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深渊回响 ...

  •   与启明资本的初步合作意向,如同在紧绷世界里投入定心丸,却也拉响了更高分贝的警报。资本獠牙并未真正收起,只是被一纸尚在草案阶段的协议暂时约束。深知林薇看中的是“白桥”理念可能带来的长期价值和独特壁垒,但资本逐利的本性不会改变,后续的谈判、乃至合作过程中,理念与商业的拉锯战必将无处不在。

      但眼下,顾不了那么远。有了启明资本这面虽不可靠却足够唬人的“大旗”,以及那份被顾云深精心打磨的技术蓝图,终于可以正式启动“白桥”核心团队的搭建。在各大技术论坛和加密通讯社群发布极其谨慎的招聘信息,重点强调“数据隐私至上”的技术理念和伦理要求,筛选简历的过程如同大海捞针,既要考察技术能力,更要审视其对数据伦理的认知。

      就在忙于面试、试图组建完全属于“白桥”、不受过去阴影污染的“纯净”团队时,一个最不愿见到、却又在潜意识里知道无法完全回避的问题,浮出水面。

      “白桥”MVP中,关于“同态加密下的高效模糊匹配”这一最核心的算法模块,遇到了棘手的技术瓶颈。团队新招募的几名密码学工程师能力不俗,但在处理超大规模加密数据下的实时、模糊、且需保证精度的匹配计算时,提出的几种方案要么性能堪忧,无法满足基本用户体验;要么在安全性上存在细微却可能被利用的瑕疵。

      连续几天的技术讨论会陷入僵局。看着白板上复杂的公式和架构图,眉头紧锁。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过顾云深在那份技术报告中,对此类问题提出的几种精妙绝伦的优化路径和陷阱预警。其中一种基于“定制化同态加密方案”结合“随机化处理”的思路,似乎正好能解决眼前困境。

      强烈的无力感和屈辱感再次攫住。绕来绕去,似乎还是无法完全摆脱他的技术阴影。

      “苏姐,”一名新来的年轻工程师,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提议,“这个问题太硬核了,要不我们考虑引入外脑?我知道几个在密码学领域很有建树的专家,或许可以付费咨询……”

      “不行。”几乎是下意识地、斩钉截铁地拒绝,语气之严厉让在场团队成员都愣了一下。意识到失态,深吸一口气,放缓语气解释:“‘白桥’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外部咨询都可能引入不可控的风险,尤其是知识产权和理念纯洁性方面。”

      团队成员们似懂非懂地点头,但眼中困惑并未完全消散。能感觉到苏念对这个问题的极度敏感和某种难以言说的……忌讳。

      会议在沉闷气氛中结束。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白板上刺眼的技术瓶颈,感觉它像一座嘲笑的大山。深知,若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整个MVP开发进度将严重受阻,甚至可能影响与启明资本后续的谈判。

      内心天人交战。

      理智告知,顾云深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优、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高效途径。他那份报告里的思路清晰可见,只需稍作展开和深化……
      情感却在尖叫拒绝。向他求助?哪怕是这种纯粹付费的、限定范围的“技术咨询”?这无异于向最憎恶的魔鬼低头,是将“白桥”最脆弱的核心,再次暴露在那个曾经亲手摧毁一切的男人面前!

      可是,“白桥”的理念呢?那些等待安全港湾的用户呢?难道要为了个人的情感洁癖,让整个项目陷入停滞?

      这种艰难抉择,几乎要将人撕裂。

      几天后,问题依然没有突破。团队士气开始低落。深知,不能再犹豫了。

      再次点开那个加密通讯通道。上一次对话,还停留在一个月前,支付审计费用的冰冷确认信息上。

      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悬停很久,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最终,像用尽全身力气,敲下一段文字,措辞比上一次更加冰冷、更加公事公办,几乎不带任何人类情感:

