舟之上,即将驶向未知的、名为“破茧”的星海。
      序曲,已然奏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