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邀约与旧梦 ...


  •   【砚清视角】

      那枚开元通宝落进掌心时,砚清总觉得像颗小石子砸进了心湖,连带着指尖都留着点温温的震颤,好几天没散。

      之后林序还是每周六准点来,带的东西却渐渐偏了“正途”

      不再是裹着牛皮纸的古籍,有时是纸袋子裹了三层的梅花糕,烫得他指尖直捻

      林叙说“城西张记的,我排了四十分钟队,您趁热尝口”

      有时是巴掌大的玻璃罐,装着新摘的碧螺春,茶叶蜷着绿芽,倒在白瓷杯里一泡,满屋子都是山雾的味儿

      上周更离谱,他掏出手机递过来,屏幕亮着“鸟鸣录音”的文件夹,紧张得声音发飘:“我路过护城河录的,您要是觉得吵……我下次不录了”

      砚清看着他这副“捧着宝贝怕摔了”的模样,忽然觉得这人早不是只来问“《昭明文选》注本差异”的学生了

      倒像个没摸清门路的闯入者,笨手笨脚地把自己眼里的鲜活都捧过来

      梅花糕甜得发腻,他不爱吃,却会就着热茶啃完半块

      新茶他泡了一整周,茶汤清得能映见杯底

      连那段叽叽喳喳的录音,他某个午后放了三遍,额角被吵得发紧,心里头却没半分烦意。

      他总觉得自己是口被时光封了印的深井,井壁苔藓厚积,水波不兴。

      可林序这点温温的暖意,不似投石,倒像无声的泉眼,不知怎的就渗过了岩层,从井底幽幽地漫上来,晃动了三百年来纹丝不动的月亮倒影。

      这天林序没带东西,坐下时手都攥成了拳,指尖泛着白。

      咖啡馆的爵士乐轻得像羽毛,他却像是没听见,语速快得有点慌:“砚先生,我们系下周五有读书分享会,我们小组讲《陶渊明集》

      不只是讲文本,还想聊魏晋人怎么过日子,聊后来人怎么学‘采菊东篱下’……”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喉结滚了滚,才敢抬眼望过来,眼神亮得像揣了星星,又藏着点怕被拒绝的惶然:“我、我想请您来听听”

      砚清端着水杯的手顿在半空。

      《陶渊明集》……他案头那本明刻本,还是早年在江南藏书楼里摸过的真迹,纸页上还留着旧主人的朱批

      可他第一反应却是躲

      他避了这么多年人多的场合,那些满是年轻气的喧闹,连空气里都飘着“鲜活”的劲儿,他怕自己融不进去,更怕那股热闹衬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拒绝的话都到了嘴边,他却看见林序交握的手在轻轻抖,看见自己的影子落在林序清澈的瞳孔里,疏离得像隔着层雾。

      忽然就想起那方青玉镇纸,林序递过来时说“这东西该在您桌上”

      眼里亮得没半点杂质;想起那枚开元通宝

      他说“您连这都能看出来”时,语气里的崇拜半点没掺假。

      那声“不”卡在喉咙里,沉得吐不出来。

      他忽然记起很久以前的事,好像也有人这么眼巴巴地望着他,问“先生要不要来听我们论诗”

      可他当时转身走了。

      之后的日子,就只剩下满屋子的寂静,连书页翻动的声音都显得空旷。

      心口忽然被揪了一下,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掐了把,泛开的涩味儿不重,却闷得人慌。

      窗外的太阳挪了挪,刚好照在林序的睫毛上,那点颤巍巍的影子,倒像落在了他手背上。

      “在哪儿?”

      砚清自己都没察觉,声音里带着点哑。

      林序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像炸开的烟火,连声音都变了调:“文学院三楼!小报告厅!周五晚上七点!您、您真的来吗?”

      砚清没直接应,把目光移到窗外

      楼下卖烤红薯的摊子冒着白气,几个学生围着挑挑拣拣,闹哄哄的。

      他指尖蹭过杯沿的水渍,轻声说:“要是没别的事,就去看看”

      这话一出口,林序差点碰倒手边的水杯。

      他忙不迭地把时间地点重复了四遍,又从书包里翻出张草稿纸

      还是上周记《文心雕》笔记的纸,背面画着歪歪扭扭的路线

      连“从文学院大门进去左转第三个楼梯口,有绿色指示牌”都标了个小红圈,末了还补了行小字“我在门口等您”

      他把纸递过来时,指尖不小心蹭到砚清的手背,又飞快缩回去,耳尖都红了。

      之后的时间林序彻底心不在焉,说两句就绕回

      “分享会要准备什么茶点”

      “要不要给您留前排座位”

      眼睛亮晶晶的,连嘴角都压不住笑意。

      砚清大多时候听着,偶尔应一声“不用麻烦”

      看着他这副“得了糖的孩子”模样,心里头那点冰碴子,又融了些。

      等林序抱着书包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地看,直到推开门还朝他挥了挥手,砚清才收回目光。

      指尖捏着那张草稿纸,纸边被林序的汗浸得有点软,画红圈的地方还透了点墨。

      他闭了闭眼,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些零碎的画面

      好像是在某个书院,青衫学子围着石桌读诗,有人举着酒杯喊“先生也来一句”,空气里飘着墨香和桂花酒的味儿。

      可具体是谁、在哪,又记不清了,只觉得那股热闹劲儿,和林序说的“分享会”有点像。

      这么多年,他一直站在时间外头当旁观者,看一代又一代人来来回回,聚了又散。

      可这次,他好像想推开那扇门,走进林序说的“喧闹”里去。

      这个念头冒出来时,砚清自己都愣了愣,随即觉得指尖有点暖。

      他抬头看了眼窗外,晚霞把天染成了粉紫色,楼下的烤红薯摊子还在冒白气,暖融融的。

      周五晚上七点。

      他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起身付了钱。

      踩在夕阳的余晖里,连带着风都觉得温温的,不像以前那样,总带着点凉丝丝的疏离。

      或许……真该去听听。

      听听千年后的年轻人,怎么说那个“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怎么说那些他记了一辈子的诗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