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岁月 ...

  •   深秋的雨丝带着清冽的凉意,斜斜织过画室的窗棂。沈知夏正对着画布调色,笔尖蘸着赭石色,在纸上勾勒出三角梅枯枝的轮廓。苏砚坐在对面的画架前,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画册,目光却没落在纸上,而是凝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花瓣,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在想什么?”沈知夏放下画笔,端起桌边的热茶抿了一口,雾气氤氲了他的眉眼。

      苏砚回过神,合上册子笑了笑:“在想我们第一次一起画三角梅的样子。你那时候总嫌我画的花瓣太僵硬,非要握着我的手教我运笔。”

      沈知夏耳根微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哪有?明明是你自己没掌握好力度。”话虽如此,嘴角却忍不住上扬。那段在纽约画室里相互磨合的日子,像老电影里的片段,帧帧都裹着温暖的光晕。

      正说着,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伴随着熟悉的清脆嗓音:“知夏哥,苏砚哥,我来啦!”

      沈知夏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林晓穿着米白色的风衣,手里提着一个竹篮,脸上带着雀跃的笑意:“我妈让我给你们送点刚蒸的桂花糕,还有我新酿的梅子酒。”

      “快进来,外面雨大。”苏砚接过竹篮,顺手拿了块干毛巾递给她,“刚结束画展就跑过来,不累吗?”

      林晓擦了擦额角的雨珠,眼睛亮晶晶地扫视着画室:“不累!这次画展特别成功,好多观众都说,我的画里有你们作品里的温暖感。对了,我还带了幅画送给你们。”她从背包里取出一卷画纸,小心翼翼地展开。

      画纸上,是一片盛放的三角梅,花枝缠绕着暖黄色的灯光,背景是夜色中的画室剪影,笔触细腻,色彩柔和,依稀能看出沈知夏的灵动与苏砚的沉稳。“画得真好。”沈知夏由衷赞叹,“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了。”

      林晓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还是你们教得好。对了,下个月有个公益画展,主办方邀请我参加,我想问问你们要不要一起?主题是‘烟火里的生命力’,我觉得特别契合你们的作品风格。”

      沈知夏和苏砚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心动。这些年,他们虽不刻意追求曝光,但始终愿意用画笔传递力量。“好啊。”苏砚率先点头,“我们正好有几组新画,还没来得及展出。”

      林晓喜出望外:“太好了!那我回头把具体流程发给你们。”她坐了一会儿,又聊了些画展筹备的细节,便顶着雨离开了。

      送走林晓,沈知夏重新回到画架前,看着未完成的画作若有所思:“我们这次画什么主题呢?”

      苏砚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窗外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远处的巷口有卖早点的摊贩正收拾着桌椅,氤氲的热气在雨中散开:“就画巷子里的日常吧。你看,清晨的豆浆摊,午后晒太阳的老人,傍晚亮起的灯笼,这些最普通的烟火气,才是最动人的生命力。”

      沈知夏眼前一亮,拿起画笔在画布上轻轻点了点:“好主意。我们可以分工合作,你画场景,我画人物,最后再融合到一起。”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常常清晨就背着画具出门,穿梭在城市的老巷里。沈知夏偏爱捕捉那些鲜活的瞬间:卖花奶奶布满皱纹的手,放学回家的孩子手里攥着的糖人,夫妻二人并肩买菜时的低声说笑。他的笔触柔软,总能精准勾勒出人物眼底的温情。

      苏砚则更擅长描绘环境的氛围感: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爬满藤蔓的老围墙,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还有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他的色彩温润,总能让画面自带一种安宁的质感。

      有天午后,他们坐在巷口的老槐树下写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驻足在沈知夏的画前看了许久。“小伙子,你画的是老李家的馄饨摊吧?”老人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意,“我年轻的时候,就在这巷口摆摊修鞋,看着老李从毛头小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沈知夏停下笔,笑着点头:“是啊,大爷。您要不要坐下来歇歇?”他递过一把折叠椅。

      老人坐下后,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地讲起了老巷子的故事:哪家的糕点最好吃,哪家的孩子最孝顺,哪堵墙下曾经种满了月季。苏砚静静听着,手里的画笔却没停,悄悄将老人的身影画进了画面的角落,夕阳给老人的白发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格外慈祥。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待在老巷里了,觉得这里又旧又破。”老人叹了口气,“可我总觉得,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藏着过日子的味道。”

      “我们就是想把这些味道画下来。”苏砚放下画笔,轻声说,“让更多人记得,这些平凡的日常,才是生命里最珍贵的东西。”

      老人欣慰地点点头:“好啊,好啊。你们有心了。”

      夕阳西下时,他们收拾画具准备回家,老人执意要送他们到巷口,还塞给他们两个刚从自家树上摘的橘子:“甜着呢,尝尝。”

      回到画室,沈知夏剥开橘子,酸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他看着苏砚画纸上的老人,眼里满是暖意:“今天收获真多。不仅画了画,还听到了这么多故事。”

      苏砚从背后环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头:“是啊。这些故事,让我们的画更有温度了。”他拿起沈知夏的画,指着上面的馄饨摊,“你看,老李夫妻俩的眼神,多默契。”

      沈知夏笑着点头,转头在他脸颊上印下一个轻吻:“就像我们一样。”

      公益画展开展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展厅里人头攒动,他们的作品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那幅融合了老巷日常的画作《巷陌烟火》前围满了观众。

      “你看这画里的老人,多像我爷爷。”一个年轻女孩轻声说,“他也总爱在巷口坐着,等着我们回家。”

