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十字路口的科学家 ...

  •   意识被锚定的实感,伴随着一种低频的、无处不在的嗡鸣。那是无数电子设备、悬浮车流与全息投影共同谱写的都市交响曲,冰冷而高效。

      清玉玲发现自己站在一条洁净得反光、却莫名让人觉得窒息的走廊里。墙壁是柔和的乳白色,散发着镇静安神的微光粒子,但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气味和远处隐约传来的、被隔音材料过滤后的哭泣声,揭示了此地的本质——市立尖端神经科学研究院,“心渊”项目总部。

      她的衣着已变为研究院基层行政人员的标准制服,材质挺括,颜色低调。身份是小零权限安排下的、新调任至“心渊”项目组的资料协调员。这个位置能接触到核心数据流与行政流程,却又足够边缘,不引人注目。

      【目标锁定:林星阑,‘心渊’项目首席科学家。】小零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新的兴致,【看,我们的新样本,正站在人类伦理的悬崖边,手握着她自己锻造的双刃剑。】

      清玉玲的目光透过走廊的观察窗,投向一间全透明的会议室。里面,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子正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她看起来有些疲惫,眼下有着淡淡的阴影,但脊背挺得笔直,眼神锐利而专注,仿佛凝聚了所有的光。那就是林星阑。她正在向一群面色凝重的官员和伦理委员会成员展示着“心渊”技术的原理。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林星阑的声音透过隔音玻璃,显得有些模糊,但其中的坚定清晰可辨,“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可以用来拯救,也可以……关键在于持刀者的选择与规范。”

      “但谁来定义‘拯救’?谁又有权做出‘选择’?”一位伦理委员尖锐地反问,“是治愈一万名PTSD患者更重要,还是从根本上消除一百名极端罪犯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更重要?林博士,你将一个哲学电车难题,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技术选项!”

      会议室内的争论隐约传来,压力几乎肉眼可见。

      清玉玲平静地评估:目标处于极度精神压力下,面临重大伦理抉择,社会舆论压力巨大。有明确的分析与决策支持需求。

      【她的困境比前几个样本更纯粹。】小零点评道,【不涉及生存,不涉及权力,直指人性深处的价值排序。让我们看看,在绝对理性的‘帮助’下,她会如何为灵魂定价。】

      会议在僵持中结束。官员和委员们面色各异地离开。林星阑独自留在会议室,抬手揉了揉眉心,身影在庞大的星图数据下显得有几分单薄。

      清玉玲抱着一个数据板,如同恰好路过般,走入了会议室,开始整理散落在桌上的资料。

      林星阑注意到她,并未在意,只是随口问道:“新来的?以前没见过。”

      “是的,林博士。我是新调任的资料协调员,清玉。”清玉玲回答,语气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她将一份关于PTSD患者长期生活质量追踪报告递了过去,“这份报告显示,重度PTSD患者及其家庭的整体幸福指数,长期低于社会基准线47个百分点。”

      林星阑接过报告,目光扫过数据,叹了口气:“我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在痛苦中挣扎。”

      清玉玲又调出另一份数据:“这是司法部提供的,近十年来被标记为‘高风险’暴力罪犯的再犯率统计,以及其造成的社会损失评估模型。数据显示,即便在严密监控下,其潜在危害依旧巨大。”

      林星阑的眉头锁得更紧:“所以呢?用一组冰冷的数据,去论证剥夺另一组人……某种本质的合理性?”她的话语里带着挣扎与反感。

      “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呈现。”清玉玲抬起空茫的眼睛,看向她,“我的职责是帮助您整合与分析信息,以便做出更有效率的决策。”

      她的回答,如同一个没有感情的搜索引擎,精准地提供了林星阑正在痛苦权衡的两端信息,却剥离了所有情感与道德色彩。

      林星阑怔了一下,仔细打量了一下清玉玲。这个新来的协调员,冷静得有些异常。但在这充满情绪对抗的环境里,这种纯粹的“客观”,反而像一股清流,或者说……一种另类的镇定剂。

      “更有效率的决策……”林星阑重复着这个词,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如果效率意味着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可能性’呢?”

      清玉玲偏了偏头,似乎在处理这个疑问:“根据决策理论,当资源有限且目标冲突时,需确立优先级。优先级的标准,取决于决策者的核心诉求。”

      她没有说哪个选择更好,只是指出了做出选择所需要的逻辑步骤。

      林星阑沉默了。她看着清玉玲那双映不出任何纠结与痛苦的眼睛,第一次感觉到,或许这个古怪的协调员,能帮她从那令人窒息的情感漩涡中,暂时抽离出来,看清问题的骨架。

      “帮我整理两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林星阑最终说道,声音带着疲惫,却也有了一丝方向,“一份关于优先治疗PTSD患者的全面方案与社会效益评估;另一份,关于优先‘矫正’高风险罪犯的技术流程、伦理风险与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明白。”清玉玲点头,接下了任务。

      新的实验,在这个关乎灵魂本质的十字路口,以提供“纯粹”的信息支持的方式,悄然展开。观测者已就位,等待着记录这位科学家,如何在拯救与审判之间,落下那注定沉重的一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