      「现有一技术难题需咨询:同态加密下大规模模糊匹配的实时性与精度平衡问题,涉及核心模块【模块代号:HE-Match-V3】。参考你之前报告中的路径C,需进一步的技术细节实现方案与潜在性能评估。此次为单独的技术咨询服务,按最高市场时薪三倍支付费用。仅限文字回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实时交流。是否接受?期限:48小时。」

      将问题的核心描述和部分非关键代码片段(经过脱敏处理)作为附件发出。这几乎是在刀刃上跳舞,既希望获取关键技术支持,又极力避免泄露核心机密。

      顾云深在收到这条信息时,正在一个公益性质的线上技术伦理讨论组里,默默做着笔记。这是他最近找到的、唯一能感到一丝存在价值的地方——远离商业,只讨论技术的边界与责任。

      苏念的信息弹出,那熟悉的加密信道标识让心脏猛地一缩。点开内容,快速浏览。那个技术难题,一看便知是“白桥”核心架构中最关键的坎之一。路径C,正是当时认为最优、但实现也最复杂的一条路。

      她果然……还是遇到了这个坎。而且,竟然再次开口了,尽管是以这种极其屈辱的、纯粹金钱交易的方式。

      一股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被她需要(哪怕是工具性的需要)的卑微喜悦,有对她处境的理解和心疼,更有沉甸甸的责任感——必须帮她,也必须确保自己提供的方案万无一失,绝不能给“白桥”留下任何隐患。

      甚至没看一眼那“三倍时薪”的条件,立刻回复:
      「接受。48小时内提交详细方案。」

      回复完,立刻退出技术讨论组,关闭所有不必要的通讯软件。将自己完全封闭在简陋的工作站前,如同面对终极考题的考生,调动起全部精神和知识储备。

      深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能为她、为“白桥”做点什么了。必须做到完美。

      接下来的四十多个小时,几乎不眠不休。不仅详细阐述了路径C的实现细节,绘制了清晰的架构图和流程图,还模拟了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并额外附上一份长达数十页的、关于该方案可能存在的所有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的补充说明。其用心程度,远超任何商业技术咨询的标准。

      在截止时间前,将这份凝结了心血的技术方案,通过加密通道发送回去。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收到这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方案时,心情复杂到了极点。几乎是带着挑剔和审视的态度,逐字逐句地阅读、验证。然而,不得不再次承认,顾云深的方案无懈可击。它不仅解决了眼前瓶颈,其架构设计甚至为未来扩展预留了空间。

      按照承诺,通过律师支付了高昂的咨询费用。

      钱款到账的提示信息,在顾云深看来,像一记无声的耳光,提醒着他们之间仅存的关系——冰冷的雇佣与交易。苦涩地笑了笑,没有动用那笔钱,而是将其转入了另一个账户——那是一家专注于数据隐私保护的公益法律援助机构的捐款账户。

      魔鬼的合作,再次以这种诡异的方式完成。
      拿到了急需的技术钥匙,解开了困住团队的枷锁。
      顾云深则完成了一次自我惩罚式的“赎罪”劳动,并将“报酬”用于了认为值得的事业。

      没有感谢,没有交流。
      只有加密信道里,冰冷的技术文件与资金流动记录。

      拿着那份方案,召开了新的技术会议。以“自己经过深入思考,结合之前多方咨询的成果”为由,将顾云深的方案核心思想(隐去了来源)抛出,引导团队进行讨论和实现。

      团队成员们茅塞顿开,对“技术远见”钦佩不已。项目进度再次快速推进。

      看着团队成员们重新燃起的热情和快速推进的进度条,坐在办公室里,却感觉不到丝毫喜悦。

      又一次利用了那个魔鬼的技术。
      守护了“白桥”的进度,却也让自己与那个深渊的联系,变得更加隐秘而深刻。

      这场合作,无关信任,无关原谅。
      它更像是一场与虎谋皮的交易,一场在理念与现实夹缝中,不得不进行的、肮脏却必要的……妥协。

      深知,只要“白桥”还在前进,只要还未完全掌握所有核心技术,这样的“魔鬼的合作”,或许就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这,也注定将成为建造“白桥”之路上,无法对外人言说的、最沉重的代价之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