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设计的语言 ...
-
梗概:顾云深开始将“为林晏清设计工作室”的想法付诸实践,这个过程成了他们之间一种全新的、充满惊喜的对话。
自那个“无声烟火”之夜后,为林晏清设计一个专属微景观工作室的念头,便在顾云深的脑海里扎了根,并迅速生长出清晰的脉络。
他没有立刻宣布这个计划,而是开始了秘密的筹备。这不像一个商业项目,更像一次精心的、私密的创造。
林晏清最先察觉到的异样,是顾云深书房的废纸篓里,多了许多被揉皱的草图。她并非有意窥探,只是在一次倒垃圾时,瞥见了几张草图边缘熟悉的、流畅的曲线——那是他画设计图时特有的笔触。
好奇心像藤蔓一样悄然滋生。
几天后,她发现顾云深开始频繁地观察她。不是那种带着情感的对视,而是一种近乎测量的、专业的审视。他会留意她在阳台摆弄植物时习惯的姿势,会注意她工作台(餐桌)上各种工具摆放的顺序和高度,甚至会在她蹲下查看柜子里囤放的苔藓和营养土时,默默记下她膝盖弯曲的角度。
这种观察细致入微,却并不让她感到不适,反而有一种被郑重对待的喜悦。
终于,在一个午后,顾云深将她带到了书房。他没有说话,只是将平板电脑转向她。屏幕上不是一个冰冷的设计蓝图,而是一系列充满灵感的草图和解说。
他指着其中一张描绘靠窗工作台的图,在旁边打字注释:「悬空设计,下方预留扫地机器人通道,避免卫生死角。台面高度根据你站立操作的习惯设定。」
又翻到一张关于储物系统的草图:「透明亚克力与实木结合。常用苔藓、小工具触手可及,备用土壤、盆器分类收纳。侧边预留移动浇水车位置。」
他甚至考虑到了光线:「主光源为可调色温、亮度的专业植物灯,模拟自然光周期。侧上方辅以暖黄氛围灯带,避免深夜工作时眼部疲劳。」
每一处细节,都精准地回应了她过去几个月里,在“非正式工作室”(客厅和阳台)工作时遇到的所有不便与潜意识里的渴望。
林晏清一页页翻看着,心中的震撼与感动如同潮水般层层上涨。他从未问过她需要什么,他却用他建筑师的眼睛和心,将她的一切需求都“看”在了眼里,并给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室的设计。
这是一封用设计语言写就的、无比冗长而精密的情书。
她抬起头,眼眶有些湿润,看着眼前这个沉默的男人,他正略带紧张地观察着她的反应。
她没有说“谢谢”。她觉得这个词太轻了。
她伸出手,指向草图中一个为垂吊植物预留的、充满巧思的顶棚结构,然后用一种混合着惊叹与无比确认的语气,清晰地说:
“顾云深,这里……我特别喜欢。”
顾云深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和脸上毫无保留的喜爱,紧绷的肩膀瞬间松弛下来。他眼中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明亮光彩,然后,他对着她,缓缓地、极其郑重地,用手语表达:
「为你,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