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日子过得像一台出了故障的自动售货机——你以为投了币就能掉出饮料,结果它卡在半空,让你进退两难。言川要去话剧院上班的消息,像一颗泡腾片扔进水里,在咖啡馆里炸开了花。
      小李最先发表哲学评论:“这是一个本体论的跃迁!从实践主体变为指导主体!”
      老陈比较关心实际问题:“小言啊,他们给交五险一金吗?”
      苏小姐则从艺术角度分析:“话剧院的舞台比咖啡馆大得多,适合你这种沉默的张力。”
      只有闻也一反常态地沉默。他坐在老位置,把飞行箱塞进角落,动作比平时重了几分。
      “好事,”他扯了扯制服领口,“就是路远了点。以后不能天天来了。”
      言川正在磨豆子,闻言动作顿了顿。咖啡豆在磨盘里发出细碎的破裂声。
      话剧院的工作比想象中复杂。导演是个留山羊胡的男人,说话时喜欢挥舞手臂,像在指挥隐形乐队。“言指导,”他说,“我们要打破第四堵墙!要让观众感受到沉默的震耳欲聋!”
      言川站在排练厅中央,看着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他们努力模仿“沉默”,却像一群被掐住脖子的鹅。
      休息时,一个年轻演员凑过来:“言老师,您看我这个‘绝望’的动作够不够深刻?”他做了个抱头蹲下的姿势。
      言川拿出本子:
      “绝望时不会记得抱头。”
      演员愣住了:“那该怎么做?”
      言川走到窗前。外面正在下雨,一个没带伞的行人把公文包顶在头上狂奔。他突然抬起手,模仿那个行人——不是抱头,而是徒劳地试图用单薄的公文包挡住倾盆大雨。动作里带着某种滑稽的悲壮。
      全体演员安静下来。
      从那天起,言川的指导方式变了。他不再纠正动作,而是带着演员们去观察:观察地铁站里分别的情侣如何假装不在乎,观察早餐摊夫妇如何用眼神吵架,观察清洁工如何与落叶跳一支疲惫的华尔兹。
      与此同时,咖啡馆的生意淡了些。不是客人少了,是某种气氛变了。小李的哲学演讲少了听众,老陈的报纸看得更快了,苏小姐甚至开始挑咖啡的毛病——“这杯浓缩,”她皱眉,“有种形而上的焦苦。”
      闻也还是每周来两三次,但总是来去匆匆。有次他带来一包话剧院的周边咖啡豆,“你们尝尝,据说演员喝了能记住台词。”
      小李尝过后严肃宣布:“这豆子有表演型人格。”
      某个周二下午,雨下得正大。闻也突然拖着飞行箱冲进来,制服湿了大半。
      “备降了,”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妈的,在机场等了六小时。”
      店里只有老陈在看报。言川在吧台后整理新到的豆子。
      闻也要了杯热美式,坐在高脚凳上慢慢喝。雨声敲打着玻璃窗,像无数根手指在敲门。
      “我刚在飞机上做了个梦,”他突然说,“梦见你站在话剧院的舞台上,下面坐满了人。我在最后一排,想喊你,却发不出声音。”
      言川擦杯子的手停了一下。
      “醒来时飞机正在颠簸,”闻也笑了笑,“空姐让我系好安全带。我想,要是真掉下去,至少梦里的你挺成功的。”
      老陈从报纸后抬起头:“小闻啊,你这个梦有点不吉利。”
      言川放下杯子,拿出本子。这次他写得很慢:
      “舞台很大。”
      “最后一排也是观众。”
      闻也看着这两行字,看了很久。雨声渐渐小了,变成淅淅沥沥的余韵。
      “下周我飞伦敦,”他站起来,“要不要带点什么?大本钟的模型?女王同款红茶?”
      言川摇摇头。
      闻也走到门口,又折返回来。从飞行箱侧袋掏出个东西放在吧台上——是个小小的陶土飞机,机翼歪歪扭扭的,明显是手工捏的。
      “路上捏的,”他有点不好意思,“黏土是从头等舱小朋友那儿骗来的。”
      那架小飞机现在就摆在奖杯旁边,和十二个陶偶作伴。每当有熟客问起,小李就会推推眼镜:“根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理论,这象征着此在的沉沦与超越……”
      但大家都看得出来,言川擦杯子时,目光总会在那架小飞机上多停留一秒。
      就像候鸟总会认出自己的巢,哪怕那巢已经歪得不像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