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两条固执的鱼 ...
-
‘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
在南方温暖的水域里,与你不期而遇。’
一条鱼生着银亮的鳞片,游动时带着北方河流的莽撞与生机。
另一条鱼有着青瓷般的背鳍,眼神温和如月下的荷塘。他们在水草缠绕的浅湾相遇,银鳞鱼不小心撞碎了青瓷鱼刚刚吐出的“泡泡”,气泡在阳光下碎裂成“虹”。
没有道歉,没有问候,他们只是并肩游了一圈又一圈,仿佛早已约定要一起丈量这片水域的边界。
后来,他们决定顺着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向北游去。运河的水混浊而湍急,带着工业与人群的气味。他们逆流而上,鳞片在粗糙的水泥河岸上刮出细小的伤痕。
终于,他们游进了一片巨大的、由混凝土和玻璃构筑的珊瑚礁群。这里的灯光彻夜不熄,像永不沉没的星辰,也像诱捕的磷火。
他们找到一处废弃的贝类养殖架,用衔来的水草和碎镜片,筑了一个小小的巢。银鳞鱼用有力的尾巴拍打固定,青瓷鱼则用细腻的吻部调整每一片装饰的角度。他们把这个小小的避难所,称作“吐泡泡的地方”。白天,他们小心翼翼地游出去,学习如何在这片人造珊瑚礁里觅食;夜晚,便回到这里,在光怪陆离的倒影中相偎,吐出一个个承载着梦想的泡泡——那些泡泡里,映着对南方故乡的模糊记忆,也映着对更遥远大海的虚幻憧憬。
这片水域看似广阔,实则被无形的网隔成无数格子。其他的水生生物——“甲壳类、软体类、还有更多世故的鱼类”——起初对这个新奇的“泡泡居”抱有好奇。但渐渐地,“攻击”开始像暗流一样涌动。他们窃窃私语,讨论着两条鱼为何总是形影不离,质疑着这种关系的“自然性”。友善的目光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躲闪与戒备。他们吐出的泡泡,不再被欣赏,反而被视作一种异类的、甚至不洁的标记。
水温,在不知不觉中变冷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源自远方山脉的洪水(那被称作“家族”的无可抗拒的洪流),冲毁了他们的巢穴。银鳞鱼被一道“暗涌”卷走,那暗涌传来不容置疑的召唤。临行前,他带走了巢穴里所有积蓄的食物——那些他们一点一点积攒,准备用来游向“真正”大海的储备。
青瓷鱼在原地等待,直到巢穴的残骸被水流彻底冲散。他不再吐泡泡了。
最终,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撒了下来。网上挂着名为“现实”的锋利钩饵。青瓷鱼没有挣扎,他太累了。他被捞离了那片既非故乡、也非梦想之地的水域。在离开水面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在另一片被精心规划、富饶而“正常”的池塘里,那条银鳞鱼正被投喂着精美的饵料,鳞片愈发闪亮,只是眼神,不再清澈。
他们的骨骼,未能回归故土,也未能抵达深海。他们成为了这庞大都市代谢物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如同被消化、被吸收、然后被遗忘的养分。
直到许多年后,一个在水族箱里长大的、有着同样温和眼神的小鱼,无意间在沉积物中,翻找到了一枚残破的、内部曾封印着两个交叠身影的……空贝壳。
风,从遥远的、名为“北京”的咸水湖上吹过,带来破碎的泡沫与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