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 35 章 ...

  •   接下来的两天,金胜昔和方知有仿佛进入了一种奇特的"滞留"状态。他们没有再主动去方家,但也没有立刻离开绍兴。方知有带着金胜昔,像两个真正的游客,或者说,像两个努力重新融入这片土地的归人,穿梭在城市的记忆褶皱里。
      他们去了方知有曾经就读的高中,在校门外隔着栏杆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少年;去了他小时候常去的、如今已显寥落的工人文化宫;还在一个阳光还算暖和的下午,逛到了八字桥直街的旧书摊。
      旧书摊沿着河道摆开,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带着点霉味的沉香。方知有在一个摊位前蹲下,手指拂过一排排泛黄的书脊,眼神专注。
      金胜昔则对一堆旧杂志产生了兴趣,翻看着几十年前的《绍兴文艺》,里面那些带着时代烙印的图片和文章,对他来说是另一个维度的"田野调查"。
      摊主是个戴着老花镜、须发皆白的老爷子,正自顾自地在摊子旁的小马扎上摆弄着一副木质围棋。
      方知有挑中了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绍兴风物志》,书页已经发脆,但内容详实。他拿着书起身,正准备问价,目光却被老爷子棋盘上的残局吸引了。
      老爷子似乎遇到了难题,捏着个棋,举棋不定,眉头紧锁。
      方知有小时候跟爷爷学过几年围棋。他看了一会儿,忍不住轻声提醒了一句:"老爷子,右上角做活,左下角还能争一争。"
      老爷子闻言,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透过老花镜打量了方知有一眼,又低头看了看棋盘,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对对对!瞧我这老糊涂!小伙子,懂行啊!"他依言落子,局面果然豁然开朗。
      老爷子心情大好,这才注意到方知有手里的书:"哟,这老黄历了,你喜欢这个?"
      "嗯,做点地方文化研究,用得着。"方知有温和地回答。
      "文化研究?好!好啊!"老爷子连连点头,显得很高兴,"现在年轻人,没几个乐意琢磨这些老东西了。"他看了看方知有,又瞥了一眼旁边正在翻杂志、气质不凡的金胜昔,似乎认出了他,但眼神里没有惊讶或探究,只有一种老年人见多识广的平和。
      "书你拿着看,给十块钱就行。"老爷子很是爽快。
      方知有付了钱,道了谢。老爷子却似乎谈兴正浓,拉着他说:"来来,小伙子,再帮我看看这局,刚才那步走得妙......"
      金胜昔在一旁看着方知有耐心地蹲下来,和老爷子讨论棋局,侧脸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沉静而柔和。他拿起手机,悄悄拍下了这一幕。
      画面里,是古老的石桥,流淌的河水,旧书摊,对弈的一老一少,以及弥漫其间的、缓慢而悠长的时光气息。他觉得,这比任何摆拍都更符合《归处》的精神内核。
      离开旧书摊,两人沿着河岸慢慢走。方知有捧着那本旧书,像捧着什么宝贝。
      "没想到你围棋下得这么好。"金胜昔笑着说。
      "小时候我爷爷教的。"方知有语气里带着怀念,"他常说,棋如人生,取舍之间都是学问。"
      金胜昔品味着这句话,若有所思。
      傍晚时分,方知有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这次不是短信,是直接打来的。
      "晚上......你周叔叔一家过来吃饭,你回来一趟。"方父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情绪,但提到了"周叔叔",这让方知有心中一动。周叔叔是他父亲的老同事,也是多年的老友,两家关系不错。
      "好。"方知有应下,看了一眼金胜昔。
      金胜昔对他点了点头。
      这一次,当他们再次走进方家时,气氛明显不同了。周叔叔一家已经到了,客厅里多了些人气,周阿姨正和方母在厨房里忙活,传来阵阵笑声。周叔叔则和方父坐在沙发上喝茶。
      看到方知有和金胜昔进来,周叔叔笑着打招呼:"知有回来了!这位就是小金吧?果然一表人才!"他的态度热情而自然,仿佛金胜昔只是方知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朋友。
      周阿姨也从厨房探出头,笑着夸奖金胜昔:"小金这孩子,真精神!比电视上还好看!"
