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秋日晨光 钢笔暖意 ...
-
沈郁白的目光落在傅林野递来的小盒子上,指尖下意识地蜷了蜷。盒子是磨砂的浅灰色,比掌心略小,边缘印着一圈极细的银色纹路,看着不像随手买的廉价物件。晚风又起,卷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擦过脚踝,初秋的凉意顺着裤管往上爬,却没压下他耳尖重新泛起的热度。
“这是什么?”他没立刻接,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不易察觉的迟疑。方才面馆里残留的番茄香还在鼻尖萦绕,此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小盒子,心里反倒像被投入了一颗薄荷糖,凉丝丝的触感混着莫名的慌,慢慢散开。
傅林野把盒子往他面前又递了递,指尖碰到他的手背,又很快收了回去,像是怕惊扰什么。“昨天路过文具店看到的,觉得你能用得上。”他说着,嘴角弯了弯,眼神却没平时那么张扬,反倒带着点认真的试探,“你上次记实验数据的时候,笔总掉,不是因为笔帽松了吗?”
沈郁白愣了愣,才想起上周在实验室的事。当时他忙着记录导管传输速度,手里的黑色水笔没盖紧,笔帽顺着桌沿滚到地上,还差点掉进装实验材料的烧杯里。他自己都没太在意,捡起来擦了擦就继续用,没想到傅林野会记住这种小事。
指尖触到磨砂盒面时,传来细腻的触感。他轻轻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躺着一支银色的钢笔,笔身纤细,笔帽顶端嵌着一颗小小的蓝色碎钻——不是那种俗气的亮闪,而是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微光,像实验室里调试装置时,折射在墙上的光斑。旁边还放着一个配套的笔帽夹,金属部分打磨得光滑,没有一点毛刺。
“我看你平时喜欢用钢笔写笔记,”傅林野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点不自然的轻,“这支笔的笔帽有磁吸设计,不容易掉。你要是觉得颜色太亮……”
“没有。”沈郁白打断他,手指已经碰到了钢笔的笔身,冰凉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口,让他瞬间找回了些镇定。他把笔拿出来,旋开笔帽,笔尖是细尖的款式,正是他平时记实验数据惯用的类型。“挺好看的,”他顿了顿,抬头看向傅林野,眼神里少了平时的疏离,多了点软下来的温度,“谢谢。”
傅林野看着他手里的钢笔,眼睛亮了亮,像是松了口气似的,抬手抓了抓头发:“你喜欢就好。我还怕你觉得太花哨,不适合记笔记。”他说着,目光落在沈郁白握着钢笔的手上——沈郁白的手很细,指节分明,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握着银色钢笔时,倒像是给冰冷的金属添了点暖意。
晚风卷着远处便利店的关东煮香气飘来,沈郁白把钢笔放回盒子里,盖好盖子,攥在手里。“多少钱?我转给你。”他掏出手机,屏幕还停留在跟妈妈报平安的聊天界面,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方,却没立刻点开支付软件。
傅林野却往后退了一步,摆了摆手,语气带着点不容拒绝的认真:“不用转,就当是……实验成功的贺礼。昨天新导管测试不是很顺利吗?这是应得的。”他说着,又怕沈郁白坚持,赶紧转移话题,“对了,你明天早上想吃什么?还是金枪鱼饭团吗?那家店今天新出了玉米馅的,我可以帮你试试。”
沈郁白看着他刻意避开“钱”的话题,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以前他总觉得傅林野张扬又随性,像是对什么都不上心,可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才发现,对方其实比谁都细心——记得他不吃葱,记得他用钢笔,甚至记得他笔帽松了的小事。他攥着盒子的手指紧了紧,最终还是把手机揣了回去,声音放软了些:“玉米馅的就好,不要放沙拉酱。”
“好,记下来了。”傅林野立刻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敲了两下,像是怕忘了似的,“不放沙拉酱,玉米饭团,再加一瓶热豆浆,对吧?”
