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6、“我们再也不要分开” ...
-
那对龙凤喜烛,燃烧到了尽头。流下的红色烛泪,在烛台下堆积、凝固,像两颗泣血的心,最终耗尽了最后一丝光和热。
随着最后一点火苗的摇曳、熄灭,客厅里彻底陷入了昏暗,只有窗外遥远的城市之光,勾勒出室内模糊的轮廓。
黑暗,仿佛也带走了苏晏眼中最后一点微弱的光亮。
他穿着那身大红的喜服,在黑暗中静静地坐了很久,很久。然后,他缓缓地、极其温柔地,将披在骨灰盒上的那套婚服轻轻取下,仔细地叠好,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爱人。
接着,他抱起了那个冰冷的骨灰盒,将它紧紧地、珍重地拥在怀里,如同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红色绸缎的冰凉与骨灰盒本身的冷硬,透过薄薄的喜服传递到他的胸口,与他那颗早已冰冷的心融为一体。
他低下头,脸颊贴着骨灰盒光滑的表面,如同梦中无数次那样,寻求着一点慰藉,尽管触感只有一片死寂的冰凉。
“安安……”他喃喃低语,声音轻得如同叹息,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别怕。”
他伸出左手,露出了手腕。在那苍白的皮肤下,青色的血管隐约可见。右手,不知何时,多了一把锋利的美工刀——那是他从洛安遗物中找到的,与日记本里描述的那把,或许是同一把。
刀锋反射着窗外微弱的光,闪过一丝寒芒。
他没有丝毫犹豫,用尽全身的力气和决绝,对着手腕,狠狠地划了下去。
尖锐的疼痛瞬间传来,温热的液体汹涌而出,迅速浸透了他大红的袖口,将那鲜艳的红色,染得更深、更暗,几乎成了黑色。
痛楚让他闷哼一声,眉头蹙起,但他抱着骨灰盒的手臂,却收得更紧。
血,滴滴答答,落在她板上,落在他们刚刚“拜堂”的地方,落在那一堆凝固的红色烛泪旁,仿佛在为这场绝望的婚礼,献上最后的、血色的祭礼。
意识开始模糊,身体的力量随着血液一点点流失。他支撑不住,抱着骨灰盒,缓缓地侧倒在地板上。
在彻底陷入黑暗之前,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将一直放在身边的一封信,推到了显眼的位置。
信纸上,是他力透纸背、却又带着一丝颤抖的字迹:
别怕,安安,我来陪你了。
这辈子也一样,我们一起走。
这世间容不下我们,我们就一起去地狱吧。
安安,我们再也不要分开。
我苏晏,没有什么特别的愿望,只希望把我和安安葬在一起。让我们生不能同衾,那就死同穴。
我们再也不要分开。
……
他的视线开始涣散,怀中的骨灰盒却仿佛传来了唯一的温度(那只是他濒死前的幻觉)。他仿佛看到,洛安穿着那身鸳鸯莲花的喜服,微笑着向他伸出手,眼神干净而依赖,如同初见。
他努力地,想要扯出一个笑容回应,却最终,无力地闭上了眼睛。
穿着大红喜服的男人,紧紧抱着一个同样披过喜服的骨灰盒,倒在一片暗红的血泊与凝固的烛泪之中。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夜空中或许有星,或许无月。
但这世间所有的喧嚣与光影,都已与他们无关。
他们一个死于冰冷的意外与绝望,一个死于炽热的追随与执念。
最终,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实现了“死同穴”的誓言。
上一世,枪声同时响起,他们倒在同一片泥泞。
这一世,他抱着他的骨灰,血流在一处,再不分离。
苏晏的愿望,以最极端的方式,达成了。
这纠缠了两世的痴缠、遗憾与痛苦,终于,在死亡降临的这一刻,归于永恒的、冰冷的寂静。
完结感言
当为这个故事画上最后一个句点,我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执念的故事,跨越两世,饱含血泪。从民国刑场上那未能完成的拜堂,到今生太平间里永恒的别离;从海岛上的短暂温暖,到北欧秋日里的法律认证;从梦中那场完美的婚礼,到现实中抱着骨灰盒完成的最后仪式……每一段情节都浸透着深沉的情感。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探讨:爱能有多坚韧,又能有多脆弱;承诺能有多重,遗憾又能有多深。苏晏与洛安,这两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宿命感——“晏”是安宁,“安”是平安,可他们的人生却与安宁平安背道而驰。
也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圆满的结局?我想,有些爱,本身就带着悲剧的底色。在那个不容于世的年代,他们的爱情注定是禁忌;在这个看似开放的时代,无形的枷锁依然存在。有时候,最深的情,反而会成为最利的刃。
感谢你陪伴他们走完这段漫长而坎坷的旅程。愿每一个在爱中挣扎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愿每一份真挚的感情,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故事结束了,但爱与记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