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背叛的密码 ...
-
“背叛”发生的年月日。
这七个字,如同淬毒的冰锥,刺穿了指挥车里凝重的空气。顾云深盯着手机屏幕上李帆(L)发来的最新短信,指尖冰凉。李帆不仅知道他们找到了金属箱,更是在以一种猫捉老鼠般的姿态,抛出了一个直指核心、却又模糊不清的谜题。他在逼迫他们去揭开那段尘封往事中最丑陋、最疼痛的伤疤。
“背叛”……是谁背叛了谁?是李帆认为陆文远和傅明远背叛了他的理想?还是另有隐情?这个日期,是“光年之心”项目流产的日子?还是某个关键冲突发生的具体时刻?
顾云深立刻将短信内容通报给现场的老周。挖掘工作暂时停止,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个半埋在地下的金属箱,此刻更像是一枚定时炸弹,密码错误可能会触发未知的毁灭机制。
“查!把所有可能与‘光年之心’项目相关的关键日期都列出来!”老周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压抑的紧迫感,“项目立项日、奠基日、技术争议爆发日、李帆离开项目组的日子、项目最终终止日、还有……陆文远去世的日子!”
后方技术支撑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在尘封的档案数据库中疯狂检索。顾云深则坐在指挥车里,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李帆扭曲的心理和符号体系中寻找线索。李帆极度注重象征和仪式感,“背叛”这个主题,在他心中必然对应着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转折点。
他再次拿出那张老照片,目光扫过三个年轻人意气风发的脸。1958年春,奠基留念。那是梦想开始的时刻。背叛,必然发生在梦想破碎的过程中。
“老周,”顾云深对着麦克风说,声音因紧张而沙哑,“重点查项目中期,特别是技术争议白热化,到李帆‘被排挤’离开的那段时间。李帆的偏执源于理想受挫,他认定的‘背叛’,很可能就发生在那时。”
很快,几个关键日期被筛选出来,传到了现场。老周和队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围着那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箱,如同面对一个沉睡的恶魔。箱体上没有钥匙孔,只有一个老式的机械密码转盘锁,上面有0-9的数字。
“先尝试项目终止的官方日期,1960年10月15日。”老周下令。一名队员小心翼翼地将“19601015”输入转盘。
“咔哒。”锁没有任何反应。
“尝试李帆记录中最后出现在项目组的日期,1959年8月22日。”
“19590822”输入。
依旧纹丝不动。
“陆文远去世日期,1961年3月7日。”
“19610307”输入。
锁依然紧闭。
气氛越来越紧张。每一次尝试失败,都意味着风险增加一分。
顾云深盯着监控画面中那个冰冷的金属箱,脑中反复回响着李帆的话——“背叛发生的年月日”。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李帆如此执着于他的设计理念,那么,他认定的“背叛”,会不会不是一个行政日期,而是一个技术上的关键节点?比如,他的设计方案被最终、正式否决的那一天?
“老周!”顾云深急切地说,“查技术审核委员会的最终决议记录!找那份正式否决李帆激进方案的会议纪要日期!”
技术团队立刻集中搜索这类文件。几分钟后,一个日期被报了过来:“1959年11月30日!市建委技术审核委员会第七次特别会议,会议纪要明确记载,经投票表决,最终否决了工程师李帆提交的‘光年之心’主楼结构方案修正案,要求项目组采用保守方案。”
1959年11月30日!
这个日期,对于李帆而言,无疑是梦想被宣判死刑的日子,是“背叛”发生的时刻!
“试试19591130!”顾云深几乎喊了出来。
现场,队员深吸一口气,缓缓转动密码盘:1-9-5-9-1-1-3-0。
当最后一个“0”转到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咔。”
一声清脆的、令人心悸的解锁声响起!
密码正确!
众人悬着的心稍稍落下,但更大的紧张随之而来——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老周示意队员们后退,自己亲自上前,戴着手套,极其缓慢地、一寸寸地掀开了那个沉重而锈蚀的箱盖。没有爆炸,没有毒气,只有一股陈年的尘土和金属混合的气味弥漫开来。
指挥车里的监控画面瞬间切换为箱内的特写镜头。顾云深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
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也没有骇人的尸骸。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叠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文件袋,以及几个更小的、同样锈蚀的金属盒子。
老周小心翼翼地取出最上面的一个文件袋,解开油布,里面是一沓泛黄脆弱的纸张。最上面一页,是一份手写的技术申诉书,署名正是李帆!日期是1959年12月1日,也就是他的方案被否决的第二天!
申诉书的内容充满了愤懑和不甘,详细阐述了他设计方案的优越性和前瞻性,激烈抨击评审委员会的“保守与短视”,指责他们“为了规避微不足道的风险而扼杀伟大的艺术”,字里行间透露出被孤立和误解的巨大痛苦。在申诉书的末尾,他用红笔重重地写着一行字:
「真理终将证明,今日之弃子,乃明日之基石。耻辱,必将以荣耀洗刷。——李帆」
这充满了偏执和预言意味的语句,让看到的人无不感到一阵寒意。这几乎是李帆后来化身“L”进行血腥复仇的宣言雏形!