沈郁白点头,看着他低头打字的样子,夕阳的光落在他的发梢,泛着淡淡的金色,连平时有些张扬的眉眼,都变得柔和了些。他忽然想起昨晚妈妈的话——“跟你组队的同学,靠谱吗?”当时他说“挺靠谱的”,现在想来,何止是靠谱。
“那我先走了,”傅林野收起手机,冲他挥了挥手,“明天早上我早点去买饭团,你别去太早,教室门应该还没开。”他说着,转身往公交站跑,跑了两步又回头,大声补充道,“钢笔要是不好用,记得跟我说!我再去换!”
沈郁白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公交站的拐角,手里的盒子还带着傅林野指尖残留的温度。他低头看了看盒子上的银色纹路,又想起刚才傅林野认真的眼神,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傅林野送的东西,不是挑衅似的扔过来的计算器,也不是随手递的薄荷糖,而是特意挑选的、带着心意的钢笔。
回到家时,客厅的灯还亮着,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织毛衣,毛线团滚在脚边,是淡蓝色的,像傅林野钢笔上的碎钻。“今天怎么比昨天还晚?”妈妈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关切,伸手接过他手里的书包,“是不是又去实验室了?”
“没有,跟傅林野在校门口多待了会儿。”沈郁白换了鞋,把装钢笔的盒子放在玄关的柜子上,怕被妈妈看到,又轻轻往后面推了推。他总觉得,这种带着私人心意的东西,不太好跟妈妈解释——毕竟以前他跟傅林野是针锋相对的对手,现在突然收到对方的礼物,说起来总有些别扭。
可妈妈的目光还是落在了盒子上,笑着指了指:“那是什么?新买的文具吗?”
沈郁白的耳尖又热了,走过去坐在沙发上,拿起妈妈织了一半的毛衣看了看:“是傅林野送的,一支钢笔,说我记实验数据能用得上。”他尽量说得平淡,像是在说一件普通的事,可指尖还是忍不住摩挲着毛衣的针脚,暴露了心里的不平静。
妈妈停下手里的针,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了然的笑意:“那个傅同学,倒是个细心的孩子。之前你说他理科好,现在看来,心思也细。”她顿了顿,又说,“你们现在合作得这么好,妈妈就放心了。以前还怕你们俩总吵架,影响大赛。”
沈郁白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银耳羹喝了一口。甜而不腻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像是把刚才心里的慌都压了下去。他想起昨天看傅林野发的实验改进笔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标注的导管购买链接;想起今天在实验室,傅林野涂防粘涂层时认真的侧脸;想起刚才校门口,对方递来钢笔时带着试探的眼神……这些细碎的片段像拼图一样,慢慢拼出一个不一样的傅林野——不是他以前以为的“对手”,而是会记着他的喜好、会帮他解决麻烦、会在细节里藏着关心的队友。
“对了,”妈妈忽然想起什么,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沈郁白,“昨天你班主任打电话来,说大赛提交方案后,学校会组织一次答辩培训,下周三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在会议室,你别忘了。”
沈郁白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培训安排表,上面写着答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还有需要准备的PPT模板。“知道了,”他把信封收好,放在书包旁边,“傅林野应该也收到了,明天提交方案的时候,我跟他说一声。”