      “我最喜欢画里的灯光,感觉特别温暖,像家的样子。”另一位观众感慨道。

      沈知夏和苏砚站在不远处,听着观众的议论,心里满是欣慰。林晓走过来,笑着对他们说:“好多观众都问,这幅画卖不卖呢。不过我已经跟他们说了,这是你们的珍藏,只展不卖。”

      “嗯,”沈知夏点点头,“这幅画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画展进行到一半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展厅门口——是沈清禾。她穿着简约的米色西装,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雏菊,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姐,你怎么来了?”沈知夏惊喜地迎上去。

      沈清禾拥抱了他,又看向苏砚:“我刚好来这边出差,听说你们的画展,就过来看看。”她走到《巷陌烟火》前,静静看了许久,眼里泛起了泪光,“真好,知夏。你现在的画里,满是幸福的味道。”

      沈知夏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姐,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当初支持我追求梦想,我也不会有今天。”

      “傻孩子,”沈清禾擦干眼泪,笑着说,“你能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她转头看向苏砚,“苏砚,谢谢你一直照顾知夏。”

      “应该的。”苏砚笑了笑,“我们互相照顾。”

      画展结束后,他们一起回到画室。沈清禾看着院子里依旧盛放的三角梅,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们都结婚这么多年了。”

      “是啊,”沈知夏沏了杯茶递给她,“这些年,有苏砚陪着,有画画伴着,日子过得特别踏实。”

      苏砚坐在一旁,看着沈知夏和沈清禾聊天,眼里满是温柔。他起身走进画室,拿出一本新整理好的画集,递给沈清禾:“姐,这是我们最新的画集,送给你。”

      沈清禾接过画集,封面是他们在雪地里相拥的画面,书名《烟火长卷》。她一页页翻看,里面收录了他们这些年画的老巷日常、四季风景,还有彼此的肖像。“画得真好,”沈清禾轻声说,“每一幅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在画室里做饭。沈知夏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着,苏砚在一旁打下手,沈清禾坐在院子里,看着漫天的星光,嘴角带着笑意。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混合着饭菜的香气,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知夏,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总爱跟着我,我做饭的时候,你就站在旁边看着,还总爱偷吃。”沈清禾笑着说。

      沈知夏不好意思地笑了:“当然记得。那时候觉得,姐姐做的饭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苏砚从厨房探出头来:“现在呢?是不是觉得我做的饭最好吃?”

      沈知夏笑着点头:“都好吃。”

      饭菜端上桌时,月光已经爬上了墙头。三个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聊过去的趣事,聊现在的生活,聊未来的打算。沈清禾看着沈知夏和苏砚相视一笑的默契,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沈知夏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

      沈清禾离开的那天,沈知夏和苏砚去机场送她。“姐,以后常来看看我们。”沈知夏说。

      “好。”沈清禾点点头,拥抱了他们,“你们也要好好的,一直幸福下去。”

      看着飞机缓缓升空,沈知夏握住苏砚的手:“苏砚,有你在,有姐姐在,有画画在,我觉得我的人生真的很完整。”

      苏砚握紧他的手,低头在他额头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我也是。知夏,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回到画室时,已是傍晚。夕阳透过窗户,洒在画纸上,给未完成的画作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沈知夏坐在画架前,拿起画笔,继续勾勒着画面里的细节。苏砚坐在他身边,静静地看着他,偶尔递过一支颜料,或者帮他调整画架的角度。

      院子里的三角梅依旧开得热烈,粉紫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松节油的味道混合着饭菜的余温,弥漫在画室里,构成了独属于他们的烟火气息。

      沈知夏画着画着,突然停下笔,转头看着苏砚:“苏砚,我们明年去南方写生吧?听说那里的冬天也开满了花,特别美。”

      苏砚笑着点头:“好啊,你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还要去吃那里的小吃,”沈知夏眼里满是期待,“我听说那里的糖水特别好吃。”

      “都听你的。”苏砚揉了揉他的头发,“只要和你在一起,去哪里都好。”

      沈知夏重新拿起画笔,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会一起走过很多地方,画很多画,经历很多事。或许会有风雨,或许会有波折,但只要彼此相伴,就什么都不用怕。

      画纸上,老巷的灯光渐渐亮起,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画里的每一个人。那些平凡的日常,那些细碎的温暖,那些相互扶持的爱意,都被定格在画纸上,成为了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

      岁月流转,四季轮回。院子里的三角梅谢了又开,画室里的画纸堆了一层又一层。沈知夏和苏砚依旧每天在画室里画画,偶尔出门写生,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沉淀得愈发深厚。

      有天清晨,沈知夏醒来时,发现苏砚不在身边。他起身走到院子里,看到苏砚正站在三角梅下,手里拿着画笔,在画板上勾勒着什么。晨曦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显得格外温柔。

      “在画什么?”沈知夏轻轻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他。

      苏砚转过身,将画板递给她:“在画你。你昨天靠在藤椅上睡着了,阳光落在你脸上,特别好看。”

      画纸上,沈知夏蜷缩在藤椅上,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身上盖着一条薄毯,旁边的小桌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茶。画面温暖而宁静,满是岁月静好的味道。

      “画得真好。”沈知夏眼里满是感动,“苏砚,谢谢你把我画得这么好看。”

      “因为你本来就这么好看。”苏砚低头,在他唇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知夏,往后余生,我们还要一起画很多很多画,一起看很多很多风景,一起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热气腾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