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晁错 ...
-
晁错,西汉景帝刘启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晁错。
我们可能知道晁错此人苛刻,人缘不好。我们不知道的是,晁错学富五车,精研律法和《尚书》。是的,晁错年轻的时候就曾经专门学习过秦朝商鞅的法家学说。后来,在帝都任职文官的晁错又有机会被派往外地,专门学习《尚书》这一儒家历史经典。
学成之后的晁错被任命为太子刘启身边的近臣。随着时间流转,晁错的官职始终没有离开过刘启左右。此时,已经有人称晁错为“智囊”。
关于晁错的政治主张,最广为流传的恐怕就是“削藩”了。早在汉文帝时期,晁错就多次上书,主张削藩。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书信,足足有几十封之多。可见,晁错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不仅执着,还很书生气。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晁错的官场评价一直不高。似乎,晁错就是那种一直走高层路线的人才了。
在汉景帝刘启继位之后,晁错依然如故地主张削藩。这次,刘启动了心。削藩是汉王朝运行到一定阶段的政治事件。笔者想如下评价削藩这件事。
第一,汉王朝与各藩国之间的实力过于接近。汉中央采取削藩这一国策,实际上是没有胜算的。但是,汉景帝刘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央与各藩国的矛盾与时局。
第二,削藩的主要负责人和提倡者实际上是汉景帝刘启。这是因为,削藩的主要受益者是汉景帝刘启,而主要推动者才是刘启的老师晁错。
第三,如果要点评晁错在削藩中的地位。笔者认为,晁错表面上是替罪羊。实际上,这一责任也只能由晁错来背负。原因如下:
首先,晁错书生气太重。他没有综合估计,或者说汉朝中央与各藩国的很多力量。譬如说:政治实力,是指各藩国在帝都的特工和耳目。军事实力,是指各藩国的刀兵武器的数量和士兵、将领的人数。经济实力,是指各藩国管辖范围之内的铜矿等矿产和农业实力。民心,是指汉朝中央是否已经具有蓬勃,且一致抗敌的团结之势。
其次,晁错在朝为官的人缘太差。当削藩走到死胡同的时候,大家平日里对晁错的不满也就如井喷般地凸显出来。晁错之死,不是汉景帝刘启所愿,但也在意料之中。
时代走到了丁字路口,历史没有选择晁错陪伴汉朝成长。晁错,此生为太子太傅。也许,他也只能是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