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王部长的猜忌 ...
-
网络世界的喧嚣,如同另一个维度的风雨,与盖亚指挥中心内凝重的空气并行不悖。
在名为"盖亚守望者"的核心粉丝站,一张最新发布的照片被置顶,热度以指数级攀升。那似乎是某次非公开技术论坛的间隙,被人用长焦镜头捕捉到的画面:陈子文独自立于巨大的观测窗前,背影对着镜头,只留下一个清瘦、略显孤寂的侧影。他微低着头,一手按在窗沿,指节分明,阳光在他轮廓上勾勒出一圈淡淡的、近乎脆弱的光晕。
配文是由站长小李亲自操刀,带着一种饱含深情的诗化语言:
「他掌控风雨,平衡生态,却无人知晓他肩头重担几何。看这清减的侧影,那眉宇间深藏的疲惫...神明为世人背负了太多,连这份疲惫,都如此动人心魄,如此...神圣。」
评论区瞬间沦陷:
【守护者-01号】:"哭了!博士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您倒下了我们怎么办!"
【风之低语】:"这破碎感...这才是真正的神性!超越凡俗的美!"
【数据信徒】:"已分析图片光影结构,确认非合成。博士近期体重下降趋势预估3.5%,推测与二期项目攻坚相关。我们更应全力支持!"
【墨色深处】(林墨的加密小号):"他值得所有的守护。"(此条评论迅速被点赞至顶端)
短短两小时,这张照片的转发量突破十万,各种二创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人将照片P成宗教画的构图,配上圣光和天使翅膀;有人制作了悲情向的视频剪辑,配上史诗般的BGM;甚至有粉丝写了一篇五千字的小论文,分析"陈博士的孤独美学与现代救世主的精神困境"。
滤镜厚重得足以扭曲一切真实。
他们将他的疲惫解读为奉献的勋章,将他的清瘦视作神性超越□□的证明。任何试图提出"陈博士是否需要休息"的理性声音,都会被狂热的浪潮迅速吞没,并被标记为"异端"和"动摇信仰"。
而在指挥中心,真实的陈子文刚刚结束一场与大卫的激烈讨论。
"博士,东南亚区域的数据异常已经持续三周了。"大卫指着全息屏幕上的波动曲线,"虽然幅度很小,但模式非常诡异。我强烈建议进行底层排查,这可能涉及到核心算法的稳定性。"
"不需要。"陈子文的回答简短而冰冷,"这只是季风交替期的正常波动,在可控范围内。"
"但博士..."大卫试图继续,却被陈子文抬手打断。
"我说了,不需要。"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度,眼神变得锐利,"你对系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大卫。不要把每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当作危机。"
大卫愣住了。
陈子文从不这样说话。他一向冷静、理性,即便在最激烈的争论中也保持着绝对的克制。但此刻,他的语气里有一种不正常的急躁,甚至...防御性。
"我明白了,博士。"大卫最终点头,但眼神里满是疑惑。
会议结束后,陈子文独自留在指挥中心。他站在那个巨大的观测窗前——就是照片里被拍到的位置——感到一阵熟悉的恶心感翻涌而来。
他快步走向洗手间,锁上门,跪倒在马桶前,剧烈地干呕。
胃里什么都没有——他今天只吃了半片面包——但身体依然在本能地排斥着什么。这种孕吐在第十四周时应该会减轻,但他的情况似乎更糟了。
医生说这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激素失衡。
陈子文撑着马桶边缘站起来,走到洗手台前,用冷水反复冲洗脸部。镜中的人脸色苍白,眼眶下方是深深的乌青,整个人看起来憔悴而脆弱。
那张在网上疯传的照片,捕捉到的正是这种状态。
但在粉丝眼中,这种憔悴被浪漫化、诗意化、神圣化了。他们看不到真相,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一个为拯救世界而燃烧自己的完美英雄。
陈子文拿出手机,随意刷了一下那个粉丝站。
看到那些充满崇拜的评论时,他感到胃里又是一阵翻涌。不知是因为生理不适,还是因为这种被架在火上炙烤的"崇拜"。
他关闭了屏幕,将外界的喧嚣隔绝。
回到指挥中心后,他站在主控台前,手无意识地覆上小腹。
那里,真实的、不被理解的风暴正在悄然孕育。
第十四周零三天。胎儿的身长已经接近9厘米,体重约40克。它的面部特征更加清晰,可以做出各种表情,甚至能够皱眉和微笑。
而他,马上就要感受到更明显的胎动了。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权力大厦的顶层。
王部长的办公室坐落于这座建筑的最高处,视野开阔,足以俯瞰整座城市。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此刻,他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一份来自"内部渠道"的匿名报告显得格外刺眼。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摩挲得微微卷曲。
报告的标题是:【关于陈子文博士近期异常行为的观察记录】
内容详尽而尖锐:
?近两个月内,陈博士在项目会议上表现出"非常规的情绪波动",对副手大卫等人的建议显示出"异乎寻常的抵触与专断"。
?多次在会议中途"短暂离席,长时间未归",理由为"身体不适",但拒绝接受深入体检。
?工作效率出现波动,某些决策的反应时间比以往延长了27%。
?行程安排发生显著变化,减少了85%的公开露面,大幅增加了视频会议的使用频率。
?与外部人员林墨的接触频率异常高,该人员身份背景存疑。
报告末尾还附带了几份零星的医疗记录摘要——并非来自苏茜的正式报告,而是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片段信息,指向"疲劳累积,健康状况亮起黄灯"。
王部长靠进宽大的皮质椅背,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窗外是繁华不息的城市,而他的眼神却冷如霜。
"盖亚二期..."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数千亿的资金投入,全球的期待,多少人的身家前途都系于他一人之身。"