      这种来自父母老友的、不带任何偏见的接纳,像一种无形的润滑剂,极大地缓和了屋内的气氛。方母虽然依旧没怎么跟金胜昔说话,但脸色好看了不少,甚至在周阿姨的撺掇下,尝了块金胜昔带来的、本地茶食店买的上好桂花糕。
      晚餐就在这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周叔叔很健谈,问起金胜昔的工作,听他说起做播客、记录普通人故事的理念,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这个好!有思想,有温度!比那些咋咋呼呼的强多了!"周叔叔对着方父说,"老方,你看现在年轻人,思路活泛,干的事儿也更有意义。"
      方父"嗯"了一声,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没有反驳。
      周叔叔又对方知有说:"知有啊,你在地方志办公室,干的也是扎扎实实、功德无量的事。上次你帮老周他们丝绸厂保住老织机的事,老周见人就夸你!说你是咱们这古城的'活档案'!"
      这话一出,方父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了方知有一眼,眼神有些复杂,似乎第一次从外人口中,如此清晰地听到对儿子工作的肯定。
      方知有谦虚了几句,心里却明白,周叔叔今晚的出现,以及这些看似随意的话语,恐怕不全是巧合。或许是父亲默许,或许是周叔叔自己有心帮忙转圜。
      饭后,周叔叔拉着方父下围棋。方知有和金胜昔坐在旁边观战。期间,方父走了一步明显的漏着,被周叔叔抓住机会,一顿猛攻。
      方知有看得心急,下意识地又像下午在旧书摊那样,轻声提醒了一句:"爸,左下角可以做个劫。"
      方父捏着棋子的手停在半空,看了方知有一眼,眼神锐利。方知有心里一紧,以为父亲会不高兴。
      然而,方父只是沉默了几秒,然后依言在左下角落子。
      周叔叔哈哈一笑:"老方,你看,关键时刻还得是儿子提醒你吧!"
      方父没说话,只是专注地看着棋盘。
      但那一刻,方知有分明看到,父亲紧抿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下。
      周叔叔一家没有待太久,告辞离开后,客厅里又只剩下他们四人。气氛虽然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剑拔弩张,但依旧有些微妙的凝滞。
      方父坐在沙发上,拿起报纸,却没有看,似乎在想事情。方母在收拾茶几。
      金胜昔觉得,或许今晚的氛围,是一个不错的契机。他起身,从带来的包里拿出一个包装古朴的锦盒,走到方父方母面前,双手递上。
      "叔叔,阿姨,这次来得匆忙,没准备什么。这是一点心意,是绍兴一位老匠人做的湖笔和一方端砚,听说叔叔喜欢书法,希望您能用得上。"
      方父看着锦盒,没有立刻去接。
      金胜昔保持着递送的姿势,语气诚恳:"我知道,二老对我还有很多顾虑和不解。我不求您们立刻接受什么,只希望您们能看到我的诚意。我对知有是认真的,是以一辈子为前提在交往。我会用我的行动和时间来证明。"
      方母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看着金胜昔。
      方父沉默了片刻,终于,伸手接过了那个锦盒,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他没有打开看,也没有说谢谢,但这个"接过"的动作本身,似乎就代表着某种程度的默许?或者说,至少是不再那么坚决的排斥。
      "时间不早了,你们回去吧。"方父依旧是这样一句话,但语气,似乎比上次平和了些许。
      离开方家,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晚风带着水汽,但方知有却觉得心头暖融融的。
      "我觉得,"他轻声对金胜昔说,"好像......有希望了。"
      金胜昔握紧他的手,笑了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有的是时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