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废墟之上 ...
-
律师事务所那场终局审判,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仪式,为持续了366天的畸形关系画上了充满戏剧张力却又异常冷酷的句点。放弃追诉权,并非宽恕,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形式的惩罚——让愧疚成为他余生无法卸载的枷锁。这个决定,在旁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甚至有些“圣母”,但只有苏念自己知道,这是她夺回掌控权、按照自己意志了结此事的最后一步。
走出那间压抑的会议室,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夏淼紧紧挽着她的胳膊,担忧地问:“念念,你……真的没事吗?”
苏念停下脚步,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微凉的、带着城市烟火气的空气。胸腔里那股积压了一年之久的、混合着欺骗、愤怒、羞辱和巨大悲伤的浊气,仿佛随着这次深呼吸,被稍稍排解出去了一些。
“我没事,淼淼。”她转过头,对夏淼露出了一个极其疲惫,却又异常清澈的笑容,“或者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醒过。”
是的,清醒。
真相的血肉模糊,法律的冰冷程序,资本的虚伪面孔,顾云深的彻底崩溃……所有这些残酷的景象,如同一次次强力的冲刷,将她脑海中关于“爱情”、“奇迹”、“灵魂伴侣”的所有浪漫滤镜和虚假泡沫,都彻底洗涤干净了。
留下的,是一片荒芜,却也异常坚实的现实大地。
她失去了对爱情的幻想,但也摆脱了被操控的牢笼。
她经历了社会性死亡的连带冲击,但也看清了舆论的盲目与力量。
她拒绝了资本的赎买,但也明确了自身尊严的边界。
这是一种近乎涅槃的痛苦过程。旧的苏念,那个天真地相信算法奇迹、全身心投入虚幻爱情的苏念,已经在第366天的晚上死去了。而新的苏念,这个被欺骗、被伤害、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揭开真相、完成复仇、并按照自己意志做出最终审判的苏念,正在这片情感的废墟上,摇摇晃晃地,重新站立起来。
毁灭,带来了新生。
只是这新生,带着满身的伤痕和看透世事的苍凉。
回到那个曾经充满顾云深痕迹的公寓,苏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不是发泄式的打砸,而是冷静的、有条不紊的清理。
她将电脑里所有与顾云深有关的视频、截图、聊天记录备份到加密硬盘后,从本地进行了永久删除。不是遗忘,而是告别。
她将他曾经送给她的那些(基于数据分析)精准投其所好的礼物——书籍、唱片、小摆件——打包封箱,准备捐掉或丢弃。
她甚至更换了家里的门锁,重新粉刷了墙壁,仿佛要将那个男人留下的所有气息,都从物理空间里彻底清除。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每一个被清理的物品,都可能触发一段或甜蜜或讽刺的回忆。但她没有停下,也没有沉溺。她像一個冷静的外科医生,亲手切除着身上已经坏死的组织,哪怕过程伴随着疼痛,也是为了更好的愈合。
夏淼几乎天天过来陪她,带来她真正喜欢吃的街边小吃(而不是数据推断出的“健康轻食”),陪她看无脑搞笑综艺,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用陪伴告诉她,她并不孤单。
偶尔,在夜深人静时,苏念还是会从噩梦中惊醒,梦里依旧是那个由代码组成的顾云深,用冰冷的电子音重复着“精心饲养”。但醒来后,看着窗外真实的夜色,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慌无助。她会起身,给自己倒一杯温水,打开台灯,翻阅一些与科技伦理、数据隐私相关的书籍和报道——这是她新发现的、能让她感到平静和力量的知识领域。
她开始思考,自己的遭遇,是否只是个例?在大数据和算法无孔不入的今天,有多少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被类似的“信息茧房”和“情感投喂”所塑造和操控?顾云深的技术是极端的,但其背后的逻辑——利用数据预测和满足用户需求以增强粘性——是否正被无数互联网公司以更温和、更隐蔽的方式广泛应用?
一种模糊的、想要做点什么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萌芽。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警示?或者,是为了寻找一种在数字时代,既能享受技术便利,又能保全个人真实与尊严的……新的可能性?
她不知道这念头最终会指向何方。但她知道,她不能再回到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了。
几天后,她接到了网安支队打来的电话,通知她案件因她放弃追诉权,且主要证据指向顾云深个人犯罪行为(系统已崩溃,社会影响恶劣但直接危害性评估降低),将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后续可能以相对较轻的罪名(如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提起公诉,预计顾云深将面临有期徒刑,但刑期不会如最初预估的那么长。
苏念平静地表示了知晓。
挂掉电话,她走到窗边。楼下花园里,有新搬来的住户在欢快地遛狗,孩子们在嬉笑打闹,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她失去了一些东西,一些曾经视若珍宝的东西。
但她好像……也得到了一些东西。
一种前所未有的、对自身力量的认知。
一种穿透谎言与迷雾后,看待世界的清醒目光。
一种在废墟之上,重新构建生活的……勇气。
毁灭,是终结。
新生,是开始。
而站在终结与开始的交界点上,苏念知道,属于她一个人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是如何带着这一身的伤痕与感悟,去面对那个依然复杂、依然充满未知,但却无比真实的……新世界。
她的目光,越过眼前的生活景象,投向更远方,那里似乎有新的故事,正在等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