妈妈点了点头,又织起毛衣:“晚上别熬太晚,昨天看你房间的灯亮到十一点,大赛重要,身体也重要。”
“嗯,我知道。”沈郁白喝完银耳羹,拿着装钢笔的盒子回了房间。他把盒子放在书桌的左上角,正好在实验笔记旁边。打开台灯,暖黄色的光落在磨砂盒面上,银色纹路泛着柔和的光。他又把钢笔拿出来,在草稿纸上轻轻写了几个字——“实验数据记录”,笔尖流畅,没有一点卡顿,比他之前用的那支钢笔顺手多了。
手机在这时响了一下,是傅林野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截图:“明天下午三点的电影票订好了,座位在中间,视野应该不错。”截图上显示着电影的名字——《星际环保者》,是最近很火的科幻片,讲的是人类用环保材料拯救星球的故事,正好跟他们的大赛主题有点像。
沈郁白看着截图,手指在屏幕上敲了敲,回复道:“好。答辩培训的事,你收到通知了吗?下周三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
没过几秒,傅林野就回复了,还带了个笑脸表情:“收到了!刚才班主任发群里了。正好提交方案后,咱们可以借着培训顺一遍答辩流程,一举两得。对了,你明天早上还是七点到教室吗?我提前十分钟去买饭团,应该能赶上。”
“嗯,七点。”沈郁白回复完,把手机放在一边,拿起实验笔记翻了起来。笔记上的字迹有的是黑色水笔写的,有的是用新钢笔写的,银色的字迹在暖黄的灯光下,像是撒了一层细闪。他看着昨天记录的新导管测试数据,又想起傅林野在实验室里兴奋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又弯了弯。
这一晚,沈郁白没像往常一样熬到十一点。他把答辩需要准备的PPT框架简单列了列,又检查了一遍要提交的文案,确认没有错别字后,就洗漱上床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的钢笔上,泛着淡淡的光。他躺在床上,没像昨晚那样翻来覆去,脑子里虽然还是有傅林野的影子,却没那么慌了,反倒像揣了一颗温温的糖,慢慢融化在心里。
第二天早上,沈郁白走进教室时,七点还差五分。傅林野已经坐在位置上了,桌上放着两个饭团和两瓶豆浆,都是温热的。看到他进来,傅林野立刻把一个玉米馅的饭团和一瓶豆浆推到他面前,笑着说:“快吃吧,刚买的,还热乎着呢。我尝了一口玉米馅的,比金枪鱼的甜一点,你应该会喜欢。”
沈郁白接过饭团,剥开包装纸,咬了一口。玉米的清甜混着米饭的香,果然没放沙拉酱,口感刚好。他一边吃,一边把装钢笔的盒子从书包里拿出来,放在傅林野面前:“昨天忘了说,这支笔很好用,写笔记很顺。”
傅林野的眼睛亮了亮,看着盒子里的钢笔,嘴角弯得更开了:“好用就好。我还怕你觉得太亮,不适合记实验数据呢。”他说着,目光落在沈郁白的笔记本上,看到上面银色的字迹,又补充道,“你写的字好看,配这支笔正好。”
沈郁白的耳尖又热了,赶紧低下头吃饭团,没接话。旁边的何清裴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这一幕,手里的书包差点掉在地上。他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沈大班长居然在跟傅林野“和平共处”,还互相递东西?这要是放在一个月前,他肯定以为是自己没睡醒。
“傅哥,沈大班长,早啊。”何清裴走过来,压低声音,眼神在两人之间转来转去,“你们俩今天怎么这么早?是不是要去提交方案啊?”
“嗯,吃完早饭就去打印文案,然后去教务处提交。”傅林野漫不经心地回答,手里拿着饭团,却没吃,目光还落在沈郁白的笔记本上,“你今天怎么也这么早?平时不都踩点进教室吗?”
何清裴挠了挠头,嘿嘿笑了两声:“这不是想跟你们一起去提交方案嘛,沾沾喜气,说不定咱们班能拿个大奖呢!”他说着,又看向沈郁白,“沈大班长,你们的文案没问题吧?要不要我帮忙打印?”