他抬起眼,看向垂手立在办公桌前的秘书,镜片后的目光锐利:
"我们的英雄,似乎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迹象了。"
秘书屏息凝神,不敢接话。
王部长的手指停顿在报告上陈子文的名字处,用力按了按,仿佛要将那三个字刻进纸张里。
"陈子文对盖亚项目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他缓缓开口,"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容忍任何变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核心人物,对整个项目来说就是定时炸弹。"
他停顿,目光变得更加冰冷:
"给我们的陈博士,再多一点'关怀'。"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我要知道他每一天、每一场会议、每一次外出的详细行程。他的医疗记录,无论大小,我都要第一时间过目。"
"是,部长。"秘书恭敬应下,迅速在平板上记录。
"安排人手,要专业的,不着痕迹的。"王部长继续说,"我不需要他知道被监控,我只需要确保我们的'定海神针',始终...稳固。"
秘书点头,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列出可用的人员名单。
"还有。"王部长补充道,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个林墨,背景查得怎么样了?一个所谓的'环保顾问',出现在核心区域的频率,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已经在深入调查。"秘书翻开另一份文件,"林墨,35岁,环境伦理学者,曾任'生态原教旨主义联盟'理论顾问,三年前脱离该组织。目前身份是独立环保顾问和作家,出版过《第三种契约》等著作。"
"表面上看很干净。"秘书继续说,"但有几个疑点:第一,他的资金来源不明确,生活水平远超其公开收入;第二,他与陈博士接触的时机太过巧合,恰好在海龙台风事件后;第三,我们发现他的通讯记录中有大量加密数据传输,接收方无法追踪。"
王部长眯起眼:"继续深挖。查他的银行账户、通讯记录、社交关系,所有能查的都查。我要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接近陈子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明白。"
"记住。"王部长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在我们英雄的身边,不允许有任何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如果林墨有问题,立刻隔离;如果他是干净的,也要警告他保持距离。陈子文现在的状态,不适合任何情感纠葛。"
秘书恭敬地退出办公室,留下王部长独自坐在那张巨大的办公桌后。
他拿起那份报告,再次仔细阅读,目光在每一个"异常"的标注上停留。
作为一个在政治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年的老手,王部长的直觉告诉他——陈子文身上正在发生某种超出常规的变化。
是健康问题?情感问题?还是...被什么人操控?
无论是哪一种,他都必须掌控局势。
因为陈子文不仅仅是盖亚项目的首席设计师,更是他仕途上最耀眼的一张牌。这张牌承载着数千亿的投资、全球的关注,以及他个人的政治前途。
他绝不允许这张牌出现任何一丝一毫的、超出他掌控的瑕疵。
王部长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的城市。
在那些高楼大厦之间,盖亚总部的地球标志在阳光下闪烁。
"陈子文。"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某种冰冷的占有欲,"你是我的作品,我的成就,我的...工具。我会确保你永远完美,永远可控。"
无形的监控之网,在这一声令下,开始向着那位屹立于神坛之上的"救世主",悄然收紧。
而此刻,在盖亚总部的某个洗手间里,陈子文正靠着冰冷的瓷砖墙壁,双手按着小腹,感受着那个若有若无的蠕动。
胎动。
医生说对了,第十四周开始,胎动会变得更加明显。
那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像水中的气泡,像蝴蝶的翅膀,轻微、短暂,却真实存在。
陈子文闭上眼,感受着那个生命正在他体内生长,汲取他的养分,改变他的身体,以一种完全不受他控制的方式...存在。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此刻,一张巨大的监控网络正在向他收紧。
他不知道的是,那些崇拜他的人正在用滤镜将他塑造成神。
他不知道的是,那个温柔陪伴他的人,可能隐藏着他无法想象的秘密。
他唯一知道的是——
他正在失去对一切的控制。
而当一个一生都在追求绝对控制的人,开始失控时,等待他的,只有深渊。
【内部监控网络启动日志】
目标: 陈子文监控级别: 红色(最高) 监控范围: 全面(行程、通讯、医疗、社交) 负责人: 王部长直属安全团队备注: 目标近期行为异常,需24小时全方位监控。所有数据实时上报,任何超出常规的活动必须立即预警。
【林墨背景调查进度】
调查深度: 3级(深度) 发现疑点: 7项风险评估: 中高建议: 继续深挖,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网络舆情监控】
"盖亚守望者"粉丝站活跃度: ↑187% 陈子文相关话题热度: 持续高位舆论倾向: 极度正面(崇拜化) 潜在风险: 过度神化可能导致后续形象崩塌时的剧烈反噬
所有这些数据,正在被悄无声息地收集、分析、归档。
而陈子文,那个站在深渊边缘的人,对即将笼罩而来的阴影,尚一无所知。
他只是站在那里,手按着小腹,感受着那个小小的生命,在黑暗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