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新生的序章 ...

  •   晨光透过未完全拉拢的窗帘缝隙,温柔地洒在相拥而眠的两人身上。苏念是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感中醒来的。身体还残留着昨夜亲密后的酸软与慵懒,但心灵却像被清晨的露水洗涤过一般,澄澈而饱满。

      她微微动了动,发现自己整个人还被林墨紧密地圈在怀里。林墨似乎睡得很沉,呼吸均匀悠长,平日里总是微蹙的眉心舒展开来,冷硬的线条在睡梦中显得异常柔和。她的手臂占有性地环在苏念腰间,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归属感。

      苏念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近在咫尺的睡颜,心底软成一片。指尖悄悄抬起,极轻地拂过林墨散落在枕畔的几缕黑发,动作小心得如同触碰稀世珍宝。这种醒来就能看到爱人,被其气息全然包裹的感觉,美好得有些不真实。

      仿佛感应到她的注视,林墨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初醒的眸子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迷蒙,但在对上苏念含笑的视线时,迅速恢复了清明。她没有立刻松开怀抱,反而收紧了手臂,将苏念更紧地拥入怀中,下巴在她发顶轻轻蹭了蹭,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

      “早。”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磁性而慵懒。

      “早,学姐。”苏念的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甜意,脸颊在她颈窝里蹭了蹭。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相拥着,谁也没有急着起床。阳光在房间里缓慢移动,空气中漂浮着微小的尘埃,静谧而温馨。直到“法槌”不耐烦地在门外“喵呜”叫着,用爪子挠门,提醒喂食时间到了,林墨才无奈地松开手,起身下床。

      她随手拿起搭在椅背上的睡袍裹上,动作间,苏念瞥见她白皙的背部有几道浅浅的、自己昨夜情动时无意识留下的红痕,脸颊瞬间爆红,连忙拉起被子盖住了半张脸。

      林墨似乎并未察觉,走到门口,弯腰抱起不满的“法槌”,低声说了句什么,才转身看向床上鸵鸟状的苏念,唇角微不可查地弯了一下:“我去准备早餐。你再休息会儿。”

      听着她走出卧室的脚步声,苏念才从被子里探出头,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却像打翻了蜜罐。她拥着还残留着两人气息的被子,环顾着这间熟悉的卧室,一切都和离开时一样,却又好像什么都不一样了。这里不再仅仅是林墨的公寓,而是她们共同的家。

      她起身,穿上林墨为她准备好的、放在床边的干净家居服,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车流声、远处施工的嗡鸣,与云南的静谧截然不同,却奇异地让她感到一种回归现实的踏实。

      走进客厅,“法槌”正埋头在自己的食盆前大快朵颐,而开放式厨房里,林墨正背对着她,站在灶台前。她依旧穿着那件丝质睡袍,腰带松松系着,勾勒出纤细的腰线。长发随意披散在肩头,随着她煎蛋的动作微微晃动。晨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这个场景,与在云南时那个为她熬粥的背影重叠,却又更加自然,更加……属于这里。

      苏念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的腰,将脸贴在她清瘦的背脊上。

      林墨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没有回头,只是空出一只手,覆在了她环在自己腰间的手上。

      “睡好了?”她问,声音平静。

      “嗯。”苏念点头,嗅着她身上干净的皂角香气混合着煎蛋的香味,心里无比安宁,“需要我帮忙吗?”

      “不用,马上就好。”林墨关掉火,将煎好的鸡蛋盛进盘子,“去坐着吧。”

      早餐是简单的煎蛋、吐司和牛奶。两人面对面坐在餐桌前,阳光洒满桌面。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流淌着一种心照不宣的亲密与默契。

      “今天有什么安排?”林墨放下牛奶杯,看向苏念。

      苏念咽下口中的食物,眼神亮了起来:“我想先去把带回来的画作整理一下,有些需要绷框,有些可能需要调整。然后……我想开始筹备自己的小型展览。”

      这是她在云南时就萌生的想法。三个月的沉淀和创作,她积累了一批自己颇为满意的作品,她希望有一个正式的场合,将它们展示出来,也算是对自己这段成长的一个总结和交代。

      林墨点了点头,没有丝毫意外,仿佛早已料到:“需要我帮你联系场地或者策展人吗?”

      “暂时不用。”苏念摇摇头,语气坚定却并不固执,“我想先自己试试看。就像在云南申请驻留计划一样,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件事。”她顿了顿,看向林墨,眼神清澈,“当然,如果遇到法律合同或者我搞不定的难题,我一定会找你帮忙的。”

      她学会了独立,也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寻求帮助与依赖。

      林墨看着她眼中那份自信与清醒,心中微动。她欣赏这样的苏念,不再是那个需要她全方位庇护的女孩,而是一个拥有明确目标、清楚自身边界、并能与之并肩的伴侣。

      “好。”林墨颔首,语气是全然的支持,“按你的想法去做。需要的时候,我在这里。”

      这句“我在这里”,比任何具体的承诺都更有力量。

      早餐后,林墨去了律所。苏念则一头扎进了客房——那里已经被林墨提前改造成了她的临时画室,宽敞明亮,画具和带回的画作堆了半边。

      她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幅画作展开,检查,分类。看着那些在云南阳光下诞生的色彩和线条,仿佛又回到了那片苍山洱海之间,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与感恩。

      下午,她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自主筹备展览。她上网查询流程,联系可能的替代性展览空间(如独立咖啡馆、书店、创意园区),起草作品陈述和展览方案。过程远比想象中繁琐,充满了各种未知的挑战,但她却乐在其中。每一次小小的进展,都让她感到无比的充实。

      傍晚林墨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苏念盘腿坐在画室的地板上,被一堆资料和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包围,正对着屏幕蹙眉思索的样子。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为她专注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林墨没有打扰她,只是倚在门框上看了一会儿,才轻声开口:“进展如何?”

      苏念闻声抬起头,看到林墨,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盛满了星光:“学姐!你回来啦!”她兴奋地指着电脑屏幕,“我联系了几家可能有合作意向的空间,有一家独立书店的负责人回复说对我的作品很感兴趣,约我下周去面谈!”

      她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成就感,那是靠自身努力赢得认可后,最真实的喜悦。

      林墨走过去,在她身边的地板上坐下,拿起她打印出来的作品陈述草稿看了看。文字依旧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感性,但逻辑清晰了许多,重点突出。

      “写得不错。”她给出客观评价,“面谈的时候,可以更突出你作品中的‘在地性’思考和‘痕迹’系列的人文关怀,这是你的独特优势。”

      苏念认真地点点头,拿出笔记本记下:“嗯!我记住了!”

      看着她这副认真备考般的模样,林墨眼底泛起一丝笑意。她伸手,轻轻揉了揉苏念的头发:“别太紧张,做你自己就好。”

      这个亲昵的动作自然而熟悉,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苏念放松下来,靠在她肩头,闻着她身上令人安心的冷冽气息,感觉自己充满了电。

      “学姐,”她轻声说,“虽然很难,但是这种靠自己一步步往前走的感觉,真好。”

      林墨揽住她的肩膀,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嗯,”她低声回应,“我知道。”

      窗外,华灯初上,城市的夜晚刚刚开始。画室里,灯光温暖,两人依偎在地板上,周围是散落的画作和资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共同奋斗的温暖。

      她们的新生活,就在这琐碎而真实的日常中,在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撑的节奏里,悄然拉开了序幕。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共同望向未来的、笃定的目光。

      新的篇章,已然开启。而她们,都已是更好的自己,足以携手面对任何未知的风雨,也共同分享沿途所有的星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