“不用了,我们自己去就行。”沈郁白摇了摇头,把最后一口饭团吃完,拿起豆浆喝了一口,“你赶紧吃早饭吧,一会儿早读课要开始了。”
何清裴还想说什么,上课铃就响了。他只好拿着书包回到自己的位置,临走前还不忘回头看了两人一眼,心里嘀咕:傅哥跟沈大班长的关系,真是越来越不一样了。
早读课是英语,沈郁白拿着课本朗读,目光却时不时落在桌角的钢笔上。傅林野坐在旁边,没像平时那样偷偷看物理竞赛题,而是认真地跟着读,偶尔还会跟他一起背单词。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课本上,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是被温柔地裹进了晨光里。
早读课结束后,两人拿着U盘去了学校门口的打印店。打印店老板是个中年女人,认识他们,笑着说:“你们俩是来打印大赛文案的吧?前几天还有别的班的同学来打印呢。”
“嗯,麻烦您帮我们打印两份,装订好。”沈郁白把U盘递给老板,又补充道,“纸质要厚一点的,谢谢。”
傅林野在旁边看着,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温语安给的环保政策文件夹,递给沈郁白:“把这个也加进去吧,打印在文案后面,作为附件,评委看着也方便。”
沈郁白点了点头,把文件夹里的资料抽出来,递给老板:“麻烦您把这些也打印一份,跟文案订在一起。”
老板接过资料,笑着说:“好嘞,你们稍等,马上就好。”
等待打印的间隙,两人站在打印店门口,看着来往的学生。傅林野忽然说:“昨天我跟我妈说了大赛的事,她还问我要不要请你去家里吃饭,说谢谢你帮我。”
沈郁白愣了愣,没想到傅林野会跟他妈妈提起自己,耳尖又热了:“不用了,我们只是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我妈说一定要请,”傅林野看着他,眼神里带着认真,“等大赛结束,答辩完了,咱们一起去我家吃饭吧?我妈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比学校食堂的好吃多了。”
沈郁白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妈妈昨天说的“傅同学是个细心的孩子”,又想起这段时间傅林野的照顾,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等答辩结束。”
傅林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得到了什么奖励似的,嘴角弯得更开了:“太好了!我到时候提前跟我妈说,让她多做几个你喜欢吃的菜。你喜欢吃什么?除了不吃葱,还有别的吗?”
“没有了,都可以。”沈郁白说着,目光落在打印店老板手里的文案上,赶紧转移话题,“好像快好了,我们进去看看吧。”
打印好的文案装订得很整齐,厚纸质摸起来很有质感,环保政策的资料订在最后,像是特意设计好的。傅林野拿起一份,翻了翻,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比我想象的还好。沈郁白,你写的这部分‘实验风险应对’,逻辑特别清晰,评委肯定会喜欢。”
沈郁白接过另一份,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心里也踏实了不少。“走吧,去教务处提交。”他说着,把文案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件珍贵的宝贝。
教务处的老师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负责大赛的提交工作。看到他们进来,笑着说:“你们是高二(3)班的傅林野和沈郁白吧?温语安同学昨天还跟我说,你们的方案做得很认真。”
傅林野把文案递过去,笑着说:“谢谢老师,我们也是尽量做到最好。对了,组队申请表我们已经填好了,在这里。”他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两张申请表,上面签好了两人的名字,还盖了班主任的章。
老师接过文案和申请表,翻了翻,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资料很齐全,装订得也整齐。提交成功了,你们回去等通知吧,答辩时间定下来会提前告诉你们。”
“谢谢老师!”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语气里都带着松了口气的喜悦。
从教务处出来,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傅林野看着沈郁白,笑着说:“提交成功了!咱们现在去实验室把文案复印一份,留着答辩用吧?”
“好。”沈郁白点了点头,脚步也轻快了些。提交完方案,心里像是卸下了一块大石头,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
两人去实验室复印文案时,物理老师正好在整理器材。看到他们进来,笑着说:“提交完了?我就知道你们肯定能顺利提交。对了,新导管的测试数据,你们记下来了吗?答辩的时候可能会用到。”
“记下来了,在实验笔记里。”沈郁白说着,从书包里掏出实验笔记,递给老师看,“这里面还有我们改进装置的思路,答辩的时候打算重点说。”
老师接过笔记,翻了翻,眼神里满是认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