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第 57 章 ...

  •   达沃斯的冰雪与光环逐渐在身后淡去,沈墨和顾晏的生活重心重新回到了“灯塔资本”与“基石基金会”日益繁复而具体的运作中。国际舞台的认可带来了更广泛的合作机会与资源,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期望与更严格的目光。两人如同精密的双核处理器,高效地协调着商业扩张与社会价值创造这两条并行的轨道,忙碌,却秩序井然。
      时光荏苒,距离“基石基金会”成立已过去三年。
      这三年里,“青禾”团队在“灯塔资本”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晏科技”派出的工程师团队技术赋能下,成功攻克了反应器规模化放大的技术瓶颈,其模块化、低成本的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已在数个省份的偏远乡镇和农村地区成功落地,改善了数十万人的用水安全与环境质量。陈禹本人,也从那个在比赛现场紧张局促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沉稳干练、带着团队扎根一线的社会企业家。
      而“基石基金会”的影响,更是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海,悄然改变着许多个体的命运轨迹。那份首批受助者的名单上,有凭借基金会奖学金得以心无旁骛投身科研、如今已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寒门学子;有获得创业启动金、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领域做出亮眼成绩的年轻团队;也有在基金会支持下,回到家乡开展特色教育、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返乡青年……
      每一个成功故事的背后,都凝聚着沈墨和团队大量的心血——严谨的筛选,持续的跟踪,及时的帮助,以及不求即时回报的耐心陪伴。
      这天,是“基石基金会”成立三周年的庆典。与成立时的庄重简约不同,这次的庆典更像是一场充满希望与感动的成果分享会。会场选在了一家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的艺术中心,受邀前来的,除了最初的捐赠人、合作伙伴,更多的是这三年里受到基金会帮助、并已经崭露头角的受助者们,以及一直关注基金会成长的媒体朋友。
      会场内没有领导冗长的发言,取而代之的,是由受助者们自己讲述的、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大屏幕上,播放着他们奋斗历程的短片,有实验室里不眠的灯火,有田野乡间跋涉的足迹,有课堂上孩子们渴求知识的闪亮眼眸……每一个画面,都引发现场阵阵感动掌声。
      沈墨和顾晏坐在台下第一排,安静地听着,看着。沈墨的嘴角始终带着一抹温和而欣慰的笑意,顾晏冷峻的侧脸在会场暖色调的灯光下,也显得柔和了许多。这些年轻人的成长与成就,是对他们理念最有力的印证,也是他们所有付出最珍贵的回报。
      庆典进行到高潮,主持人用一种激动的声音宣布:“接下来,我们要请出的,是‘基石基金会’首批受助者中的一位特殊代表。他和他的团队,在过去三年里,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突破,更将他们的成果,转化为了惠及无数患者的实际应用!让我们欢迎——‘心弦科技’创始人,艾伦!”
      掌声雷动中,一个穿着合体西装、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沉静的年轻人在追光灯的引导下走上舞台。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眼神却有着超越年龄的睿智与坚定。他叫艾伦,一个拥有着惊人数学和编程天赋的少年,三年前,他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是“基石基金会”的紧急助学金和后续的持续支持,让他得以进入顶尖大学的少年班,并获得了最初的研发资源。
      艾伦站在舞台中央,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台下第一排的沈墨和顾晏,眼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感激。
      “沈老师,顾老师,”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带着一丝颤抖,“各位来宾。站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感谢。”
      “三年前,当我以为我的梦想即将因为现实而折断时,是‘基石基金会’给了我继续飞翔的翅膀。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持续的关注。它告诉我,我的天赋,值得被珍视,我的梦想,值得被守护。”
      他顿了顿,控制了一下情绪,开始介绍他们的项目:“我和我的团队,在基金会和‘晏科技’导师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情感识别’技术的研发。我们的目标,是让那些因重度瘫痪或神经系统疾病而失去与外界沟通能力的患者,能够重新‘表达’自己。”
      大屏幕上开始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一款极其轻便、如同普通发带般的设备,以及配套的复杂算法模型。艾伦解释道,这款设备可以通过捕捉使用者极其微弱的脑电波信号和面部微表情,经过他们独创的算法解析,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指令或基本的情感状态,输出到电脑或辅助设备上。
      “就在上周,”艾伦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提高了些许,“我们的技术,刚刚获得了全球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霍普金森奖’!评审委员会认为,我们的技术在准确性、易用性和成本控制上,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全场瞬间沸腾了!惊呼声、掌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霍普金森奖”!这是无数顶尖科学家和研发团队梦寐以求的荣誉!而今天,它被一个由“基石基金会”支持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二岁的年轻团队摘得!
      艾伦的眼眶湿润了,他看向沈墨和顾晏的方向,声音哽咽却无比响亮:“如果没有‘基石’,没有沈老师、顾老师,没有基金会和‘灯塔’每一位支持我们的前辈,绝不会有我和团队的今天,也绝不会有‘心弦’的这项突破!是你们,在我们最微末的时候,看见了我们,相信了我们,点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他朝着沈墨和顾晏的方向,朝着所有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支持者,深深地、近乎九十度地鞠了一躬。
      聚光灯适时地打在了沈墨和顾晏身上。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充满了敬意与感动。
      沈墨站起身,顾晏也随之站起。两人并肩而立,接受着这如同潮水般涌来的赞誉与感激。沈墨的眼眶也有些发热,但他努力维持着平静,只是对着台上的艾伦,对着全场,露出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笑容,轻轻鼓着掌。
      顾晏虽然依旧没什么表情,但他紧握着沈墨的手,微微用力,传递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已然成为领域内耀眼新星的艾伦,看着台下那些因为基金会的帮助而命运轨迹被彻底改变的年轻面孔,一股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巨大成就感、深沉满足感以及一种近乎于“父母”看到孩子成才般的欣慰与骄傲的情感,在沈墨和顾晏的心中汹涌澎湃。
      财富的积累,商业帝国的扩张,曾经也带给他们成就感。但那种成就感,与此刻相比,显得如此单薄而外在。
      眼前这些鲜活的生命,这些因为他们的“点亮”而绽放出的璀璨光芒,这些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去改变这个世界的年轻灵魂——才是他们共同创造出的、最值得骄傲的“作品”。
      这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孩子,却承载着他们共同的理想、价值观与最深沉的爱与期待。
      这是他们爱情与事业最完美的结晶,是他们赋予彼此、也赋予这个世界的,最好的礼物。
      庆典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感动的泪光中落下帷幕。人群逐渐散去,沈墨和顾晏最后离开会场,坐进车里。
      车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顾晏没有立刻发动车子,他转过头,看着沈墨在霓虹光影下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低声问:“累吗?”
      沈墨摇了摇头,靠进座椅里,长长地、满足地舒了一口气,嘴角是无法抑制的上扬弧度:
      “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最好的“作品”已然问世。
      而他们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所有发布小说全文都已存稿完毕,放心阅读~如果可以点个收藏给新手小小鼓励~mua多多评论,给新人一点建议~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