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社区便民站的诞生 ...
-
仙监的警告没挡住“寻真小队”的脚步,反而让林默更坚定了“把便民服务做实”的想法——总在小区里流动服务不是长久之计,既容易被仙监找茬,也不方便居民集中求助。他和小队商量后决定:租一个固定的地方,开一家真正的“社区便民服务站”。
钱是个难题。林默的工资大多用来还房贷和给团子买奶粉,陈阳刚毕业没积蓄,老张的积蓄全给老婆交了透析费。最后还是居民们帮了忙——之前修轮椅的老人拿出了攒了半年的退休金,修洗衣机的阿姨发动邻里凑了些钱,连小区便利店老板都主动提出“水电费我来承担,就当为大家做点贡献”。
他们租下了小区门口一间闲置的车库,面积不大,只有十几平米,但足够摆下一张维修桌、两个工具柜和几条供居民休息的长椅。林默和陈阳利用下班时间打扫卫生,老张找来废弃的木板,刷上白漆,做成了一块“免费便民服务站”的招牌,挂在车库门口,红色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开业那天,没搞什么仪式,却来了不少居民。李奶奶提着刚煮好的糖水,挨个给大家递碗;之前帮过的张阿姨带了自家种的蔬菜,说“给小伙子们补补身体”;连隔壁小区的人都听说了,特意过来看看“能免费修东西的服务站到底长啥样”。
服务站的业务很快铺开了:
? 每天早上,总有老人来请教手机操作——有的不会视频通话,想跟外地的儿女聊聊;有的担心被诈骗,想让林默帮忙设置诈骗电话拦截。
? 中午和傍晚是维修高峰,居民们把坏了的电风扇、电饭煲、台灯送过来,林默和陈阳轮流修理,老张在旁边登记信息,还不忘提醒“修好了会打电话,别急着跑”。
? 遇到上班族没时间取快递,他们就帮忙代收;独居老人不方便买菜,就顺路帮着带一把——这些额外的小事,没写在服务清单上,却成了居民们最感激的地方。
最让林默意外的是“真心认可”值的增长速度。之前流动服务时,每天能攒60-70份,服务站开业后,每天都能稳定在80份以上,有时遇到居民带着亲戚朋友来求助,一天能攒上百份。陈阳专门找了个笔记本,每天晚上把认可值数据抄下来,看着数字从“1023”涨到“1100”“1300”“1500”,本子上的红勾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的。
功德分计数器也跟着“沾光”——之前被仙监扣的50分,不到一周就补了回来,还额外涨了不少。林默看着计数器上“1200”的数字,突然明白:周坤想用“扣功德分”打压他们,却忘了“真心换真心”才是最硬的底气——居民们的认可,比任何“仙力值”都珍贵,也比任何规则都有力量。
服务站渐渐成了小区的“聚集地”。早上有人来聊天,中午有人来歇脚,傍晚有人来等着拿修好的家电,连原本不怎么说话的邻里,都因为这个小小的车库熟络起来。有次仙监又来巡查,看到车库里坐满了居民,有的在看林默修东西,有的在聊天,根本找不到“找茬”的理由,只能悻悻地走了。
这天晚上,服务站关门前,林默收到了一条特殊的“认可”——之前帮过的独居刘奶奶,特意送来一幅自己画的画,上面是一个小小的车库,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周围围着好多居民,画的角落写着一行字:“谢谢你们,让小区更像家了。”
林默把画挂在服务站的墙上,看着它,又看了看身边整理工具的陈阳和老张,心里满是踏实。他掏出手机,给苏晴发了张服务站的照片,配了句话:“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等我攒够了‘认可’,就回家陪你和团子。”
苏晴很快回复:“我知道你在做对的事,注意身体,我们等你。”后面还加了个团子画的小太阳表情。
林默握着手机,嘴角忍不住上扬。窗外的夜色渐浓,服务站的灯还亮着,像一盏小小的灯塔,照亮了小区的角落,也照亮了“寻真小队”通往自由的路。他们知道,离10000份认可还有很长的路,但只要这盏灯一直亮着,只要居民们的支持还在,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