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我又被抄袭了? ...
-
凌晨三点的星子还嵌在墨蓝天幕里,陆行舟指尖的烟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地回神。烟灰落在键盘上,混着屏幕幽光里跳跃的文字,像极了他此刻杂乱的心绪。
他刚改完新小说《烬火》的最后一章,指尖悬在“提交定稿”按钮上,却迟迟没按下去。手机突然震得疯狂,屏幕弹出的新闻推送像一记重锤,砸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知名作家陆行舟新作疑似抄袭新锐作者年落#。
后面跟着个刺眼的“爆”字,红色数字还在疯狂攀升,短短十分钟,已经冲上了热搜第三。
陆行舟捏着手机的指节泛白,点开热搜词条。置顶的是某文学平台的推文,标题赫然写着“年落《野火》惊艳上线,文风神似陆行舟,究竟是致敬还是抄袭?”,下面附了两张对比图,左边是年落刚发布的章节片段,右边是陆行舟半年前在私人博客上发布的《烬火》试读片段,字句重合度高达八成。
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陆行舟不是号称文坛清流吗?怎么还抄新人的?”
“反过来了吧?年落才是新人,陆行舟的试读早就发过了,我还有截图!”
“别洗了,年落的小说已经签约出版了,陆行舟这时候放试读,谁抄谁还不一定呢。”
“有没有可能是巧合?两人文风确实像,都是那种冷硬带点破碎感的。”
“巧合?整段话都差不多,巧合能到这份上?”
陆行舟的私人博客设置了仅粉丝可见,关注者不到一千人,都是从他出道起就跟着的老粉。半年前他随手发了三千字试读,权当给粉丝的福利,没成想会被人扒出来,还倒打一耙。
他立刻登录博客,发现那篇试读已经被删除,登录记录显示半小时前有异地IP登录过。是被盗号了。
“操。”陆行舟低骂一声,起身去倒冰水。客厅的落地窗映出他清瘦的身影,黑衬衫松垮地挂在肩上,眼底布满红血丝,连日赶稿的疲惫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冲得烟消云散,只剩刺骨的寒意。
手机又响了,是出版社编辑张姐,声音急得快破音:“行舟!你看热搜了吗?年落那边发声明了,说你抄袭他的原创,还晒了他的创作手稿照片!”
“手稿?”陆行舟冷笑一声,“他什么时候写的手稿?《烬火》的大纲我三年前就存在云端了,有时间戳。”
“可网友不信啊!年落团队把节奏带得飞起,说你仗着名气大欺负新人,现在你的社交账号评论区全炸了,出版社电话都被打爆了,问要不要暂缓《烬火》的出版。”张姐的声音带着哭腔,“你快想想办法,再这么下去,你的口碑就全毁了!”
陆行舟捏着玻璃杯的手微微用力,冰凉的触感让他冷静了几分:“张姐,你先稳住出版社,告诉他们别慌,证据我有。另外,帮我查一下年落的背景,尤其是他的合作团队——我看《野火》的宣传物料上标了设计方,叫景夏设计事务所,说不定能从那边挖到线索。”
“好,我马上去办!”
挂了电话,陆行舟打开电脑,调出云端存储的文件。三年前的大纲、每月的创作记录、甚至和编辑讨论剧情的聊天记录,一应俱全,时间线清晰得无可辩驳。但他知道,这些东西在汹涌的舆论面前,说服力有限。网友要的不是冰冷的时间戳,是能立刻点燃情绪的“实锤”。
他需要一个更有力的反击,一个能让所有人闭嘴的证据。比如,找到年落获取他试读内容的渠道,或者证明对方早就接触过他的作品。
正对着屏幕上《野火》的宣传海报发呆——海报上的火焰线条凌厉,废墟背景透着股刻意模仿的破碎感,右下角标注着“设计:景夏设计事务所”——微信突然弹出一条陌生消息,头像是一片极简的黑色线条,署名“谢景夏”。
“陆行舟先生,关于年落《野火》涉嫌抄袭一事,或许我能提供线索。”
陆行舟皱了皱眉,指尖顿在屏幕上。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再看对方头像,和海报上的设计风格如出一辙——这应该就是景夏设计事务所的人。
“你是谁?”他回复,语气带着几分警惕。
“谢景夏,景夏设计事务所主理人。”对方秒回,文字简洁得没有多余情绪,“年落委托我司设计《野火》全套宣传物料,其提供的创作参考中,包含一份与你私人博客试读高度重合的文字片段,时间晚于你发布试读的日期。”
陆行舟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燃起一丝希望。设计师手里的素材,或许就是关键突破口。
“片段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他追问。
“有一处笔误——‘烬火’写成‘尽火’,与你博客试读原文一致。”谢景夏发来一张模糊的截图(隐去了设计机密),“我司保留了所有沟通文件,可作为辅助证据。另外,年落的合作方沐晨年,涉嫌抄袭我司近期发布的‘烬系列’设计作品,二者或许存在利益勾结。”
抄袭小说的年落,和抄袭设计的沐晨年是合作方?陆行舟指尖敲击桌面的节奏加快,瞬间理清了其中的关联——这大概率不是巧合,而是两人联手蹭热度、抢成果。
但他依旧没放松警惕:“你为什么帮我?”
“第一,拒绝为抄袭作品背书,这是设计行业的底线。”谢景夏的回复依旧直接,“第二,需要有人联手揭穿沐晨年的抄袭行为,你的案子或许能成为突破口。”
没有多余的客套,也没有虚伪的善意,纯粹是基于利益和原则的合作提议,反而让陆行舟多了几分信任。
“需要我做什么?”他不再绕弯子。
“目前暂不需要见面。”谢景夏似乎看穿了他的顾虑,“我会整理年落提供参考资料的时间线、文件传输记录,明天中午前发给你。你只需先稳住舆论,保留好自己的创作证据链,后续若需协同举证,我会再联系你。”
陆行舟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指尖悬了几秒,敲下一个字:“好。”
消息发出去后,对方没有再回复。窗外的天已经泛起鱼肚白,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键盘上,照亮了“提交定稿”按钮。
陆行舟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按钮。然后点开文档,开始整理三年来的创作证据——从最初的大纲草稿,到每一章的修改记录,再到和编辑的聊天记录,一条一条梳理成清晰的时间线。
他不知道这个素未谋面的设计师靠不靠谱,也不知道这场反击战要打多久,但至少现在,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热搜还在发酵,评论区的骂声依旧刺耳,但陆行舟的眼神已经恢复了平静,甚至透着几分锐利。年落和沐晨年以为靠偷来的成果就能踩着别人上位,却没想到,他们惹到的,是两个绝不会轻易认输的人。
手机震了一下,是张姐发来的消息:“查到了!年落半年前曾托人打听你的私人博客账号,沐晨年是他的投资人之一!”
陆行舟勾了勾唇角,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证据链,正在一点点拼凑完整。而那个名叫谢景夏的设计师,将会是他这场反击战里,最意想不到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