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摇篮微光 ...
-
死寂并未持续太久,但回归的并非“观星者”的恐怖低语,而是现实层面更迫在眉睫的危机。
“咳……咳咳……” 一名队员扶着膝盖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渗出血沫,并非受伤,而是空气成分正在急剧变化。“氧气浓度在下降!温度也在快速流失!”
失去了水晶棱柱作为核心锚点,“锁孔”内部这个依靠先驱者科技维持的绝对秩序领域正从边缘开始崩解。并非简单的系统关机,而是规则的“褪色”。远处的穹顶开始出现细微的、不断变化的几何失真,仿佛空间本身正在失去稳定性。空气中的“秩序感”如同退潮般消散,一种源自宇宙背景的、冰冷的“混沌”低语开始渗透进来,扰动着所有人的心智。氧气和温度的流失,仅仅是这种更深层次规则崩溃所引发的、最表观的物理现象。
一名队员试图将一根金属撬棍靠在平台边缘,撬棍却如同陷入软泥般,底部微微扭曲并缓慢下沉,吓得他赶紧抽回。远处,一块从穹顶脱落的、散发着微光的结构碎片,在下落过程中不是加速,而是如同电影慢放般飘忽不定,最终在触及平台前就分解成了无序的光点。这些违反常识的现象,比单纯的寒冷缺氧更让人心生恐惧。
“墨云!报告乌鸦号状态,能否提供紧急生命支持?” 雷毅,这位在暗影部队服役超过二十年、以沉稳和生存能力著称的老兵,深吸了一口愈发稀薄的冰冷空气,将副官牺牲前的眼神深埋心底。他知道,此刻犹豫即是死亡。他代替了牺牲的副官,成为临时指挥,声音嘶哑却强制镇定。
『乌鸦号结构损伤严重,引擎核心已完全分解。备用生命维持系统仅能维持舰内基础循环,无法覆盖外部平台区域。能量储备……不足百分之七。』墨云的声音带着沉重的杂音,仿佛也到了极限。『根据环境恶化速率计算,平台区域将在标准时间一小时内,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一小时。
这个倒计时比“观星者”的威胁更加现实,更加冰冷。他们刚刚从规则的抹杀中幸存,却要面对宇宙中最基础的死亡方式——窒息与冻结。
希望刚刚燃起微光,现实便迫不及待地展示其残酷的獠牙。
“我们不能死在这里。” 他的声音沙哑,却像磨砺过的岩石般砸在每个人的心上,驱散着些许迷茫。“将军和沈先生用命换来的‘暂停’,不是让我们在这里憋屈地冻死、窒息的。” 他的指令清晰、简洁,直奔生存主题,没有多余的情绪,这正是现在最需要的。
他快速下达指令:“A组,收集所有能用的维生资源,优先确保将军和沈先生的维生需求!B组,跟我检查平台结构,寻找任何可能的通道、接口,或者……这个‘锁孔’本身可能存在的其他功能区域!墨云,集中所有剩余算力,分析环境数据,尤其是那个棱柱的变化,寻找任何生存可能性的线索!”
命令打破了绝望的凝滞。幸存者们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行动。他们从乌鸦号残骸和自身装备中搜集仅存的氧气瓶、急救包、保温毯。为凌辰和沈砚建立了一个简陋的维生区域,用最后的能量维持着基础的生命监测和保温。
雷毅带着另一名队员,沿着巨大的平台边缘艰难地探索。平台光滑得令人绝望,除了中心那焦黑的圆环和裂纹,以及边缘被“寂静信标”抹除后留下的几处刺眼的“绝对空白”区域,再也找不到任何类似门扉或控制界面的结构。这里就像一个完全封闭的金属囚笼。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氧气越来越稀薄,寒意如同无形的针,刺透作战服,钻入骨髓。队员们的动作开始因寒冷和缺氧而变得迟缓、僵硬。规则崩溃的现象愈发明显,他们甚至看到不远处的地面上,一小块区域的颜色和纹理正在毫无规律地快速闪烁、变化。
“指挥……找不到……什么都没有……” 跟随雷毅的年轻队员声音颤抖,呼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变得冰冷的空气中。
雷毅没有回答,他只是死死盯着平台中心那布满裂纹的水晶棱柱,盯着内部那一点微弱却始终不曾熄灭的蓝色星火。那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异常”。
就在这时,墨云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被杂音淹没的惊疑:『检测到……异常能量读数。来源……棱柱内部蓝光。能量模式……与“观星者”的清除能量截然不同,也不同于先驱者之前的稳定输出……它更像是一种……引导?或者……共鸣请求?』
“共鸣请求?” 雷毅猛地看向棱柱,“说清楚!”
『数据不足,无法精确解析。但其能量频率……正在与沈砚先生体内残存的星璇能量,以及凌辰将军胸口已隐没的生命烙印,产生极其微弱的谐波共振。这种共振……似乎在尝试修复某种……连接?』
修复连接?和谁连接?
雷毅脑中灵光一闪,一个疯狂的想法涌现。他快步走到沈砚身边,对正在照料沈砚的医疗兵说:“把将军也挪过来!让他们的距离更近一些,靠近那个棱柱!”
