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第 73 章 ...
-
江南一品的客厅只开了盏暖黄色的落地灯,光线刚好裹住沙发一角。程潇靠在抱枕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犹豫了两秒,还是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每周日的这个时间,是他和父母雷打不动的“例行通话”,哪怕再忙,也从没断过。
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小潇,吃饭了没?”母亲的声音依旧那么温柔,“我今天炖了排骨汤,跟你爸说要是你在家就好了,能喝一大碗。”
程潇笑着说“妈,我吃了,有菜有汤,营养着呢。就是,有点想你做的菜了。”
“那你每周还去兼职吗?上次让你带的核桃,记得每天吃两个,补脑子。”
“知道了妈,核桃在我书桌抽屉里,每天都吃。”程潇无奈又温暖地笑,这种“唠叨”他从小听到大,以前总觉得烦,现在隔着手机听,却觉得心里发暖,只有父母,才会把他的“吃没吃饱”当成头等大事。
父亲的声音比母亲低沉些:“兼职别太累,要是钱够花,就少去几天,学业要紧。你妈昨天还跟我念叨,说你一个人在沪市,连个给你煮碗热汤的人都没有。”
程潇心里轻轻一酸,连忙说:“爸,我不累,老板人很好,每次都让我早点下班。而且我现在日语和营养师的课都快学完了,以后说不定能找个轻松点的兼职,不用总熬夜。” 他没提炒股和买房的事,不是故意隐瞒,只是怕父母担心。“对了,”母亲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又沉了点,“老家这几天下雨,沪市下雨吗?冷了吧,多穿点。他爸你把脚放到热水里泡着……”
程潇的心跳猛地顿了一下,“爸怎么了?他平常都不泡脚的。”。妈妈的声音再次传来:“你爸没事,就是这几天下雨多了,关节痛,泡泡脚就好。”他想起父母住了快二十年的老房子:没有电梯,爬楼要走五层;冬天阴冷,只能靠电暖器;厨房的水管早就老化,有时候还会漏水。以前他没能力,只能听父母说“凑活住”,可现在,他看着眼前宽敞的客厅,落地窗外是流淌的黄浦江夜景,收藏室里摆着调酒比赛的奖杯,账户里的资金足够让他从容规划……
一个念头忽然清晰地冒出来:他要给父母在老家买套新房,带电梯、有地暖、厨房宽敞,让他们不用再冬天冻手冻脚,提前享受生活。
“妈,”程潇打断母亲的话,语气比刚才认真,“老家要是有合适的新房,你们也别总想着省钱,该换就换。”
“换什么呀,”母亲笑着摆手,“你在沪市还得花钱,我们这老房子凑活住就行。”
“不是凑活,”程潇想着父母鬓角的白发,心里更坚定了,“我现在能赚钱了,你们该享享福了。等我这阵子忙完,查查老家的楼盘,找个带电梯、环境好的,咱们换套大的。”
父亲在旁边愣了愣,连连说:“不用不用,你自己在沪市好好的就行,我们不用你操心。”
“爸,这不是操心,是我应该做的。”程潇的声音软下来,“以前你们总说‘等你出息了再说’,现在我出息了,该轮到我让你们舒服点了。”
挂了电话,程潇还靠在沙发上,手机屏幕停留在和父母的通话界面。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江面上的灯光,随机在电脑找到老家新楼盘的信息,刚好找到一个新开发小区 “江城花园”位于市中心,带电梯,户型以120-140㎡三居室为主,均价3000元/㎡。
120㎡的房子,总价不到40万,对现在的他来说完全没问题。他甚至能想象出父母住进新房的样子:母亲在宽敞的厨房里做饭,父亲在阳台晒太阳看报纸……
程潇走到书房,看着里面的调酒比赛奖杯和日语教材,忽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意义,他不仅让自己在沪市站稳了脚跟,还能有能力孝顺父母,有朋友陪伴。窗外的江风吹进来,带着点凉意,却让程潇的心里满是暖意。他知道,不管走多远,父母永远是他的牵挂,而现在,他终于有能力,把这份牵挂,变成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