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姥姥的梨(一) ...
-
侯大娘和村里几个妇女是坐着胡二牛的马车去赶集的。
在进街口的地方,侯大娘远远看到姥姥正朝街里挤,便喊:“他姥,你赶集?!”
姥姥回头看到是侯大娘,就扬着手里的蛇皮口袋:“买点东西去看看闺女,他娘,你也赶集!”
“嗯,也赶集。”侯大娘应着,也手里攥着个蛇皮袋子,白色的,跟姥姥的一个颜色,在日头下面直晃眼。
两个老婆子隔着人群笑着打招呼,各自进了街。
在街里转了两圈,买了该买的东西,侯大娘便转回到街东口,和几个妇女汇合,便一起搭乘二牛的马车回村。
巧了,马车没走出一里地,又遇到了正背着半袋东西步行的姥姥。
“他姥,走闺女家吗?”侯大娘问。
“嗯嗯,去看看。”姥姥应着。
“那你上来吧!”
马车停下来。侯大娘张罗着,和一个叫金枝的小媳妇七手八脚地把姥姥拉上车。
姥姥的闺女叫郭芳,跟侯大娘同在一个叫龙湖的村子,一行人正好同路。
胡二牛的马车没有座椅。两个老婆子和几个妇女挤在一起,也没甚讲究,倚坐在车子上就说开了话。
“看看也好,小郭这两天正难过呢!”侯大娘说的是姥姥的闺女。
“我这闺女心太碎!”姥姥叹了口气。
“不能怪呀,他姥!”侯大娘陪着叹气,“谁家丢了钱不难过呀!”
“丢都丢了,难过有啥子用呢!”
……
两个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家长里短的话。
乡间的土路很颠簸,马车走在土路上,咿呀咿呀地叫,像是哼着支乡村小调。
侯大娘一手扶着马车护栏,一手护住蛇皮口袋,生怕袋子里的东西滚出来——临出街口时,她买了几斤酥梨,要带回去给孙儿解馋的。
姥姥见她坐不安适,含着笑说:“他大娘,不用护着,没事的。”
侯大娘眉眼上飞出一片红:“怕滚出来,碰坏了。”
说是怕碰坏了,也是怕酥梨滚出来,让随车的妇女们看到,说她小气,不舍得拿给大伙儿吃。
侯大娘小不小气不知道,不过老人家是有些“健忘”的,比如她借过两次鸡蛋,鸡蛋是被炒了蒸了煮了还是煎了,不知道,但的确是忘了还的。
除了记性不太好外,其实侯大娘这个人是不坏的,她不愿把酥梨拿出来,咱们也能理解——随行的人多,六七个人呢,人手一个梨,袋子里还能剩下几个?回头还咋给孙儿们解馋呢?
“不就是几个梨吗,能有啥子!他大娘,不用护着。”姥姥劝解说。
“不行啊,要给孙儿们吃的。”侯大娘有些尴尬,心里不禁责怪起姥姥的多管闲事来。
可是现在咋办呢?大伙儿已经知道袋子里有梨了,是拿出来还是不拿呢?侯大娘心里很为难,手心里都渗出了汗。
姥姥看到侯大娘神色紧张,更加觉得她又护袋子又扶车栏,处境很艰难。便从大娘手中拉过口袋,挑了一个顶大的递到她手里:“买了就是吃的,他大娘,吃吧!”
“呃?”姥姥的动作太快,侯大娘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姥姥将袋子里的酥梨一个一个分发到妇女们手上了。
“不就是几个梨吗,”姥姥热情洋溢地说,“小孩子们吃还早着呢!”
“他姥,你——”侯大娘手里攥着个酥梨,不知道如何是好。防不胜防啊!想到小孙子巴巴的眼神,心里疼得什么似的,不禁埋怨起姥姥的自作主张来。
“他大娘,别客气呀!吃吧!”金色的阳光洒落在姥姥的脸上。
“哦,吃,不客气——”侯大娘木木的,心里嘀咕:我无须客气,你倒是真不客气!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把人家的东西分吃了!
这老婆子也太拿自个儿当回事了!侯大娘后悔不该把姥姥拉上车的——拿别人的东西充什么大方呀?要是真大方,就该把自己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大伙儿分享。
——姥姥的口袋在哪儿呢?
侯大娘拿眼睛身前身后地睃着。可是她并没有发现目标。
这老婆子,把自己的袋子藏到哪里去了?
可真有意思,随意翻别人的口袋,自己的袋子倒是藏得挺严实的。
哼!活该她闺女家丢钱!丢了才好呢!该!
侯大娘心里恨恼恨地想。