继续翻看下面的文件,是大量复杂的结构计算手稿、风洞实验数据复印件、以及一些看起来像是私下进行的、远超当时规范的材料强度测试记录。这些资料证明,李帆当年的设计方案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大量严谨( albeit 激进)的科学计算和实验基础上的!他的愤怒,某种程度上并非完全无理取闹。
然而,真正让顾云深和老周感到震惊的,是文件袋底部的一份非正式会议记录摘要的残页。记录似乎来自一次小范围的、非官方的沟通,内容提到,在正式投票前,项目核心成员(包括陆文远和傅明远)曾私下达成共识,认为李帆的方案“理念过于超前,风险不可控,且其个人性格偏执,难以合作”,一致决定“在委员会上联手否决其提案,并建议其离开项目组”。
“联手否决”……“建议其离开”……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分歧,而是带有排挤性质的集体决策!这或许就是李帆心中认定的“背叛”的具体体现!他不仅被否定了作品,更被自己曾经的战友和同行从团队中孤立和驱逐了出去!这种来自“自己人”的伤害,远比官方的否决更致命!
顾云深感到一阵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陆文远和傅明远当年的决定,从项目稳妥推进的角度看,或许有其合理性。但他们处理方式上的“默契”和“排挤”,无疑在李帆偏执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经过数十年的发酵,最终结出了如此可怕的恶果。
老周继续检查其他小金属盒。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几卷保存完好的微缩胶卷,内容似乎是更早期的、未公开的设计草图和一些私人日记片段。另一个盒子里,则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瓶,瓶子里装着少量暗红色的、已经干涸的粉末,旁边贴着一张标签,上面用钢笔写着:「样本一号:结构应力极限测试残留物(异常活性)」。
异常活性?顾云深心中一惊,这暗红色粉末……颜色和质地,与之前案发现场那种定制毒素的残留物何其相似!难道李帆在几十年前,就在进行某种危险的化学或生物材料研究?这“LYRA”毒素的雏形,竟然可以追溯到那么早?
最后一个,也是最厚实的一个金属盒被打开。里面没有文件,只有一件物品——一把造型古朴、保养得极好的鲁格P08手枪,枪身擦得锃亮,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几发子弹。而手枪的枪柄上,清晰地刻着一个精致的里拉琴图案!
李帆的配枪!这很可能就是他一直使用的武器!它为什么会藏在这里?是备用?还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所有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惊人的时间胶囊,封存了李帆早年遭受的挫折、他偏执的信念、他危险的早期研究以及他复仇的种子。这里是他扭曲人生的起点,也是他最终化身为“L”的精神堡垒。
“立刻将所有物品原封不动运回局里证物室,进行最严格的检查和数据分析!”老周压下心中的震撼,下令道。这个发现,无疑为理解L的动机和心理提供了极其关键的直接证据。
然而,就在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物品装箱时,顾云深的目光却被金属箱内侧盖子上一个不起眼的、刻上去的符号吸引了。那不是一个里拉琴,而是一个简单的箭头符号,指向箱底。
他立刻通知老周。老周检查箱底,发现有一块可以活动的金属板。撬开之后,下面竟然还有一个浅层的夹层!夹层里没有文件,只放着一本巴掌大小、皮质封面已经磨损的黑色笔记本。
笔记本!顾云深的心跳骤然加速。这可能是李帆更私密的记录!
老周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扉页上,用那种熟悉的、优雅而有力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观察记录:继承者的培养与考验。——L」
继承者?!
顾云深和老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骇!李帆不是独自一人?他还有继承者?小唐难道不是唯一的模仿者?还有别人?
老周快速翻动笔记本。里面记录的,似乎是李帆对某个或某些“潜在继承者”的长期观察、评估和引导。记录断断续续,跨越了很长的时间,用语极其隐晦,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导师般的、却又冰冷无情的审视态度。他似乎在培养一个能够理解并延续他“净化”理念的接班人。
记录在最近几年变得密集起来,提到了几次“成功的初步测试”和“仪式的完善”。最后几页,笔迹略显急促,内容让顾云深浑身发冷:
「时机将至。最后的舞台已备好。考验即将开始。若他/她能通过,便将获得真正的‘遗产’,完成最终的升华。若失败……便与污秽一同湮灭。」
「序幕,由守护者的倒下拉开。终章,将于晨曦中,由新的执笔者完成。」
新的执笔者!继承者!
李帆不仅仅是在复仇,他是在进行一场黑暗的“传承”!陆琛的重伤,可能只是他用来考验继承者的“序幕”?而真正的“终章”,将由那个隐藏的继承者来执行?!
这个发现,比找到李帆的过去更加可怕!这意味着,即使抓住了李帆(如果可能的话),他留下的邪恶火种可能依然在黑暗中燃烧,随时准备再次引爆!
就在这时,顾云深的手机再次震动,一条新的匿名短信弹出,内容简短得令人毛骨悚然:
「遗产已接收。演出,继续。」
发信时间,就在金属箱被打开后不到一分钟!
继承者……已经知道了!他/她就在附近?或者,通过某种方式监控着这里?
他/她接收到的“遗产”是什么?是箱子里这些文件和物品代表的“理念”?还是……李帆下一步行动的指令?
顾云深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们以为挖出了真相的根源,却没想到释放出了一个可能更隐蔽、更危险的幽灵。李帆的阴影,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变得更加庞大、更加难以捉摸。
天色渐亮,晨曦的光芒照在荒芜的工地上,却无法带来丝毫暖意。现场取证工作仍在继续,但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更深的阴霾。
真正的对手,或许从未露面。而下一场血腥的“演出”,似乎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