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饭局上的"实战" ...
-
颜锦轩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个人都是面带微笑的战士,每句客套话都是精心计算的招数。
这次的饭局设在一家只对会员开放的私房菜馆,隐藏在一条看似普通的胡同里,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但一走进来,颜锦轩就被震慑住了——这里的装修比赵立军的办公室还要奢华,墙上挂着的都是真迹名画。
"记住,"赵立军在进门前一秒低声说,"在这里,吃饭是最不重要的事。"
包间里已经坐了六个人,见到赵立军进来,所有人都站起来迎接。颜锦轩注意到一个细节:站起来的顺序有微妙的时间差,最快的那个秃顶男人笑得最灿烂,最慢的那个眼镜男只是微微欠身。
"老赵,可算把你盼来了!"秃顶男人热情地握住赵立军的手,"这位是?"
"颜锦轩,我徒弟。"赵立军轻描淡写。就这一句话,颜锦轩感觉在场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好奇,甚至带着一丝讨好。
入座时又是一场精彩的暗战。主位空着,赵立军被众人推到主宾位,颜锦轩则被安排在赵立军右手边——这个位置让他受宠若惊,直到他意识到自己正好挡住了空调出风口。
"看见了吗?"赵立军趁着服务员倒茶的间隙,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张总故意让你坐这里,因为你的年轻让他感到威胁。"
颜锦轩偷偷看向那个被称为张总的中年男人,果然发现对方正在暗中观察他。菜上来了,是精致的淮扬菜。但颜锦轩很快发现,没人真的在品尝美食。
敬酒开始了。第一个站起来的是秃顶男人:"赵总,我敬您!感谢您上次帮忙,我儿子顺利进了实验班!"
赵立军只是微微举杯,浅尝辄止。颜锦轩注意到,秃顶男人却一饮而尽。
"他是做建材的,"赵立军低声解释,"儿子是他的命门。"
第二轮敬酒,一个穿着中式服装的男人站起来:"赵总,新到的普洱,特意给您留着。"这次赵立军多喝了一口。颜锦轩明白,这个人的地位比秃顶男人高。
最精彩的是第三轮。那个一直沉默的眼镜男缓缓举杯:"立军,好久不见。"没有称呼"赵总",而是直呼其名。赵立军这次站了起来,杯沿刻意低于对方。
"这位是发改委的王处长。"赵立军向颜锦轩介绍,"我大学同学。"
颜锦轩恍然大悟——这才是今晚真正的主角。
酒过三巡,话题开始转向正事。张总抱怨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希望赵立军帮忙牵线银行贷款。
"好说,"赵立军夹了一筷子清炒虾仁,"不过最近银行放贷确实收紧了些。"
张总立即领会:"理解理解,该有的规矩我们都懂。"
颜锦轩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这哪是在谈生意,这是在用密码交流。
就在这时,王处长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眉头微皱,但还是接了:"嗯,知道了...钱我已经打过去了...让你妈别省着..."
挂掉电话后,王处长无奈地摇头:"孩子补习班又要交钱,现在的教育真是..."
所有人都跟着附和,只有赵立军微微一笑,对颜锦轩耳语:"看出什么了?"
颜锦轩谨慎地回答:"他孩子在上补习班?"
"再想想。"
颜锦轩仔细观察王处长的表情,突然灵光一闪:"他刚才接电话时下意识摸了摸手表,挂电话后松了一口气。不是补习班,是...医院?"
赵立军赞许地点头:"不错。他摸的是去年我送他的百达翡丽,说明他在计算价值。如果是补习班,不会这么紧张。应该是家人生病,需要钱。"
后来证实,赵立军的判断完全正确——王处长的母亲住院做手术,急需用钱。饭局进行到一半,服务员端上来一道招牌菜——清蒸东星斑。按照惯例,鱼头要对准主宾。
但赵立军却轻轻转动转盘,让鱼头对准了王处长:"今天王处长是客,应该的。"
王处长推辞了一下,但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他在乎的不是鱼头,"赵立军低声教导,"而是被尊重的感觉。在尧舜国,很多时候,面子比里子重要。"
颜锦轩想起在工地时,工人们为了一瓶啤酒都能打起来,哪里在乎什么面子。果然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玩法。
饭后,众人移步茶室。真正的交易这才开始。
张总终于找到机会,凑到赵立军身边:"赵总,那个项目..."
"放心,"赵立军品着茶,"我已经跟银行打过招呼了。不过..."
"明白明白,"张总立即接话,"两个点,老规矩。"
颜锦轩在心里快速计算:两个点,如果是一千万的贷款,就是二十万。一顿饭的工夫,二十万到手。更让他震惊的是,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书面协议,甚至连明确的对话都没有,全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临走时,王处长特意落在最后,对赵立军说:"下个月那个招标..."
"我会安排。"赵立军点头。两人握手时,颜锦轩看见赵立军悄悄塞了张卡过去。王处长面不改色地收下,动作流畅得像是演练过无数遍。
回程的车上,赵立军开始了他的复盘教学:
"第一课,位置。张总为什么坐门口?因为他是求人的。王处长为什么坐里面?因为他是被求的。"
"第二课,敬酒。第一个敬酒的地位最低,最后一个敬酒的地位最高。我为什么只喝一口?因为要确立权威。"
"第三课,谈话。真正重要的事都在饭后说,因为那时戒备心最低。"
颜锦轩感觉自己像个刚刚入门的小偷,被师傅带着踩点后,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江湖。
"但是赵总,"他忍不住问,"这些...规矩,是谁定的?"
赵立军笑了:"规矩?这是几千年来刻在尧舜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从皇帝的朝堂到百姓的饭桌,玩的都是同一个游戏——权力的游戏。"
那天晚上,颜锦轩失眠了。他站在出租屋的窗前,看着城市的霓虹灯,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一句话可以值百万,一个眼神可以定生死,一顿饭可以改变命运。他想起大学时读《韩非子》,里面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的"术",就是这些看不见的规则,这些藏在笑容背后的刀光剑影。
第二天上班,颜锦轩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公司的茶水间、电梯、食堂。他发现到处都是微缩的权力场:刘建明总是"恰好"在电梯里遇到总监;闪电故意在食堂大声谈论自己的业绩;就连前台小妹,都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决定笑容的弧度。
中午,赵小天约他吃饭,看他心不在焉,忍不住问:"你怎么了?跟赵总出去一次,整个人都魔怔了。"
颜锦轩放下筷子:"小天,你记得我们大学时学的博弈论吗?"
"记得啊,纳什均衡什么的。"
"我觉得,"颜锦轩缓缓说,"赵总教的才是真正的博弈论。不是数学公式,是人性的算法。"
赵小天担忧地看着他:"锦轩,别走太远。有些路,走上就回不来了。"但颜锦轩已经听不进去了。他感觉自己像《黑客帝国》里的尼奥,选择了红色药丸,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哪怕这个世界丑陋不堪。
下午,赵立军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个新任务:安排下周的客户饭局。
"记住,"赵立军说,"座位表就是权力榜,菜单就是价目表,敬酒顺序就是投名状。"
颜锦轩接过任务,手在微微发抖。他知道,这是他的入学考试。走出办公室时,他无意中在玻璃门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西装笔挺,表情沉稳,眼神里带着洞察一切的锐利。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在天桥上想要轻生的年轻人了。他学会了这个游戏的规则。而现在,他要开始玩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