医疗兵虽然疑惑,但仍迅速执行。凌辰焦黑的身躯和沈砚被轻轻挪动,尽可能靠近那布满裂纹的棱柱。
就在他们靠近的瞬间——
嗡……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嗡鸣响起。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所有人心灵中泛起涟漪。
水晶棱柱内部,那点蓝色的星火骤然明亮了数倍!虽然依旧微弱,却不再像是随时会熄灭的烛火,而是变成了一颗稳定跳动的心脏!
紧接着,一道柔和的、仿佛由无数细微的几何光尘构成的淡蓝色光晕,并非“射出”,而是如同植物生长般,从棱柱的裂纹中自然“蔓延”出来,轻柔地笼罩了凌辰和沈砚。这光晕没有温度,却直接作用于生命本身,带来一种如同回归母体般的安宁与滋养感。
奇迹发生了。
凌辰胸口那隐没的生命烙印,再次浮现出微弱的白光,与蓝色光晕交织,仿佛在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他焦黑皮肤下那微弱到极致的脉搏,在监测仪上竟然变得稍微有力、稳定了一丝!
而沈砚,他身下那些已经半凝固的金色血液,仿佛被注入了活力,再次开始缓慢地流动,并散发出极其微弱的暖意,驱散着两人周围一部分的寒意。他紧蹙的眉头似乎也舒展了一点点。
更令人惊讶的是,以棱柱为中心,一个半径约五米左右的球形区域内,那令人窒息的寒冷和缺氧感,竟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空气似乎变得清新了些许,温度也回升到了可以忍受的范围。外部那些规则紊乱的诡异现象,在这个区域内也仿佛被隔绝了。
这个“安全区”很小,只能勉强容纳躺倒的凌辰、沈砚以及一两名看护人员。但它的出现,无疑是在绝对的黑暗中,点燃了一盏虽小却真实存在的指路明灯!
“是它……是这蓝光在保护他们……不,是在保护我们!” 年轻的队员声音带着哽咽,是绝处逢生的激动。
雷毅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那口白气在蓝色光晕的边缘消散。他看向那点蓝光,眼神无比复杂。
这蓝光,这“摇篮协议”的产物,它究竟是什么?
它似乎认可了凌辰和沈砚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并为他们维系着一个微小的生存环境。但它似乎无力,或者“权限”不足以修复严重受损的棱柱,更无法恢复整个“锁孔”的生态循环。
它就像一个……智能但资源有限的“保育箱”?只够维持最核心的“火种”不被熄灭?
“墨云,重新分析!这蓝光的能量性质,它维持这个‘安全区’的原理是什么?它能持续多久?” 雷毅追问。
『正在分析……蓝光的能量来源无法探测,似乎直接源于棱柱核心的某种质变。其维持安全区的原理,类似于在汹涌的规则乱流中,强行撑开一个极小的、遵循特定物理参数的“逻辑气泡”。它并非创造物质,而是排斥了外部正在恶化的规则,并在这个气泡内临时“固化”了适合碳基生命存续的基本常数。』墨云的回答带着震撼。『该“气泡”极其脆弱,其稳定性与棱柱核心的蓝光强度及两位关键目标的生命状态直接绑定。任何强烈的外部冲击或内部能量波动都可能导致其破裂。持续时间……无法预估。其能量层级极其稳定,未见衰减迹象。但维系范围……似乎已达极限,无法扩大。』
对底层规则的细微操作……无法扩大的、脆弱的安全区……
雷毅明白了。他们获得了一个奇迹般的喘息之机,但并非脱困。他们依旧被困在这个规则正在死寂的“锁孔”中,只是暂时不会被冻死、憋死或者被规则乱流撕碎。而一旦离开这个小小的安全区,或者蓝光因任何原因熄灭,外部环境的恶化依旧会要了他们的命。
他看向安全区外,另外三名队员正蜷缩在一起,靠着彼此的身体和所剩无几的装备勉强抵御着迅速流失的温暖和氧气,以及那令人不安的规则紊乱。他们的眼神,在希望与绝望间徘徊。
“都进来!挤一挤!” 雷毅毫不犹豫地对外面的队员喊道。
狭小的空间里,五人沉默着。年轻的队员将额头抵在冰冷的棱柱基座上,肩膀微微抽动;另一名技术兵则死死盯着手臂上的便携终端,徒劳地尝试捕捉任何外部信号;雷毅则闭着眼,像是在休息,但紧绷的下颌线暴露了他正在高速思考。没有人抱怨拥挤,这有限的温暖与空气,是他们眼下最奢侈的宝藏。一种无声的、基于共同命运的联系,在这诡异的蓝色光晕中悄然建立。
他们活下来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但他们依旧被困,前途未卜。
“摇篮协议”……它似乎只想保住“火种”。而对于他们这些护送火种的“薪柴”而言,未来的路,依旧笼罩在浓雾之中,并且,可供燃烧的时间,似乎也不多了。
雷毅靠在冰冷的棱柱基座上,能感受到那裂纹之下,一点稳定的、温暖的搏动。他望着光晕之外那片愈发黑暗、冰冷、死寂且规则混乱的空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必须找到离开这里,或者激活更多“摇篮协议”权限的方法。否则,当这最后的蓝光也熄灭时,一切都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